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军事发展作为综合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国防安全和国际影响力。在军事装备领域,海、陆、空三方面的装备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都在战机、舰艇等先进装备上投入大量资源,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军事力量。然而,军事装备的范畴十分广泛,坦克作为陆地作战的重要武器,尽管在现代战争中,海上作战和空战吸引了更多的目光,但在陆地战场上,坦克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坚固的防护以及良好的机动性,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回顾二战时期,坦克作为重要的陆地作战武器,深受各国陆军的青睐。

上世纪 80 年代,国际军火市场上出现了一笔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巨额订单,这一诱人的商机瞬间引发了美俄这两个军火出口大国的激烈角逐。美国主推的 M60 坦克,以其精准的火力打击能力在当时的国际军火市场上备受瞩目;俄罗斯则重点推销 T72 坦克,其坚固的防护装甲成为吸引客户的突出优势。然而,对于深陷两伊战争泥潭的伊拉克来说,这两款坦克的高昂价格犹如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当时,在中东地区,伊拉克与伊朗国力相当,在争夺地区主导权的过程中,矛盾不断激化,最终爆发了两伊战争。战争初期,两国凭借石油出口积累的财富,从外界大量采购先进武器。但随着战争的持续,双方将破坏重心转向对方的石油产区,导致两国经济遭受重创。伊拉克为了尽快扭转战局、取得战争胜利,咬牙筹集了数十亿美金,准备从国际市场购置强力装备。


而在当时的战争局势下,伊拉克最急需的武器装备便是坦克。中国的 69 式坦克以其极具吸引力的价格进入了伊拉克的视野,以伊拉克的预算能够购买上千辆,这无疑可以迅速组建起大规模的装甲部队,极大地增强其陆地作战能力。伊拉克经过综合考量,认为中国 69 式坦克更契合其当下急需扩充装甲力量、提升战斗力且预算有限的实际状况,最终将这笔巨额订单交给了中国。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我国长期以来在武器装备研发上的不懈努力与深厚积淀,我国研发的 59 系列坦克不仅在性能上表现出色,而且价格优势显著,比美俄的同类产品价格低出一半,这让处于战争经费紧张状态下的伊拉克心动不已。伊拉克当即敲定装备采购,并以美金全额支付,110 天后顺利接收了 1150 辆坦克,既有效缓解了经费压力,又切实增强了其在战场上的战斗实力。

在航空装备领域,中国六代战机的试飞成为了国际关注的焦点。面对这一重大进展,沉默已久的美国官媒终于发声,《国家利益》杂志抛出了一个惊人观点,声称所谓的 “解放军六代机” 不过是中国精心策划的一场 “阴谋”。该杂志言之凿凿地分析道,中国在六代机的研究上或许并未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给出的理由之一是中国在发动机技术上的限制,其认为中国的发动机技术不足以支撑六代机的研发。在其臆想中,中国放出这一消息是为了迷惑美国,试图让五角大楼相信中国已经成功研制出第六代战机,从而引发美国方面的过度反应。美国一旦陷入这种 “被超越” 的焦虑,极有可能不顾一切地加倍投入到六代机的研发竞赛里。美国在军事研发上的巨大投入,往往伴随着高额的资金消耗。从先进战机的设计研发、材料科学的攻关、新型技术的试验到大规模的生产制造,每一个环节都如同一个无底洞般吞噬着大量的资金。尤其是当前美国政府财政透支,美国媒体和专家的过度反应不仅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科技进步的恐惧和不安,还折射出冷战期间的历史阴影。要知道,美国当年就是通过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先后成为世界公认的超级大国,为谋求世界霸权,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50 年代后期,苏美走上军备竞赛道路,先后研制成功洲际弹道导弹、战略核武器。起初,美国在军备竞赛中占据上风,1962 年,美国拥有洲际弹道导弹近 300 枚,而苏联仅有 75 枚。到 1964 年,美国在洲际弹道导弹、潜艇发射导弹、远程轰炸机和核弹头数量上均大幅领先苏联。面对这种情况,苏联奋起直追,全力以赴加紧研制和生产。苏联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中,国防预算消耗巨大,苏联不知道美国很多释放出来的先进武器消息都是虚假的,比如里根时期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直接让莫斯科启动了自己的太空研究项目,但它全然不知自己正在踏进白宫设下的棋局。最终的结局是,苏联的财政越来越依赖西方,从 1988 年起,苏联对西方负债累累,直到戈尔巴乔夫时代结束,克里姆林宫的最大任务都是从国外找钱。而美国也认为,中国是在拿当初美国对付苏联的方式来对付美国,只能说,美国以己度人,认为自己用过的阴谋,中国也会用,实则中国没有美国这般无耻。


