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立春,但是北半球的兰州依旧会飘起雪花。街头巷尾的面馆里,蒸腾的热气与红油辣椒的辛香交织成冬日里最温暖的风景。而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墨尔本,秋日阳光和煦,甘记兰州牛肉面馆内世界各地的食客慕名而来,只为品尝一碗跨越山海的地道兰州味。这碗看似简单的面条,历经百年传承,如今已不仅是兰州人的日常,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它跨越季节与国界,用匠心与温度讲述着“一碗面连接两座城”的故事,阐述着海外华人的乡愁味道。
守正出新一片匠心只为一碗面
“与科技狠活划清界限,只做一碗鲜切生烫的清汤面。”这是兰州牛肉拉面百年来的承诺。在千余家门店激烈角逐的版图中,周达·观金城精品牛肉面在短短三年便成为网红地标,引得本地食客争相打卡,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这家店沿用了马保子老先生“进店一碗汤”的传统做法,通过这种形式还原兰州牛肉拉面最原始的本味,传承兰州牛肉拉面百年技艺的精妙之味。
在兰州观金城精品牛肉面店,开放式中央厨房和拉面师傅的手艺是店里最生动的招牌。面团在案板上被反复揉压,随后如丝绸般在师傅手中飞舞,转眼间化作千丝万缕的面条。一清(清汤)、二白(白萝卜)、三红(辣椒油)、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五种色彩在碗中碰撞,勾勒出兰州人对美食的极致追求。
在追寻兰州牛肉拉面传统风味的过程中,观金城并未止步于经典,而是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精心改良,让这道经典美食更贴合现代人的口味需求,开创了兰州牛肉拉面的位餐形式,将广式茶点、西餐、咖啡等多种品类巧妙融合,打造出独具一格的兰州牛肉拉面位餐新模式。
随着兰州牛肉拉面的传播,甘肃的民族特色文化也一同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店内装饰以彩陶、剪纸、刻葫芦等文化元素为基调,营造出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融合了甘肃地域特色,令人眼前一亮。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店内牛肉拉面的碗具,采用了马家窑文化以及黄河流域、黄土地的元素,精心设计成内釉外陶的专用碗。这一碗面,不仅诠释了兰州的民族风味,更传承了西北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
跨越山海一碗面的温度与乡愁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兰州牛肉拉面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乡愁的寄托。《一碗面的环球之旅》第三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在这里,甘记兰州牛肉面店就是海外游子最温暖的慰藉。店内干净整洁,中式元素点缀其中,简约雅致。这家店的拉面师傅个个都是高手,根据顾客喜好拉出多种面型,每一根面条都充满了弹性和嚼劲,满足食客的味蕾。不光有多种面型可选,口味也贴心照顾国内外友人的不同喜好,让大家品尝到自己心目中的那碗“梦中情面”。作为土生土长的兰州人,留学生金渤函是这家店的常客,他说:“这碗面的味道,和家乡一模一样。”每逢周末,他常约上同校的四川小伙卢道一和几位国际友人到甘记聚餐。红亮的辣椒油泼在劲道的面条上,嚼一口大片牛肉,再喝下一大口热汤,思乡的愁绪仿佛瞬间被驱散。
德国女孩Madcha第一次尝试时,忍不住赞叹:“当我第一次品尝到这碗面时,我就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味道,以后我会经常到这里享用我最爱的美食。”来自美国的留学生Spencer吃兰州牛肉拉面时放了很多辣椒,一口面、一口肉吃得停不下来,连连点赞。
这碗面,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它让人们在异乡找到了归属感,也让世界各地的食客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无论身在何处,一碗兰州牛肉拉面,总能让人想起家的味道,想起那份深深的乡愁。
无限可能从街头小吃到文化名片
在国内,兰州牛肉拉面早已突破了地域限制,从西北一隅走向全国。无论是北上广深的一线商圈,还是三四线城市的街头巷尾,都能看到“兰州牛肉拉面”的招牌。截至目前,兰州牛肉拉面店已遍布全国各地,国内开店5.8万余家,年销售额超过600亿元,从业人员40万余人。
而在国际舞台上,兰州牛肉拉面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的背后,是中华美食文化走向世界的缩影。在相关网络搜索关键词“兰州牛肉拉面”,来自世界各地的“打卡照”映入眼帘,蒸腾的热气、鲜亮的色彩,让人感觉香气快要溢出屏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来到兰州,走近历史、体验工艺、品味美食,了解兰州牛肉拉面文化。
从“地方特色”转变为“大众快餐”,从中华美食到世界餐桌,传承牛肉拉面制作技艺和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兰州积极推动牛肉拉面产业升级、产品创新、品牌培育、市场开拓、人才培育等工作,牛肉拉面历久弥新,在时代的潮流中保持创新昂扬前进的步伐,并化身文化使者,以独特风味在世界美食版图站稳脚跟,持续书写属于中国西北的美食传奇。
从兰州大雪纷飞的清晨,到墨尔本秋阳高照的午后,这碗跨越经纬度的面条,始终以最质朴的方式传递着温暖。它让海外游子尝到了家乡的烟火气,也让世界看见了中国传统美食的匠心与包容。兰州牛肉拉面里盛的不只是汤和面,还有兰州人“拉”不断的文化与情谊。未来,兰州牛肉拉面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直至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闻到那缕熟悉的清香。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雨欣 汪 霺 何佳琪 温纪超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