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报导很火,说是贝莱德把上海两栋写字楼断供不还了,
而这栋楼呢,刚好就是17年从美国人寿保德信手里接来的,
保德信则是16年从李嘉诚旗下的公司手里,花了8.3个亿买入,持有了不到一年,转手含泪赚50%,按12亿卖给了贝莱德,
具体这12亿,则是由现金出资4.2亿,渣打银行贷款7.8亿组成,
结果悲催的是,遇到房价拐点,贝莱德写字楼只能打7折甩卖,按8.4亿挂牌,但挂了一年也无人问津,据称空置率30%-50%。
可以说算上利息、佣金、税费等成本,贝莱德本金全赔光,
反正最后卖又卖不出去,卖掉也还不上贷款,渣打眼看一路跌,连续贷也不给做了,
所以贝莱德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断供,让渣打银行收走房产。
其实贝莱德在咱们这踩坑也不是第一次,23年当时贝莱德还清盘了中国灵活股票基金,连续两年亏损分别为-16.67%,-30.46%,
这一波直接导致基民永久性损失,以至于至今贝莱德再也没发行过纯主动股票型基金。
反观它的前前任买家李嘉诚,从14年之后陆续卖出内地房产,然后开始加注英国的资产,当时也被人骂的很惨,
但回看现在的数据,发现英国房价近十年上涨幅度为63%,远高于同期内地房价指数涨幅的24%,
显然这把宏观预判上,李嘉诚比贝莱德猜的准…
不过能理解,从FDI外资流入数据来看,大多数外资也都是从2022年前后才开始撤退,李嘉诚能从十年前就提前预判应对,这点确实是大多外资都意识不到的。
当然随着外资的撤退,外资对内房的空头声音也渐强,普遍观点都不乐观,高盛更是喊出2025年中国房价还要再跌20%到25%的口号。
虽然我也保守,但对于这个看跌幅度我也是颇感震惊的,毕竟前几年已经跌了3成,现在再来2成,已经超过了次贷危机,达到了动乱级别,
而且高盛看空房价却看好A股,本身也是具有一定矛盾,
毕竟房价继续跌,消费也好不起来,没有消费,基本面下行的话,股票业绩反映出来也不会好看。
举个例子,我了解到因为房价下跌,今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催着老百姓提前偿还抵押经营贷款,
一个朋友说,他被银行告知小区评估价缩水了1/4,所以要求他掏出50万来提前还款,来补充下跌的估价。
不过他表示自己口袋没钱,所以和银行好说歹说后,只需要还30万就可以。
钱还掉了信贷就收缩了,这种螺旋缩表的态势,也难怪消费股一直惨兮兮,因为手头掏不出几十万的人应该是大多数,真掏出来,也没钱再消费了。
………
1、今天新能源、芯片、医疗、机器人大涨,创业板雄起,目前是2226点,虽然离2576的高位还有15%左右距离,但作为这几年表现最惨的板块来说似乎给人了一些希望,不过短期看情绪,长期看业绩,根据惨淡的业绩快报,年报是拿不出手了,科技的雄起,还需要后续数据的验证。
2、黄金历史新高,报2950美金/盎司,高盛上调目标金价为3100-3300美金,高盛判断全球黄金购买如果达到70吨,金价会去到3200,高盛之前还说东大偷偷买黄金,是实际数据十倍,照它这么算东大就有50吨,也难怪一直看多金价。
3、港股通大举南下,昨天净买入224亿港股,今天也过百亿,这段时间颇有跨过香江抢夺定价权的味道,可惜的北向资金没法实时展示,不然我们也可以核实下外资是不是也大举杀入了,少一块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