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梅赛德斯奔驰的新闻比新发布的G级越野车还“硬核”。这家以汽车发明者自居的百年豪华品牌,突然掏出了一份名为“Next Level Performance”的紧缩计划,并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7年省下50亿欧元。难道奔驰不仅要卷死自己,再要卷死同行?
奔驰紧缩计划是什么?
根据德媒曝光的细节,这份计划堪称“员工痛苦清单”。首先直接涉及到工资冻结,E4级以上管理层2025年别想涨薪,普通员工的利润分成从去年的7300欧元直接打骨折;该有的福利也取消了。比如周年津贴削减,假期天数压缩;另外奔驰还取消了T-Zug制度,员工再也不能在“多拿钱”和“多摸鱼”之间自由切换。
更扎心的是,奔驰一边喊着不会裁员,一边计划通过自然离职、提前退休等方式优化2万人。德国金属工业工会直接开怼,称这是文字游戏,最终可能影响奔驰终端产品的质量。
说到底,紧缩计划最终都是向员工开刀,很无奈也很残酷。
销量滑铁卢:奔驰的2024有多难?
节流的原因,肯定是业务端出现了问题。
2024年,奔驰的全球销量同比下降3%,仅卖出198万辆,纯电车型销量更是暴跌23%。如果说数据会说话,那奔驰的财报大概在呐喊快救救我。值得注意的是,在奔驰老家德国销量也下降9%,祖传的燃油车大本营被自家电动化拖了后腿;不过在美国市场,奔驰销量逆势涨9%,全靠AMG和G级“真香”,证明土豪们对V8发动机的爱比油价更持久。
新能源车方面,奔驰2024年纯电车型销量18.5万辆,距离欧盟的碳排放目标仿佛隔着一个特斯拉,只能说不及预期。
我们再来看中国市场。2024年,奔驰在华卖出71.4万辆,稳坐豪华品牌销冠,但销量降7%、净利润腰斩的剧情,简直像极了打工人“月入五万但负债百万”的魔幻现实。面对国产新势力的贴脸开大,奔驰不得不加入价格战:E级终端价跳水、C级优惠10万+……更有人说“以前没钱买奔驰,现在没钱买奔驰。”只是降价副作用也很明显,单车利润缩水,经销商压力山大,以往压库存的套路也玩不下去了。
2024年都这么难过,那么2025年只会更困难,这应该是奔驰高层的共识。
奔驰选择断臂求生能行吗?
就像前文所说,面对紧缩政策,奔驰工会发出警告,指出“省钱可能牺牲品质”,这一担忧若真应验,奔驰历经百年积累的口碑恐将面临反噬。品质,这一奔驰赖以生存的基石,任何动摇都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面对这样的内忧,奔驰的电动化战略显得重要且迫切。然而,电动化之路却像极了中年人的健身计划——口号震天响,效果却慢半拍。尽管全新MB.OS系统和MMA平台电动CLA已经就位,但在特斯拉的“软件霸权”和比亚迪的“性价比暴击”面前,奔驰的转型显得力不从心。它需要更快、更狠地推进电动化战略,才能吸引消费者。
在此背景下,奔驰的中国战略被放在更高的位置。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是奔驰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战场。为此,奔驰中国段建军提出的“战略聚焦+战术灵活”策略。
在产品本土化方面,奔驰正在加码智能驾驶、车载互联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毕竟,在中国车主心中,“大屏+语音助手”的执念甚至比柏林之声音响还要深。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是奔驰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
在服务升级方面,奔驰也在努力提升客户体验。把4S店的咖啡从“速溶”升级到“手冲”,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却透露出奔驰对于客户服务的重视。毕竟,在隔壁蔚来都搞用户社群的今天,奔驰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电动化战略的推动下,奔驰需要更快地转型、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而在中国市场,奔驰在转变为“接地气”的同时,还得保持其“端架子”的品牌形象,这难度可不小。
结语
奔驰的这场自救,到底是要面子还是要里子?要短期财报还是长期转型?答案或许藏在段建军的对联里:“势到盛时需谨慎,境当逆处要从容。”只是,当中国新势力用冰箱彩电大沙发重新定义豪华,当特斯拉用软件更新让车主常开常新,奔驰的“从容”里,恐怕还得加点“狂奔”的狠劲。毕竟,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早已变成:“卷王”才能活成“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