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周恩来。
书接上回,毛泽东和彭德怀在中央力排众议,决心抗美援朝,准备工作千头万绪。10月8日毛泽东签署组成人民志愿军命令,彭德怀即将带兵入朝。
志愿军是如何进入朝鲜的,又能否同世界第一的美军较量呢?
人民志愿军永垂不朽
小战士周正邦是炮兵1师26团的一名解放军。
“吭哧、吭哧、吭哧”
他卖力地用铲子在地上挖出一个小坑,打算把自己的“全部家当”埋进这个坑里。
他是1947年参加民兵的,应该说,比起连队里许多老战士,甚至还有红军出身的营长来说他当兵时间不长。
但是他作战勇猛,他的“全部家当里”就有一枚解放战争的纪念章,这是连长看他作战英勇奖励给他的。
他还有一枚党章、一枚毛主席的纪念章,他通通放进了挖出来的坑里。他还拿出了自己的毛巾,他看着毛巾上一行鲜艳的红色大字“将革命进行到底”,他拿出军刺,心痛地把带有中文的地方割去。
“将革命进行到底”也被仔细地卷了起来放进坑里。
他把身上所有的带有中文的、或中国标识的东西全放进了小坑里,因为他即将到异国他乡,和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作战。
连长说了,不允许携带这些东西。
他看着党章,回想起就在四个月前他还在黑龙江佳木斯垦区屯垦。
常年的战争让这片黑土地一度只剩战火,可当战士们放下了枪,成为了黑土地的建设者的时候,这片土地又一次焕发了生机。
绿油油的大豆田一望无际,一排排整齐的篱笆孕育了对未来无限的希望。
可战火烧到了中国人的家门口。
本在屯垦中的炮兵一师接到集结于中朝边境的命令后,许多战士看着自己用汗水浇灌出的土地,眼睛湿润了,但他们义无反顾的踏上火车,驶向目标。
今天,连长动员大家出国作战,去面对世界上最前强大的军队。
所有战士必须轻装,中文字样的东西一律不准带入朝鲜。
周正邦把自己的东西埋了,他要活着回来,亲自拿回自己的东西。
放完了东西的他就在这个晚上,随着大部队,踏上了保卫家乡,抗击侵略者的征程。
这一天,是1950年10月19日。
凌晨时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秘密进入朝鲜。
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们
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由北向南注入黄海,它是中国与朝鲜之间的界河。
1909年,这里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开闭式桥梁:鸭绿江大桥。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座大桥是中朝之间的主要通道。
而今,已经成为景点的旧鸭绿江大桥残垣,总向旅人们静静地诉说着,英雄们的故事。
71年前,鸭绿江大桥岿然矗立,英勇的指战员们却马不停蹄。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签署组成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同一天,彭德怀同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高岗一行离开北京,飞往沈阳。
大战在即,准备工作千头万绪!
彭德怀下飞机后,当天就主持全军战前动员大会,并同高岗一起商讨志愿军后勤补给问题。
次日,彭德怀主持志愿军军以上干部高级会议。
他在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出兵朝鲜的决策,并提出“阵地战与运动战配合”的作战原则,他还特别强调了敌人是机械化部队,行进速度很快,很有可能超出预料的到达中朝边界。
他要求部队克服一切困难,在十天内,完成出兵动员和一切补给整训任务,准备进军朝鲜。
高级军事干部们开始给士兵们动员打气,战士们鼓足了干劲。
被炸毁的旧桥现在被开发为景点
可坏消息接踵而至,朝鲜方面传来了第一个坏消息。
9日晚,主持完会议的彭德怀立刻接见了朝鲜特使,内务相朴一禹。朴一禹给彭德怀带来了不少坏消息。
由于时间紧急,彭德怀仅与朴一禹交谈了一个小时左右。
彭德怀通过这次交流大概得知,朝鲜人民军损失惨重,目前仅剩数个师,几万人的兵力,且美军正大举逼近朝鲜临时首都江界,形式万分危急。
10日凌晨,彭德怀给毛泽东发去一份电报,向中央阐明了尽快出兵的必要性,否则敌人一旦炸毁了鸭绿江桥,我志愿军部队入朝就要难上加难了。
10日当天,毛泽东复电彭德怀,决定四个军、三个炮兵师全部入朝。
11日,彭德怀前往中朝边境丹东市,同邓华、洪学智等人研讨入朝大军部署,并视察鸭绿江边的志愿军拟定渡江点。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大军入朝!
可就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中央突然发来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
“十三兵团各部仍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且请高岗、德怀同志明日或后日来京一谈。”
大军即将出征,可毛泽东为什么急召彭德怀等人回京?
