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苏联军队损失了大量的现役武器和库存武器,加上当时苏联军队为了弥补战争初期的巨大损失又匆动员后备人员忙补充、组建了大量的残存部队和新编部队。
所以,由于上述几个原因,在1941年-1942年的这段时间里,苏联军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武器危机”。
当然我们知道,苏联军队的那段“武器危机”他们不但熬过去了,甚至还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那么,苏联军队是如何熬过那段“武器危机”的呢?
具体的说,在苏联军队1941年进行动员期间,苏联军队对手枪、转轮枪需求增加了92%,迫击炮的需求增加了113%,步枪和机枪的需求的分别增加了109%和86%。
具体的说,仅仅在1941年7月,苏军西南方面军就要求补充如下武器:
步枪、卡宾枪 147000支,
手枪、转轮枪 90000支,
机枪 12000挺,
虽然上述数字看起来不小,但考虑到这仅仅是苏军西南方面军的需求,所以当时整个苏军对武器需求五无疑会更大,具体的说,在1941年8-10月,整个苏联军队就要求补充步枪、卡宾枪470万支、机枪242000挺、迫击炮64000门。
可以想见,上述数字无论是对和平时期拥有完备库存的苏联军队来说,还是1941年处于破产边缘的苏联军队来说都是一个庞大数字,考虑到当时苏联军队的大量军备仓库被德三军队占领,所以当时还在苏联军队控制之下残存的的少量军备仓库仅仅能够满足当时苏联军队对武器需求的很少一部分。
针对军队缺乏武器的问题,苏联有关部门很快想出了解决办法。
具体地说,苏联有关部门为了解决苏联军队缺乏武器的困难首先想到了那些还在苏联军队控制之下的后备仓库,因为那里面收藏着20年代以来甚至包括沙俄时期淘汰的各种武器。
在前线急需武器的背景下,苏联军队控制之下的后备仓库里库存的武器很快得到了彻底清洗和简单翻新,苏联军队的清理仓库行动就此轰轰烈烈的开始。
好吧,对于当时苏联有关部门在莫斯科等苏联西部地区地的清理仓库行动当中的收获我们可以引用如下数据:
步枪、拉卡宾枪133710支,
机枪:811挺,
冲锋枪:2504支,
上述数字虽然看起来很粗糙不够详细,但当时苏联军队后方的库存武器已经被搜罗一空,当时仅仅一些重点目标的卫兵保留了自己手中的武器,其余的都被拉走送上了前线。
根据当时的数字,苏在1941年夏天的补充个重建部队浪潮当中,被送进重建、新建部队和民兵的步枪有40万支、手枪和转轮25000支、6400支冲锋枪和6250挺机枪。
需要说明的是,苏联有关部门在清理仓库过程当中,并不是仅仅在苏联西部地区的仓库里有收获,因为在远东地区同样分布着不少的后备仓库。
根据苏联方面的数据,苏联军队1941年从远东地区的后备仓库里收获了31万支步枪、卡宾枪、1750支轻机枪、1588挺重机枪和4450门迫击炮,数量相当庞大。
使用高卢国勒贝尔步枪的苏联民兵,这种武器是上一次世界大战来到苏联那片土地的。
显然,考虑到当时苏联军队再次补充、重建的过程当中对武器的巨需求同样庞大,上述从仓库里翻出来的东西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上面那些武器当中有很多是上一次世界大战(极个别武器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拿破仑时期)来自外国的军事援助,对于这些外国武器,存在的问题还不仅仅是年代久远,技术状况很差,更糟的是它们也缺乏足够的弹药供应。
苏联莫辛纳甘步枪的生产线。
所以从获得稳定的弹药供应角度来说,当时苏联军队获得武器更好的途径是让苏联军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出足够多的当时苏联军队制式武器。
而在苏联军工厂在战争初期的生产当中,由于步枪和迫击炮的库存相对乐观,以及苏联军队当时希望获得更多的自动武器,所以当时苏联军工厂的生产重点主要放在冲锋枪上面而不是步枪和迫击炮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