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华尔街的老大也断供了,最近上海北岸两栋写字楼被收走。所以说这年头,房企违约、银行收楼的事早已屡见不鲜。但是这两栋楼过去的业主,那可是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如今巨头主动选择断供弃楼,到底是为啥?


首先得了解,这场交易是在 2017 年,贝莱德以 12 亿元、单价 4.3 万美元每平方米的价格,从美国宝德信手中收购。而宝德信是 2016 年从李嘉诚家族手里买来的,总共花了 8.3 亿,一年后转手还赚了 45%。当时贝莱德高调入场,仅支付 35%的首付,剩余 65%,也就是大概 7.8 亿由渣打银行贷款支持,意图靠租金覆盖贷款,坐等资产升值后套现。


但是渣打银行怎么都没想到,堂堂贝莱德竟然违约了。2023 年贷款到期,贝莱德没有还款,反而选择延期,之后主动降价,直接打 7 折,奈何没人接盘。2024 年贷款再次到期,贝莱德没办法,直接断供违约,不要写字楼了。贝莱德断供的思路其实很简单,就是贷款的金额已经远超物业当前的市场价,断供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点损失。


如今已经有不少机构开始抛售甲级写字楼,像黑石 9900 万美元出售了淮海 627,当初 9300 万美元收购并大手笔翻新,只有 8 年,只升值 6%。高盛和太盟领衔的财团出售上海新乐思广场,价格从 35 亿调到 28 亿。新加坡的 OUE 房产信托 19.2 亿出售上海利宝广场,比高峰期估值折价 35%。


这些商业地产基本上成交于 2016 年左右的房地产高峰期,现在基本上都是折价甩卖,但是像贝莱德一样直接选择断供的其实并不多。


如今国内一线城市写字楼空置率越来越高。2024 年三季度末,深圳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高达 29.9%,北上广也在预警线附近徘徊,全球空置率也已经超过了 20%的预警线。


主要原因我认为,对于办公需求较大的,无非就是金融、零售这类行业,需要好一点的写字楼充门面,以及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更好的沟通。但是现在赚钱的行业早就变了。像人工智能、科技类的企业,他们对于办公条件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并且大多数人还可以进行远程办公。比如说《黑神话悟空》的创办公司游戏科学,他们的办公地点就选在杭州西谷区象山艺术公社,这里没有任何的公司门牌指示,环境优美安静,对于科创企业来说再适合不过。


至于贝莱德断供的现象,会不会成为多米诺骨牌。在如今形势未明的情况下,还真不好说,大伙觉得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