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高管炮轰行业乱象:水军大战背后,谁在伤害消费者?

2025年2月的亚布力论坛上,奔驰中国CEO段建军的一席发言,把汽车行业的“遮羞布”扯了下来。他公开批评部分车企为了抢流量,搞虚假宣传、雇水军抹黑对手,甚至喊话:“这些乱象里,谁来保护消费者?”



一、行业乱象:从“卷产品”到“卷口水”

这两年新能源车卖得火,竞争也变了味。有些车企发布会动不动就“吊打BBA”“拳打特斯拉”,参数吹上天,实际用起来却打脸。更离谱的是,网上突然冒出一堆“热心网友”,发帖说竞品车“自燃”“续航虚标”,结果一查IP全是水军。

段建军直接点名这类操作:“虚假宣传、互黑互踩,短期赚了流量,长期丢了信任。”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月也发话了,要严打这些恶性竞争。但为啥车企还敢顶风作案?说白了,还是流量焦虑——新品牌要活下来,老品牌怕被抢市场,只能拼命搞噱头。



二、奔驰的“硬杠”逻辑:测试数据能说话?

面对行业乱象,奔驰甩出了一组数据:每款新车量产前,要做15000次电脑模拟碰撞、500万公里全球路试,外加专门针对中国路况的100万公里测试。比如他们有个“跳楼机测试”,把车从4米高摔下来,要求车顶变形不能超过3厘米。

段建军说:“合理的对比我们欢迎,比如用我们的标准促进行业进步。但乱黑乱踩,我们肯定用法律维权。” 这话听着硬气,但网友不买账:“奔驰自己还减配呢,好意思说别人?”



三、消费者困境:信广告还是信疗效?

车企打口水仗,最惨的还是普通买家。比如某新势力去年营销费花了营收的12.8%,研发费反而连年降。消费者看着铺天盖地的“史上最强”“百万内无敌”,真掏钱买了才发现车机死机、续航缩水,维权还得自己上网发帖。

中汽研的报告更扎心:2023年车企负面消息里,47%都是互相抹黑。换句话说,你刷10条车评,可能4条是水军发的。

四、行业往哪走?三个趋势已浮现

1. 安全重回C位:以前比谁加速快,现在比谁碰撞得分高。奔驰这类老牌车企的“堆测试”路线,可能更适合怕死的家庭用户。

2. 智能驾驶要“真有用”:车企开始公布车机死机率、误刹车次数,吹牛容易,数据难造假。

3. 售后值钱了:高端品牌用户平均花在保养上的钱是普通品牌的2.3倍,这说明大家愿意为靠谱服务买单。



说点大实话

作为普通人,咱就记住三件事:

1. 天上不会掉性价比:配置高又便宜的车,要么偷工减料,要么售后缩水。

2. 别信“全网吹爆”:突然全网夸某款车,先查查是不是新品上市季。

3. 老牌不一定厚道,但跑路风险小:看看那些倒闭的新势力,修车都没地方。

段建军这次开炮,至少让更多人看清行业套路。下次再看到车企互撕,不妨多问一句:“你们吵架的功夫,能不能多装个安全气囊?”



(本文综合自亚布力论坛公开演讲及行业分析,仅陈述事实,不站队任何品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