今年春节期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黄金档开播,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美食与文化的盛宴。其中,第六集《图雅夫妻俩带着精心制成的酸马奶出发,奔赴一年一度的草原盛会那达慕》,讲述了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牧民图雅一家传承和发扬传统酸马奶制作工艺的故事。
“我们平时就是过着这样简单而平凡的生活,没想到能被记录下来,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感到很荣幸。”2月17日,回想起自己登上《舌尖上的中国》的经历,图雅仍激动不已。她说,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草原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来到草原,亲身体验这里的美景和独特风情,感受北疆人民的热情与好客。
今年59岁的图雅出生在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受父辈的影响,她从小对马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些年,随着草原生态逐渐向好,旅游业、马产业随之蓬勃发展,图雅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2013年开始,夫妻俩在原有的基础设施上,投资建设暖棚,从事马匹饲养和马奶加工销售产业。2019年,注册了“晟泉”马奶品牌,他们的马奶制作工艺先后被列入锡林浩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锡林郭勒盟级非遗保护名录,图雅被认定为第六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如今,图雅夫妇的酸马奶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客户遍及北京、浙江等地。每当提起自家生产的酸马奶,图雅总是满脸自豪:“这是我们草原的味道,也是我们的传统手艺,能得到大家的喜欢,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在幅员辽阔、牧草丰茂的草原上,牧民世世代代与马为伴,悠久的马文化积淀着深厚的底蕴,承载着历史传承。
时过境迁,居住在草原深处的牧民们虽然已经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生产和交通工具也愈加多元化,但是与马为伴的生活依然在延续,很多牧民依旧保留和传承着养马、驯马、骑马和饮用马奶的习惯,其中还有很多牧民和图雅夫妇一样通过发展马产业,开辟出一条致富的新路子,真正培育起家门口的增收致富产业。
酸马奶蒙古语称为“策格”,是一种以鲜马奶为原料,经发酵工艺制成的养生饮品,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具有酸甜可口、乳香浓郁等特点。根据现代科学实验分析,酸马奶还有养血安神、促进消化液分泌的功效,对高血压、肺结核、慢性胃炎、糖尿病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早在2009年9月,酸马奶疗法就已经被纳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加以保护和传承,这种集治疗与保健功能于一身的疗法也随之得到了更广泛的认识和应用。
在锡林浩特市,内蒙古马苏乳业有限公司的现代化、标准化酸马奶生产线上,统一包装的酸马奶正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随后发往全国各地。
2017年,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与内蒙古马苏乳业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企业依托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的“策格”疗法工作室,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引进专业化酸马奶生产线及化验室,利用现代加工设备和技术,在传统酸马奶酿制工艺的基础上创新研发相关产品。
目前,内蒙古马苏乳业有限公司拥有“骐贝尔”“马贝”“阿吉泰”三大酸马奶品牌,产品已经覆盖全国30余个省区市,年销量达300吨,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成为传统酸马奶行业的领头羊。该公司还拥有国内医疗领域唯一取得酸马奶生产加工SC认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酸马奶生产工厂。
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与50余户牧户签订鲜马奶订单收购合同,累计向牧户发放马奶收购款3000多万元,有效带动了当地牧民增收致富。
内蒙古马苏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银锁告诉记者,企业与牧民、合作社签订订单合同,每年收购牧户生产的鲜马奶超过300吨,经过检验、冷藏、杀菌、低温发酵、低温罐装和严格的检验后再投入市场,并形成牧户、合作社和企业组成的产、供、销一体的牧企利益联结机制,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牧民增收致富,也让更多外地消费者喝到了草原上最醇香的酸马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绿色、天然的大草原优品。
2023年,由锡林浩特市申报的农产品——“锡林策格”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为锡林浩特市再添一个“国”字号农畜产品称号。
锡林浩特市马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洪涛介绍,近年来,该市以 “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商品化处理、品牌化营销” 为主攻方向,有效提升区域品牌溢价增值效应,累计带动周边300余户牧户实现再就业,每户牧民实现年收入10万元左右。(记者 巴依斯古楞 通讯员 巴音塔拉 宝勒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