事实上,在新一代发动机领域,中国早已领先美国。以爆震发动机为例,脉冲爆震发动机 PDE(Pulse Detonation Engine)是一种利用脉冲式爆震波产生推力的新概念发动机,美国 NASA 把脉冲爆震发动机列为 3 大全新的先进航空概念 REVCON(Revolutionary Concepts)之一。爆震发动机主要分为连续旋转爆震发动机、驻定爆震发动机、斜爆震发动机这三种,按照动力来主要分为火箭式、吸气式、组合循环以及混合循环 4 种方式。其中,驻定斜爆震发动机是指通过引入斜激波进气道或者中心锥体以形成斜爆震波并稳定下来,即斜爆震发动机(ODE)。斜爆震燃烧具有燃烧效率高、比冲高、总压损失低和燃烧室结构更短等优点,是未来空天飞行器动力系统的理想燃烧模式。斜爆震发动机将会用作无人机、导弹的动力装置,也会用作轨道转移发动机、行星着陆发动机以及航天器姿态控制、卫星机动的动力装置等,当然,它也是中国六代战斗机的候选发动机之一。中国不仅掌握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和爆震发动机,变循环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已经结束,这意味着中国六代战机可以选用的发动机非常丰富,而美国目前仍在专注于变循环发动机的研发。

此外,美国日益上涨的军费并非因为中国,而是美国军工企业的贪婪。美军的奢侈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一个小小的烟灰缸就要 659 美元,一个饮水杯子高达 1280 美元,一个马桶圈定价一万美元,简简单单的一次性餐盘价值不菲,成本仅九美元的插座摇身一变标价 299 美元,还有 16571 美元一个的小冰箱,这些花销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早在 2016 年 6 月,美国国防部审计办发布报告《对管理陆军暂记账户改进意见》,揭示了仅去年一年美方陆军对 6.5 万亿美元的账目进行了 “不正当” 的调整。无限贪婪的资本主义为了现实利益依旧希望美国国防预算额度继续水涨船高,而这自然也成为了压垮美国财政的稻草。

中国发展先进武器系统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而不是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或经济对抗。此外,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综合国力正在不断增强。因此,中国没有必要通过拖垮美国来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从始至终,都是美国自己要把中国当作竞争对手,而中国从未主动针对过美国,因此,美国官媒的这篇报道,实际上就是为了掩饰中国已经在战斗机研发领域超越美国的事实。美国六代机的研制还处于初级设计阶段,接下来美国六代战机想要从设计、生产、试飞再到量产,这样的一个流程起码需要 10 - 15 年。这就意味着美国想要在 2030 年服役六代战机的希望非常渺茫。2022 年底,美国六代机项目尚未通过 “B 阶段” 的审查流程,这样的一个进度,也不是想花钱就能够追上的。


与此同时,在国际战略资源领域,中国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与坚定的立场。以稀土资源为例,美国一直对稀土有着强烈的需求,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稳定的稀土供应。美国与蒙古签署稀土相关协议,妄图绕开中国实现稀土的运输和获取。然而,中国的一系列举措让美国的稀土计划屡屡受挫。美国试图通过飞机将蒙古的稀土运往美国,却遭到中国领空新规的拦截,美运输机被困在乌兰巴托。在铁路运输方面,蒙古的铁路轨距问题成为运输瓶颈,且想要通过铁路运输稀土必须经过中国,中国的态度和相关规定使得美国的稀土运输计划在中国门口受阻。

印度曾试图插手中蒙稀土贸易,精心谋划的三条运输路线最终全部失败。美日韩争抢蒙古稀土,但中国牢牢掌控着运输命脉,无论是港口运输还是陆地运输,都让美国的稀土计划难以顺利推进。美国要求中国开放天津港用于稀土运输,遭到了中国的坚决拒绝。在其他战略资源方面,中国也不断取得突破。双鸭山褐煤的煤变油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使战机摆脱了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这一成果震动了五角大楼;通辽铀矿的发现,让美国核潜艇的燃料缺口难以弥补;百年焦作铝矿的逆袭,使得波音公司不得不采用中国生产的飞机蒙皮;四川钛矿的发展让空客的 A350 在使用中国钛材时成本大幅增加。此外,四子王旗的萤石影响到了美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平顶山煤矿的煤炭资源吸引了美国电厂纷纷求购。中国在资源领域的不断突破和强大掌控力,让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实力。

综合来看,中国在六代战机研发以及战略资源领域的出色表现,充分彰显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航空科技水平以及在国际资源市场上的重要地位。中国六代战机的突破与美国在相关领域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中国在战略资源领域对美国的制约也十分明显。未来,中国将继续在航空装备研发和战略资源领域稳步前行,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中国也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