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24日,湖南湘西咱果乡中人声鼎沸,老百姓一脸兴奋的看着台上被绑缚起来的三个匪首,一边的干部正在宣讲他们的罪行。
待宣示完毕,三名解放军就扛着枪走上前来,枪口一转对准了三人,就当行刑官打算挥手的时候,一声急呼却冲过了人群,在这场中响起:“枪下留人!不能杀!”
百姓们回头一看,竟是一名满头大汗的解放军,看模样还是个干部,顿时搞的大家伙一头雾水。
那么这名解放军为什么要拦下亟待枪毙的土匪?他和这些匪首又有什么关联?他们最终被处决了吗?
湘西剿匪的由来
早在清代咸丰年间,湘西就记载了有名有姓的匪患,而自此之后,湘西的地方志记载的匪患便越来越多。
据记载,当时这些土匪被称呼为“棒棒客”,一开始他们只是由于过不下去才单个作案,但随着时局的崩坏,清末到民国时期的湘西越来越乱,这些“棒棒客”开始搭伙抢劫,形成了一股股的犯罪势力。
起初官府在地方上大兴团练,意图抵御匪患,不料一些训练出来的人物转头去投了土匪,倒是让湘西的匪患越来越严重了。
国民党当权后,对于剿灭土匪这件事还是积极的,当时的湖南省政府还专门把剿匪定为“本省第一要务”。
事实上,一开始国民党的行动还是有成效的,湖南境内许多匪团被击溃,但唯独湘西一地难以彻底剿灭。
由于当地匪帮众多,再加上地势险要,国民党的湘西剿匪始终落不下帷幕,再加上当时的国民党把共产党视为心腹大患,因此但凡有反共的土匪,不管他之前有多么恶贯满盈,国民党统统收编。
出名的就有土匪杨永清,多次降降叛叛,老百姓是受了苦,可这些土匪的官竟然还越做越大了。
直到1949年8月,共产党的军队进入湖南,解放了长沙。
建国后,毛主席更是指示第47军的两个师进入湘西,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剿匪行动。
1950年,我军的四二一团、四二二团盯上了龙山的一伙匪帮,而其中的一名高级匪徒,就是我们的主角了,彼时却格外的焦头烂额。
“塌片”的起势
1920年6月18日,一个名为向仁万的小男孩在湘西龙山县咱果乡出生,这小子身量不高,但是却颇有神采,能说会道,只是由于天生长了个塌鼻梁,便在当地有了“塌鼻梁、塌片”的外号。
9岁那年,向仁万开始读私塾,六年后其父认为他可以更进一步了,便给了他三百块大洋,让他去湖南的沅陵读中学。
不料向仁万爱玩,只十余天便成了一个穷光蛋,眼看学是上不成了,向仁万倒也没敢回去,转头投入了沅陵当地青红帮的麾下。
由于向仁万头脑机灵、能言善道,受到了帮派领导叶仲翔的青睐,对他是大加栽培。
第二年,向仁万还是兴了回家的心思,叶仲翔便给这个小兄弟了一封介绍信,向仁万复又投入龙山县内溪乡的民防团长师兴吾的麾下。
1934年,师兴吾去世,他的弟弟师兴周接了保安团长的位子,向仁万也被升任了团部的警卫班班长,在当地也成了一号人物。
1949年4月,大名鼎鼎的渡江战役正式打响,只是谁也想不到,手握先进装备的国民党军竟然被打得大败,不甘心的蒋介石引兵撤退,但同时也派了华中剿总的副司令宋希濂去湘西,要求他这个湖南人在当地组织反共武装。
同年7月,宋希濂亲至湘西,整理了当地的二百多股土匪势力,许诺他们高官厚禄,并默许他们继续欺压百姓,所求的便是将他们整编成了三个暂编军、十二个暂编师,再加上一些国民党溃兵,共归拢出来了十多万人,而师兴周这个土匪头子也成了暂编六师的少将师长,向仁万更是跟着水涨船高。
然而看着自家上司加官进爵,向仁万倒是有些担忧,他虽身处鼻塞之地,可外界的消息还是知道了,共产党的军队打的国民党溃不成军,几十万的部队都顶不住,凭他们这十万人,能干什么?
