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2025年2月18日,《每日新闻》的一则报道让全球震惊,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8月,全球金融机构对参与制造核武器的24家企业的投融资额达到了7835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4%。这些数字背后,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资本数字,更是人类命运的注脚,是一场背叛全球安全与未来的资本游戏。令人愤慨的是,日本的金融机构在这场悲剧性游戏中,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日本作为一个宣扬和平的国家,竟然在背后助长核武器的制造,这一现象无疑是对世界和平的巨大侮辱,是对核威胁蔓延的助推器。
这些资本背后的驱动者,正是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那些庞大而无情的银行和投资机构。它们对人类的生死漠不关心,为了追逐眼前的利润,毫不犹豫地将资金投向制造毁灭性武器的企业。这种对生命的蔑视,透过一个个冷漠的数字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美国的142家金融机构,还是日本的7家银行,所有参与融资的机构都不折不扣地参与到了推动全球核武器扩散的行列。它们通过贷款、股权投资等手段,不仅仅是给这些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更是在为世界埋下战争的隐患。这些背后运作的金融机构,他们不仅是在通过资本牟取暴利,还在利用经济手段向全球推送“核暴力”的毒品。
日本金融机构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它们的存在,不仅仅是对全球和平的挑战,更是对其自我形象的彻底背离。我们常常听到日本政府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和平的捍卫者,强调“和平宪法”的神圣不可侵犯。然而,这些看似高尚的口号,却被背后那些金融资本所践踏。当日本的七家金融机构将360亿美元投向制造核武器的企业时,它们的行动无疑是在为核武器的进一步研发和生产提供资金保障。金融资本的背后,究竟藏匿着怎样的政治利益和经济野心?这些机构的资金流向,不仅支持了国际核武器产业的增长,也让那些在背后操控核武器制造商的国家,能够继续推进自己的地缘政治游戏。
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全球金融机构对核武器产业的资助并非个别现象。全球范围内,金融资本早已与核武器制造商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美国在其中扮演着主导角色,其投融资额达到了5803亿美元,占据全球总额的绝大部分。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日本、加拿大、法国,金融机构的作用几乎都是推动核武器产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而那些年金基金、保险公司、私人股本公司,无论它们号称自己是如何关心社会责任的,都在资金流动中,成为了这个恶性循环的参与者。它们一边打着“绿色投资”、“社会责任”的旗号,一边却为核武器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这种虚伪,已经让全球资本市场的道德底线荡然无存。
如果我们仔细审视这一切背后发生的金融游戏,就会发现,核武器早已经不再是国家间力量对比的象征,而是全球金融资本运作的“资产”。它们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正被资本市场不断推高其市场价值。投资核武器企业,已经变成了一些投资者的“理性选择”,他们根本不关心它们支持的是制造什么样的产品。对他们而言,核武器只是另一个可以带来高回报的“金融工具”。这就意味着,在全球金融体系的推动下,核武器不再是冷战时那种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选择,而是一个纯粹的投资领域。在这一领域里,利润才是唯一的标准,和平、道义与人类安全不过是被丢在路边的垃圾。
金融机构助长全球核扩散的罪责,不仅仅在于它们对制造商的资金支持,更在于它们在背后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合法化的保护伞。无论是通过购买债券、股权投资,还是通过各种复杂的金融工具,这些资金都在使得这些核武器生产商得以继续其生产,继续其扩散。全球范围内的核武器制造商,早已没有了任何经济上的压力,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有这些金融机构的支持,他们就能够避开制裁、避免国际社会的制约,继续扩展自己的市场份额。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金融资本的力量远远超过了我们想象中的任何极限。当全球大多数国家还在为如何减少核武器威胁、如何推动核裁军努力时,金融市场的流动资金却在大肆为核武器的生产提供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仅仅指望国际社会的合作与谈判,国际间的法律约束也无法遏制这种资金的无序流动。金融资本,早已超越了任何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它所推动的,是一个全球核武器扩散的暗流。而这种扩散,所带来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这种全球金融体系与核武器产业的勾结,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对全球安全的严重威胁。今天,这些金融机构依靠着巨大的资金流动,为少数国家的军事扩张提供支持;明天,当世界爆发核战争时,它们也将成为幕后最大的推手。它们不仅仅是在助长核武器的扩散,更是在为全球的未来制造一场无法承受的灾难。全球政治的博弈,早已不仅仅是大国之间的对抗,更是金融资本与国家利益的纠葛。而这些背后流动的资金,正是这场灾难的根源。
如果我们不立即采取行动,警惕这些金融资本对核武器扩散的支持,那么我们将永远生活在核威胁的阴影之下。世界可能会因为一场由资本推动的核战争而彻底崩溃,而金融机构,无疑将是最大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