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剑天涯
首先哈。
这文一样是手机打的,所以换行快,配图少。
第二哈。
赤剑写国版垂飞战斗机的时候,自2018年开始读者里持否认和质疑看法的朋友,呈一大半的趋势。
赤剑只是和当年写沈飞FC31上舰,现在聊海航引进苏57一样,只是单纯发表个人及一些新的前沿观点和看法。
中国版垂飞,其实很早就开始搞了,追溯历史的话,可以直达上个世纪60-70年代。
我们和欧洲国家一样都面积着核弹或者大规模袭击损坏机场,导致大量军用战斗机无法起飞的局面。
所以当时德国,英国,瑞典等欧洲国家在苏联的核弹威胁下对垂直短距起飞飞机的需求很迫切。
但世界各国其实统一进行了四种路径的探索,并且其中的3种路径在过去几十年里绽放过不少技术光芒。
比如追求传统战斗机短距起降及讲究能在简易机场,高速公路起降的流派。
比如短距起降流派里的垂直战斗机流派。
再比如取代固定翼飞机的武装直升机及新概念飞行器流派等。
比如无人机,比如一些起飞方式降落模式奇幻的飞行器。
可以说在人类追求空中武器,像鸟儿一样随时能飞,随地能降,还具备强大的对空,对地攻击能力的技术需求,自飞机诞生后就没消停过。
我们上个世纪60-70年代其实属于技术探索阶段。
而到上了个世纪90年代末,随着苏联的解体,苏联军工专家及苏联军工遗产及设计理念和图纸在世界一定范围内的“落户安家”,我们其实是真正具备制造垂直起降飞机的能力的。
起码那时候,曾经卡了我们很长时间的,短距垂直起降飞机的关键发动机及在固定翼飞机的相关控制系统的软硬件条件我们是攻克了。
如果当年瓦良格号,即辽宁号的前身没有来华,我们大概率是会坚定走2-4万吨小航母,或者2-4万吨两栖攻击舰➕垂直短距起飞的技术路径。
类似于2020年后韩国及日本两栖攻击舰或航母搭载F35闪电类似的路线模式,总体舰机合成的技术难点不高,只要搞定一次短距垂直起降战机就可以福泽海军好多年,福泽海军好多舰艇型号和型别。
但瓦良格来华以后,我们就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摸索底气可以跳过2-4万吨中小航母配短垂的搭配模式,可以探索6-8万吨大航母➕固定翼战斗机的模式了。
固定翼战斗机相较于短垂来说,在载弹量,航程,飞行速度,飞行高度,机动性等关键技战术指标上有碾压优势。
所以我们有更好的时候,何必选择一个折衷的,不太如意的选项呢?
于是本来一句话就能出现的短垂沉寂了,全部成果转为技术积累阶段。
而前面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技术探索其实并没有白费,它在等待下一个花期,开花结果。
这一切保持技术追踪的转机其实来自2012年前后。
海军有自己的8-10万吨超级航母的计划了,并且已经在实施中了,蒸汽/电磁弹射器,固定翼舰载战斗机甚至预警机也没啥问题了。
但回头发现,为实现我们的统一梦,远海梦,海权梦搞的一系列075.076两栖攻击舰居然呈现了“有舰”但无“机”(可用,好用的舰载机)的局面。
于是,其实在075项目动起来的时候,我们的短距垂直起降飞机也开始跟进了。
所以大家在过去好多年间,陆续看到相关报道。
赤剑虽然也是常常写,跟进这些报道,但还是经常被读者批判。
垂直起飞,的确很耗油,让飞机的起飞重量,航程和载弹量大打折扣,比如满足简易任务需求下的固定翼飞机当采用垂直起飞的时候,最大起飞重量只能保持传统安全起飞模式6-8成的重量,但实际航程已经缩水到传统起飞模式下同一飞机1/5-1/2的水平了。
所以后面各国的玩法是,垂直起降飞机按照正常的起飞重量起飞,降落的时候由于甲板较小,并且执行任务后油量及弹药量都会减少,所以此时采用垂直降落的模式。
在这种美国两栖攻击舰运作垂飞的模式下,如果有电磁弹射的加持下,甚至起飞重量还能往上提一提。
所以,076这个新家伙不论是配有人还是无人机,其实在很多很多的方面,是远超美国的两攻的。(上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