不过精明的他却并未向旁人说出自己的疑虑,而是继续忠心耿耿的跟在师兴周的身边。
建国后,解放军第47军挺进湘西,对当地的国民党残部、土匪民团展开了清剿,击败了众多反动武装,连暂编第一军的军长陈子贤都被打的仓皇逃窜,并在1950年5月逃到了龙山县里耶镇。
稍作喘息后,陈子贤便立刻召集了周边的反动力量,其中就包括师兴周。
作为师兴周的亲信,向仁万跟着他来到了里耶,见证了这帮残兵匪帮成立了“湘鄂川黔四省边境反共救国总司令部”,而向仁万则被任命为了司令部的边境谍报主任,同时兼任联络员,官拜少校。
此次会议后,向仁万被格外信任,凡是他联络的消息各部必须听从,甚至不需要书面的命令文书,毫不夸张的说,此时的向仁万在这个反贼窝子里绝对大权在握。
但不久后向仁万的一次选择,却让他们感到了深深的悔恨。
弃暗投明还是负隅顽抗?
就在向仁万升官后,我军的四二一团、四二二团也接到了军令,要求他们清剿龙山县周边的反动武装势力。
1950年8月,我军的两个排和匪首贾奇才打了个遭遇战,将贾部击溃,随后四二二团又乘胜追击,再次将贾部叛军打的七零八落。
此战下来,龙山周围的各反动武装纷纷震动,要知道,当初成立所谓的救国司令部的时候,这个贾奇才可是位列其中的,如今他的败逃让各方势力极其愤怒。
于是,师兴周联合了周边翟波平、杨树臣、叶仲翔等武装力量,打算把大家伙聚集起来,和解放军进行一次大决战,而向仁万这个联络员便奔走在龙山各地,将命令传达了下去。
10月20日,大战一触即发,我军第四二二团在经过咱果后果断分兵,从河南沟、牛拉场方向对敌人展开了猛攻。
由于匪军人数众多,此战打的很是艰苦,但土匪终究抵不过人民的军队。
一天后,匪首杨树臣被当场击毙,其他贼头也抵挡不住,纷纷逃窜,而向仁万则见势不妙,赶忙护着师兴周等人逃出了战场。
在安置好几位“大统领”后,向仁万这才疲惫的往家中走,当时时间已经到了子时,也就是凌晨一点左右。
而向仁万走在路上的时候,突然目光一定,面色也凝重了起来,原来在路边上正坐着一位浑身湿漉漉的军人,看其神态颇为疲惫,而在他身上,则赫然穿着一身解放军的军装!
电光火石之间,向仁万将将就要抽出枪来,将这个落单的解放军俘虏,带去给师兴周,但他想了想,还是把腰间的手枪按了回去。
当土匪的这些年,向仁万虽说顶着一个不好的名声,但他自己却有着一套对错标准,对他来说,男子汉大丈夫,做事就要光明磊落。
此时擒了这解放军战士虽说能够领赏,但趁人落单之际下手,绝非大丈夫所为。
藏好了手枪后,向仁万走上前去,搀起了这位解放军,声称自己是当地的农民,并热情邀请他回自家歇息。
待入了家门,向仁万又叫醒了熟睡中的妻子,让她起锅做饭,以招待这位战士。
经过一番攀谈,向仁万也得知了眼前这人的身份,原来他竟是四二二团三营七连的一位排长,名叫冯承,在之前的战斗中和部队走散了,这一路正是要去寻大部队。
向仁万又问起了冯承湿透的衣服,冯承表示由于人生地不熟,他在深夜穿过了一条小河,这才落个如此情况。
交谈中,向仁万见冯承虽然被冻得浑身颤抖,但眼神却始终明亮如初,看得向仁万心中暗叹:果真是人民的军队。
有情于此,向仁万找来了一身干燥的衣服,请冯承换上,但冯承却坚决不受,一方面是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在,另一方面来说,冯承对向仁万的身份始终有些怀疑,毕竟就向仁万精悍的模样,可不像是农民该有的样子。
“老乡!”冯承试探道:“这附近可有土匪?路上可好走?”
