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内人士透露,近日,理想汽车公司战略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战委会”)评审通过了“智能汽车战略闭环管理方案”,委员会授权总裁马东辉担任智能汽车战略负责人,负责和智能汽车业务相关的战略目标规划和执行落地。
为了支持马东辉开展相关业务,战委会决定让马东辉担任“产供销联席会”主任。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原本担任这一职务,调整后,李想依然是产供销联席会成员,会参与汽车相关业务决策。
此次调整只涉及决策层,不涉及实体架构的变动。理想内部人士表示:“是决策线,不是汇报线。汇报线,做的是人员、部门的管理,而决策线,决策的是具体的事。”
对此,《汽车观察》第一时间向理想汽车进行了核实,对方确认消息属实。
据悉,理想汽车的产供销联席会涵盖的业务包括理想汽车整体年度销量目标的制定,增程、纯电车型各自的销量目标,具体车型的销售策略、营销预算等。马东辉担任“产供销联席会”主任,意味着其将主导理想的汽车业务。
马东辉是理想汽车名副其实的元老级人物,2015年理想汽车成立之时,其加入公司,成为联合创始人及总工程师,2023年升任理想汽车总裁。
做技术出身的马东辉此前发声较少,却是一个实战派管理者。他主导了理想ONE的研发与交付,推动了后续车型L9、L8和L7的开发。马东辉还带领研发团队开展了增程电动、高压纯电、智能空间、智能座舱四大技术平台的研发。
理想汽车总裁马东辉
从马东辉的履历可以看出,其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技术派,对于汽车技术与汽车全产业链业务有深刻的了解,是带领理想智能汽车业务继续前进的最佳人选。
另外,根据理想汽车内部人员描述,理想汽车的汽车业务已经相对成熟,纯电产品也基本成型。早在2023年,理想汽车就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家盈利的造车新势力。2024年,理想汽车的总交付量达到50.05万辆,销量完成率为100.1%,成为首家年交付量超过50万辆的新势力造车品牌,截至2024年12月31日,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到达了113.38万辆。
对于马东辉来说,此时是接手汽车业务的最佳时间点,但也并不是没有挑战。根据理想汽车此前的产品规划,到 2025 年,理想汽车将推出包括 5 款增程车型、1 款超级旗舰(MEGA)和 5 款纯电车型。
李想的热AI
经过此次人事调整,将汽车业务交给马东辉负责的李想,将“腾出精力钻研AI”。
去年12月,理想汽车就通过连续3天的线上发布会,强调了其将转型成为人工智能企业的决心。李想表示:“做汽车之家,有我人生中最大的一个遗憾。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选了一个非常垂直的领域,虽然你做得很好,但是某种程度你可能为了一棵树,错过了一个森林。所以在选择进行第三次创业的时候,我要选择一个森林,无论我经历什么样的困难,我绝对不只做一棵树了。”
AI就是李想选择的森林。
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卷”呈现出了更加高级的方式——“卷”智驾。既然整个行业都在倡导不卷价格,卷价值,车企就开始通过将高阶智驾下放到10万以下市场,来凸显自身产品力。从比亚迪开启的“全民智驾”到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在各大品牌车型上的相继上车,智能化水平在现代消费者购车决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年是理想汽车成立的第10个年头,在前10年,理想汽车凭借对增程式动力的坚持、精准的市场定位在众多造车新势力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下一个10年,理想汽车要如何应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高级卷”?这大概也是李想集中所有精力研发AI的原因。
去年,在AI技术的驱动下,理想智能驾驶已经完成三次技术跃迁,正式推送了用人工智能方式研发迭代的端到端+VLM双系统智能驾驶,同时成为国内首个推送“车位到车位”功能的车企,解决了最先100米和最后100米的行业难题。随着OTA 7.0正式推送,理想智能驾驶AD Max V13.0真正实现了“全场景端到端”能力;自研的基座模型MindGPT也升级为MindGPT-3o,进一步提升了AI理想同学的认知成长和情感陪伴能力。
2025年2月19日,理想汽车旗下人工智能助手理想同学App全面接入DeepSeek R1&V3 671B满血版,并实现与理想自研MindGPT大模型的双向自由切换。
根据规划,理想将在2025年实现L3级别的智能驾驶,在2025年成为中国空间智能领域第一企业,在语言智能、大语言模型以及所提供的服务方面进入行业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