现在不甚宣传的高岗同志
原来是苏联方面传来了第二个坏消息。
13日,彭德怀等人紧急返京,和毛泽东面谈后得知,苏联方面斯大林的空军支援基本上没了。
我们前文说过,朝鲜战争的重要推手之一就是苏联。但是国际格局的变化如同三四岁的孩子的脸,时哭时笑,让人始料不及。
苏联支持金日成南下后,没想到美军会直接干预朝鲜战局,以联合国军名义出兵朝鲜。
原本长期消失的苏联代表马利克(不理解的读者可以看看前几篇文章)突然出现在联合国大会,提议在朝各方停火,被各方否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斯大林苏联在血腥的二战后,竭力避免再卷入一场正面战争。同美国发生正面冲突,这是斯大林最不愿意见到的事。
可在仁川登陆后,当社会主义朝鲜一份份万分火急的求救电报发到克里姆林宫的斯大林桌上时,斯大林不得不去弥补这个自己推波助澜出的局面。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副主席、外交部长周恩来访苏提出空中支援的要求时,斯大林决定再拖延一下战局,以观战事发展再定。
斯大林对周恩来代表的中国政府表态,苏联空军暂时没有准备好,不能给予空中支援。
哪怕等到苏联空军准备完毕,也不能进入朝鲜境内,只能在中朝边境活动,而且必须以人民志愿军的名义作战。
这令几乎没有空军的人民志愿军如折一臂,原本斯大林为促成中国出兵,曾爽快地答应过中共中央,由中国出陆军,苏联方面出空军,可没想到老谋深算的斯大林又变卦了。
作为补偿的是,苏联方面答应的武器装备如期供应,这让我们志愿军战士在轻武器上同美国鬼子没有太大差距。
毛泽东面对这个情况,又和彭德怀等人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出兵朝鲜的利弊。
最终,中共中央决定,即使没有苏联的空中援助,中国也决定出兵,打败美国侵略者的信心不会变。
正所谓:“出兵利益极大,不出兵损害极大”。
斯大林,苏联的“慈父”
无独有偶。
战死了一代人的苏联再不愿意流血牺牲,去同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美国正面作战,而经历了二战的美国也不愿意参与一场对手是世界主要国家的战争。
同“愚蠢而死忠的日本法西斯”的血腥夺岛战,令美国大兵至今心有余悸。
此时,美国方面高层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苏联或中国会不会出兵朝鲜?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为此要求和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见面交流。
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和当时美军中最有威望、资历最老的麦克阿瑟素有不合。
杜鲁门担任总统后,曾数次“邀请(委婉的命令)”美国军界大佬麦克阿瑟回国述职,都被麦克阿瑟以种种借口拒绝。
杜鲁门也无计可施,为了巩固自身尚不稳定的权力,他向麦克阿瑟展现了较低的姿态。
在事关重大的朝鲜战争面前,杜鲁门为了摸清这个“联合国军司令”“美军远东总司令”的想法,他不惜纡尊降贵,离开白宫,同麦克阿瑟约定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见面,这就是威克岛。
10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飞渡重洋,去见美国的大将军麦克阿瑟。
傲气十足的麦克阿瑟不仅对总统没有多少客气,对于总统最关心的中国干预朝鲜问题他也一口笃定,中国绝不会出兵朝鲜!
神气十足的麦克阿瑟告诉他的总统:
“中国没有空军,而我们有,如果中国军队胆敢南下到平壤,那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一场屠杀!”
他还说:
“我们的小伙子们(美军),会在家里过上感恩节(感恩节在11月25日,即11月25日前结束朝鲜战事)。”
麦克阿瑟的语气中没有一丝犹豫,满是对中国军队的嘲弄。
此时此刻,麦克阿瑟是多么的趾高气昂;此时此刻,麦克阿瑟是多么的不可一世;此时此刻,麦克阿瑟是多么的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
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一年之后,正是这支他看不起的军队,差点把他和他的美军赶下朝鲜半岛,到日本海里喝海水;还是这支部队,让他麦克阿瑟,美国最负盛名的将军,在遥远的东部一个半岛上折戟沉沙。
虽然会面中杜鲁门经历了颇多的不愉快,但麦克阿瑟的话也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中国没有能力干预朝鲜,苏联则不会干预。
杜鲁门随后就在面向全国的广播中说道:
“朝鲜共产党人有效的抵抗力量,不久后就会告终。”
这些美国人想不到的是,他们口中不敢出兵的中国军队,已经做好了出兵的准备与决定,拿起了对敌人的猎枪,要给侵略的豺狼,当头一棒!
麦克阿瑟狂妄自大,并不把杜鲁门放在眼里
15日夜,几乎就在杜鲁门和麦克阿瑟见面的同时,已下决心的中共中央给42军军长吴瑞林下令,命先头部队于16日夜开始渡江,进入朝鲜境内,并迅疾向长津湖地区集结。
吴瑞林是我军大名鼎鼎的“瘸子将军”,百战名将(日后笔者会单写一篇吴瑞林将军生平,有兴趣的请关注笔者)。
他早在刚到中朝边境时,就开始琢磨,中朝之间主要通过鸭绿江大桥往来,如果鸭绿江大桥被炸,部队该如何渡江?
