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汽车圈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小鹏又行了?
小鹏是一家总部位于广州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曾与理想、蔚来并称“造车新势力”,承载着广州汽车转型的一个希望。
01
从掉队到逆袭,小鹏汽车上演绝地反击
2025年1月,小鹏汽车销量达30350辆,同比增长268%,时隔30个月,重返“造车新势力”的第一名,直接把连续24个月霸榜的理想汽车拉下马。更猛的是,这已经是小鹏连续3个月销量破3万。
发展态势不错,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透露,2025年的目标是35万台。
而就在两年前,小鹏还深陷泥潭,2024年上半年,G9、G6等车型销量低迷,月销量一度不足1万台,被外界质疑。
如今,它仅用半年时间上演了“逆天改命”的戏码。
不仅如此,小鹏的市值也重返千亿大关。
截至2月14日,小鹏汽车美股市值为164.58亿美元(约1198亿人民币),相当于蔚来汽车(市值92.58亿美元)的1.78倍,但仍低于理想汽车的市值(274.17亿美元)。
那么,小鹏汽车为何销量大涨?
02
小鹏是如何翻身的?
其一,改变价格策略,推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2024年8月末,小鹏汽车推出全新产品MONA M03,低至11.98万元的起售价和颇为丰富的配置,让该款车型上市48小时订单超3万辆、上市22天量产下线数量超过10000辆,创下新势力最快万辆纪录,直接打穿年轻人市场。
另外,P7+自上市以来,仅两个月便实现了累计交付迅速突破2万台的成绩。
极致性价比+智能化标签,让小鹏汽车在20万以下市场撕开一道口,硬生生从比亚迪、特斯拉等巨头手里抢蛋糕。
其二,在产品定位上,小鹏与理想、蔚来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理想主打增程式电动技术,聚焦家庭用户对大空间、长续航的需求,比如L系列车型,车内空间宽敞,增程模式解决续航焦虑,备受家庭消费者青睐。
蔚来定位高端豪华,凭借优质服务与便捷换电技术吸引客户,价格偏高,目标客户多为追求高品质出行、对价格敏感度低的高收入群体。
小鹏坚持走纯电路线,产品线丰富,价格覆盖范围广。如MONA M03性价比高,适合预算有限又追求科技感的消费者;P7+定位中高端,满足对品质和智能配置要求高的用户。
技术路线上,小鹏更专注于纯电技术与智能驾驶,其AI天玑OS不仅在国内优化,还在海外完成OTA升级,智能化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相比而言,理想更注重提升汽车的空间感与驾驶品质,蔚来更侧重用户社区运营和服务体系建设,各车企的经营策略有所不同。
其三,管理层换血,改革供应链。
除了产品定位和技术策略,小鹏汽车还迎来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从长城汽车挖来的总裁王凤英,2023年1月,王凤英正式加入小鹏汽车出任总裁。
据报道,王凤英一来小鹏,就对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经营管理进行了大改革。优化供应链、重新定位市场、调整产品规划,在她的努力下,公司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毛利率也一路上升。
近日,晚点LatePost采访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何小鹏透露,王凤英入职前就指出小鹏汽车所用钢材存在问题,其成本比别家贵很多。此后,何小鹏花了9个月才发现“下面的人一直在欺瞒,而自己当时看不出端倪” 。
可见,王凤英的加盟对小鹏优化供应链有着重要帮助。
03
只有民企才能救广州?
众所周知,广州GDP失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燃油车市场受新能源不断挤压,而广州又是燃油车产业重镇,2024年,广州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2%。
广州虽然也有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但目前占比仍然较低。
小鹏汽车的崛起,或许是一剂强心针,其销量暴增,有望弥补燃油车没落留下的市场空缺,为广州GDP注入新的增量。
当然,小鹏目前的体量仍然不够大,就算2025年完成目标,也只能卖35万台,要填补燃油车下滑的空白还不够,有分析认为,小鹏每年如果能卖到50万至100万台,才能给广州GDP带来明显的助力。
但不管怎样,小鹏销量的上升,意味着民营企业对推动广州产业转型有着巨大的潜力。小鹏一直是一家注重科技研发的企业,过去10年,小鹏汽车累计投入在研发和制造超过500亿元,像这类注重研发的企业,对广州来说是比较欠缺的。
近年来,小鹏汽车持续重仓广州,其位于广州天河的新总部,预计将在2025年8月启用,面积超50万㎡。
2025年,小鹏将再扩招6000人,预计小鹏汽车和小鹏汇天总研发投入总计约95亿元,其中AI上投入约45亿元,在造车新势力中呈现出典型的“理工男”形象。
长远来看,广州要巩固经济地位,不仅要在汽车产业上猛攻,还需要培育更多的新兴产业,尤其是要培育更多的优质民营企业。
幸好,广州在这方面还是能找到一些新面孔的,比如跨境电商领域的希音,自动驾驶领域的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云从科技,低空领域的小鹏汇天等,都是近几年才冒出来的优质民企。
另外,近日代表广州民企到北京参加座谈会的视源科技,也是一家不错的本土民企。
所以,广州的创新活力还是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