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惊涛骇浪的海,走过迷雾重影的山,生活总是一坎坷,却又充满希望!
很多时候,总是幻想着,人生,像英雄史诗一样波澜壮阔!
当人到中年的时候,才发现,所有的幻想不过是对生活的倔强和从不妥协!
太犟的人,过不好这一生!
太过妥协,这一生注定将一团糟糕!
坐标郑州,年前失业,临近年关,没有再去折腾,在寒冬里,沉下心来阅读了一些书籍!
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法兰西内战》、《论巴黎公社》、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反杜林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论民族殖民地问题的三篇文章》、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康德三大批判精粹》、《伯恩施坦言论》、莱布尼茨《神正论》、欧几里得《几何原理》、阿奎那《哲学基础》、黑格尔《逻辑学》、梯利《西方哲学史》、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梁晓声《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萧东连《筚路蓝缕: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老实说,这些书每一本都值得细细品读,但是,在人到中年的阶段,大约读书是最为奢侈的,尤其是在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的背景,读书,似乎已经实在浪费时间了!
然而,尽管如此,还是沉下心来,列好进度,每天早上7点左右起床,大约以每天200页的速度,还是将这些书从头到尾翻了一遍!
以前上学的时候,也读马列,那时候,没有经历阅历,阅读也只是泛泛而读,现在,经历阅历了,时间却没有了,所以,还是泛泛而读,但是,心境却不同了!
现在读马列,是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当时作者在写这些文章的时候的激情澎湃的,就像现在的自己,尽管内心是充满焦虑的,但是,今天找工作回来之后,简单收拾了收拾桌子,坐在桌前,忽然心血来潮,坐下来便开始了这边文章的敲打,甚至连题目都是忽然从脑海中闪现,随机前几在键盘上,然后,出现电脑屏幕上的!
阅读时要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当心意相通的时候,阅读的时候是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当时作者写文章时候的情绪的,所以,当经历了失业的煎熬时,此时写这篇文章,尤其能够感受到马克思在写这些文章时的压力——养活一家人的生活负担,四面环敌的舆论压力!
大约只有充满压力的时候,内心才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然后,将这些力量转化为情绪、思想,通过手指敲击键盘,文字随机流淌在屏幕上!
大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明明脑海中蹦出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题目,但是,因为当时的情绪不到位,所以,无论如何也写不出精彩的文字!
当明白这些之后,也才理解,很多优秀的文字,大约都是情绪之作!
心意到了,感觉有了,文章也就应运而生了!
所以,找工作是常态,失业同样是常态,尽管面临着生活的经济压力,背负压力前行的同时,不忘自己的坚持,大约很多时候,水到渠成往往是自然而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