经过数次实地侦查,吴瑞林发现当地有经验的渔民,在有的地方可以涉水渡江,结合部队渡江经验,吴瑞林命工兵用条石在河中较浅的位置铺出一条水下桥,这种藏在河里的桥,既不让美军飞机发现,又可以让志愿军安全渡河。
水下桥完工后,吴瑞林亲自乘坐中型小汽车过河,成功验收水下桥。
得到命令的42军先头部队于16日夜奉命渡江,在鸭绿江边辑安(现集安)口岸渡江。
黑夜中,一个个年轻的战士排列出了一道沉默地移动长城,没有一个人说话,所有人都盯着前一个战士的脚步,踏上前往异国他乡的道路。
微弱的月光,洒到志愿军战士的脸上,照亮了他们坚毅的面庞。
在以后整整三年的战争中,月亮总是志愿军战士们最好的朋友,黑夜保护战士们免受轰炸,月光又能指引战士们正确的前路。
在河对岸接应的朝鲜人民军战士和警察早就竖好了立牌,打头的战士就随着指示前进。
3天后,1950年10月19日的鸭绿江畔,朦胧的细雨应和着战士们沉重的步伐。
人民志愿军第13兵团38、39、40、42军,炮兵及高射炮部队共20多万大军从鸭绿江上3个渡口分别开始秘密渡江。
为防止美军飞机侦察,志愿军每日从黄昏时分,不见太阳时开始渡江,第二天凌晨太阳即将升起时进入隐蔽。
昼伏夜出的志愿军战士把身上一切可能暴露身份的东西都丢了,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战士在夜间几乎没有亮过灯火。
由于美军飞机会随机轰炸(飞行员瞎扔炸弹),当时部队有一条硬性规定,哪怕飞机在你头上扔炸弹,只要你在隐蔽就不准移动,否则会暴露大部队位置,造成更大的伤亡。
邱少云烈士就是为了不暴露才牺牲在美军的燃烧弹下的。
这种高度纪律性和组织度在人类军事历史上,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二十多万志愿军战士仿佛消失在了朝鲜北部连绵不断的大山里,他们变成了大草原上低伏的猎豹,正要对目标发动雷霆一击!
开国中将,吴瑞林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白宫的解密材料,在10月24日,即志愿军大规模入朝五天后,才仅有一条“发现小股不明部队运动”的信息出现在档案里。
可这简单的讯息投入在信息繁多如大海的战场上,压根没有半点水花。
志愿军秘密入朝,而他们的统帅比他们更早出发。
彭德怀与随行电台、秘书、警卫员等七人坐两辆大卡车,先于大部队出发。
彭老总轻车简从,他的第一要务就是与朝鲜人民军最高统帅,金日成汇合。
此时的朝鲜已经陷入一片火海,建筑物大都被美军轰炸倒塌,随处可见逃难的孩子和丢盔弃甲的战士。
彭德怀明知朝鲜战局紧张,可沿路走来,真见到朝鲜的实际情况还是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
彭德怀在同朝鲜外相朴宪永汇合后得知,本设在朝鲜临时首都江界的会面地点不得不改变了,因为美国人可能随时攻破江界。
彭德怀只得同朴宪永一起转进金日成所在之处。
彭德怀在朝鲜北部大山的废弃矿洞里,见到在此处避难的金日成,彭老总又得知一个坏消息。
金日成所能掌握的部队仅剩三个新组建的师,不满万人(事实上金日成此时能控制的只有身边的亲信部队)。
断壁残垣中的朝鲜孩子
难怪麦克阿瑟在手下幕僚的面前大声高笑揶揄道:
“捆着一只手也能打败朝鲜人。”
10月19日,美军攻下平壤,麦克阿瑟自信地说:
“平壤是敌人的首都,它的陷落,代表着北朝鲜政权即将失败”。
随后联合国军完全信马由缰,急速地向鸭绿江畔不断突进,企图在感恩节前结束朝鲜战争。
难道战争真的会和麦克阿瑟说的那样,在“联合国军”的高声凯歌中结束吗?
显然,麦克阿瑟的结论下得太早了!
麦克阿瑟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他认为的不堪一击的中国军队已经进入了朝鲜,将给他“感恩节前结束战争”的美梦划上句号。
他也低估了中国人民、中国军人保卫和平的意志,二十多万大军已经消失在朝鲜的崇山峻岭中,他们即将让麦克阿瑟跌落下常胜的神坛!
战争没有结束,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才刚刚拉开帷幕!
朝鲜人民军已经出乎预料地崩溃,志愿军该如何在没有帮助的陌生环境里打开局面?
第一次出国作战的志愿军又能否和强大的联合国军较量?
毛泽东和彭德怀对美军的战略意图又做出了哪些判断?
敬请期待下回分解,纪念伟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六)迷雾、突袭、大捷!
人民志愿军永垂不朽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