见冯承的模样,向仁万心有所得,便索性说道:“这周边有很多土匪溃兵,你孤身一人怕是难走。”
随后,又一把抽出了腰间的手枪,在冯承眼前晃了一晃,道:“你看,我也是土匪。”
冯承心中大惊,但又瞬间松弛了起来,淡然道:“既如此,悉听尊便”。
向仁万一脸严肃,指着从屋内跑出来的两个儿子起誓:“你我是军人,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我家却并不是战场,你也不是敌人,而是我向仁万一家的客人,我若有害你之心,当受万箭穿心之罪。”
这一番自白听得冯承心中极为震动,他没想到土匪之中也有性情汉子,于是也对着向仁万说:“你救了我的命,与我有大恩,今生若是难以报答,下辈子便是当牛做马也要还了这份恩情。”
说完,冯承又郑重的希望向仁万弃暗投明,在向仁万的家中,冯承和他讲述了共产党的政策,也讲了国民党败亡的必然,向仁万最终被说动,决定投诚。
做下决定后,向仁万便和冯承商定,待二人吃过饭后,便立刻出发,护送冯承回归大部队。
待二人酒足饭饱之后,向仁万更是主动走在前面,更把自家的看到塞到冯承手里,表示若是自己有所反叛,你冯承可以随时取我性命。
凌晨三点,二人踏上了路程,一路上陆续碰到了土匪的支队长、大队长和匪首的妹子,但都被向仁万一一化险为夷,作为联络官,贼众们对他还是很信任的。
待过了诸多关卡后,二人走到了红门坳,只见一抹寒光闪过,向仁万便知道那里有哨兵,只是不知道是谁家的。
经过商量,二人决定土匪由向仁万对付,解放军由冯承回应。
随后,向仁万先行走了过去,凑近一看,耀眼的解放军军徽让向仁万安了心,唤出冯承相认。
而冯承归了队后,向大家伙讲了二人的故事,听得战士们亲切不已,纷纷拿出吃的喝的招待向仁万,这一幕看得他是热泪盈眶,心中更加坚定了投诚的想法。
在四二二团的团部,团长给了向仁万三封信,请他交给贼首师兴周、翟波平、贾奇才,而在向仁万转交信件几天后,三个土匪头子都举了白旗,龙山大定。
生死一瞬间
投诚后,向仁万担任了团里的劳教大队长,而在龙山土匪争相投降之际,地方上的农会也相继成立,展开了声势浩大的镇压土匪运动。
不巧的是,向仁万的弟弟向仁寿原系土匪势力的一名连长,此次被划为了镇压名单之中。
向仁万得知后,心细弟弟的安危,便向团里告了假,前去缓和一二,不料由于消息闭塞,再加上向仁万忘记带上自己的证明,竟又被抓了起来,写进了镇压名单。
向仁万心急如焚,由于团部距离较远,难以得知他的处境,此刻可真是生死难料了。
1950年12月23日,向仁万从旁人口中听说,他曾经救下来的冯排长就在周边的石科工作,恰巧向仁万的另一个弟弟向仁丰前来探望,向仁万便立刻写了求救信,要弟弟火速去见冯排长。
24日,向仁万被绑缚双手拉到台上,主持人一句句的念着土匪的恶行,听得他的冷汗大冒,而就在向仁万要被枪毙的前一刻,冯承终于跑到了现场,高喊:“枪下留人!”
向仁万听到冯承的声音也是浑身一松,身上却已经湿透了。
待冯承讲明白了向仁万的情况后,现场的连长亲自解开向仁万身上的绳索,并向群众讲明白了他的投诚行为,向仁万这才从鬼门关中闯了出来。
事后,向仁万和冯承的这段故事被广为流传,旁人提起来也都啧啧称奇,大家都表示,向仁万救了连长冯承,也是救了自己,经过这一遭,向仁万也从旧时代走进了新中国,完成了自己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