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消瘦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一直不停地抽着烟,神态有些漠然。因为他心里清楚,在欧洲几百万苏联红军就像涨潮的大海一般,在未来很短的时间内将淹没德国。



欧洲战事将会马上结束,相反,在太平洋战场上,虽然美军已经拿下了冲绳,可以直接轰炸日本本土,但是日本依旧是负隅顽抗的态度。中国的东北还有接近六十万日本关东军,而东北作为日本的粮食和工业基地,依旧在给即将覆灭的日本提供微弱的生命补给。所以这次会议和苏联商讨对日作战是重中之重,但是显然,斯大林不是那么好说服的。

对于一直没有对日宣战的斯大林来说,他需要有足够的理由向“苏联人民解释”为何对日作战。他要的理由当中,包括美国承认外蒙古独立和诸多在华权益,这显然不是罗斯福想看到的。

但是此时的罗斯福也顾不上这么多了,一直在东南亚和日军血拼的美军本来就已疲惫不堪,如果接下来单独对日作战,美军的牺牲人数将会大幅增加。因此他基本上默许了苏联的一切条件,甚至在斯大林提醒他“中国未出席”这一情况后,罗斯福依旧给予了斯大林肯定的回答。减少美军伤亡或者中国主权受到破坏,在这两者之间,罗斯福显然会选择前者。



按理说,国民政府在战略上一直和美国是高度合作,美国的史迪威将军更是中国战区的参谋长。但就是在1944年的下半年,日本对中国发动豫湘桂战役,在这场跨越了华中和华南的战役中,日本出兵四十万,在两千公里的战线上大规模进攻中国,直接把国民政府打成了大溃败。

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146座城市、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其中包括不少美国机场。这直接让罗斯福对于国民政府的实力估计大打折扣,史迪威和蒋介石的关系一度降到了冰点,美国更是撤回史迪威作为了对蒋介石的警告。

中国军队在1944年面对日军的惨痛失败,让罗斯福深感依靠中国军队消灭关东军,粉碎日本战略空间基本无望。为了最大程度缓解美军的压力,只能和苏联协商,最终结果就是用中国权益换取斯大林的点头。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红军在面对关东军的自杀式抵抗时,也是倍感压力。导致苏联红军的牺牲很大。假设没有苏联红军,恐怕国民政府只能等待日本自己投降了。但是,从苏联出兵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国土的丧失和东北经济的损失了,苏联在东北掠夺了很多工业设备,直接破坏了我们的战后恢复。

每次看到世界地图上那独立的外蒙古,我们就应该明白,自身实力不济,就永远只是列强谈判桌上的筹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