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 廖保平

在周末结束的慕尼黑安全会议(该会议于2月14日 - 16日在德国举行)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向成员国亮绿灯,允许它们增加国防开支;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也表示,如果欧洲想让美国重视,就需要做出更多努力。对于西方世界即将发生的这一巨变,国际投资者显然已经接收到信号。周一,欧洲防务公司的股票跳涨,斯托克欧洲航空航天与国防指数创下新高,像伦克集团(Renk Group)和萨博(Saab)这样的知名欧洲军火制造商的股票纷纷大涨,并推动欧洲地区指数再创新高。

资本市场的反应比任何政治宣言都来得迅猛。伦克集团的股价单日飙升12%,萨博公司的市值突破历史峰值,斯托克国防指数犹如脱缰野马——这组数字背后,是欧洲大陆正在经历的安全认知范式革命:从"福利天堂"到"钢铁堡垒"的急转弯,暴露出后冷战时代最深刻的安全困境。

欧洲防务股的狂欢本质是地缘政治风险的证券化呈现。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欧洲需要更努力被美国重视"的警告,犹如一剂强心针刺破了跨大西洋关系的温情面纱。当美国战略重心持续向印太倾斜,欧洲突然意识到《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的承诺正在褪色。资本市场对此的解读异常直白: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股价两年暴涨400%,波兰军购预算占GDP比例突破4%——这些数字构成新的安全货币,衡量着大陆的集体恐慌指数。

军工复合体的复苏正在重塑欧洲经济地理。法国达索集团重启尘封的飞机生产线,西班牙纳万蒂亚船厂三班倒赶制护卫舰,曾经致力于碳中和转型的工业区,如今飘起铸造装甲钢的滚滚浓烟。这种转变创造着诡异的经济奇观:当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碳价突破每吨100欧元时,军工厂的熔炉却获得"战略豁免权"。绿色与灰色的博弈中,安全逻辑正碾压气候承诺。

冯德莱恩解除国防开支限制的决定,本质上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欧盟成员国军费占GDP比例从1.3%向2%的集体跃进,将释放每年超800亿欧元的增量资金。这种"防务凯恩斯主义"看似刺激经济,实则孕育着危险的路径依赖:瑞典萨博集团拿到芬兰64亿欧元防空系统订单的同时,赫尔辛基不得不削减老年护理预算——安全与福利的天平已然倾斜。

数字迷彩下的技术军备竞赛更令人警惕。欧洲防务局力推的"未来空战系统"(FCAS)和"主战坦克2.0"计划,本质是人工智能军备化的赛跑。当德国将量子加密技术列为"关键军事资产",当法国立法限制AI算法出口,科技冷战铁幕正在大西洋两岸徐徐落下。慕尼黑会议上展示的"虚拟战场指挥系统",恰似给新冷战游戏编写的开场代码。

历史经验昭示,军备扩张从来不是安全困境的解药。1980年代西欧"双轨决策"引发的反核运动、2003年伊拉克战争催生的全球反战浪潮,都证明单纯军事化方案的脆弱性。如今柏林街头再现"要面包不要炮弹"的示威标语,暗示着钢产量与支持率的反比关系。当意大利削减光伏补贴为F-35战机埋单时,能源安全与军事安全的矛盾已然难以调和。

解构安全幻觉需要超越军事范式的想象力。挪威将北极巡逻舰队预算转投气候监测卫星的实践表明,非传统安全投资可能产生更大边际效益。欧盟若能将军费增量中的30%用于网络防御、生物安全等新兴领域,或可开辟安全新赛道。更重要的是重建信任外交: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时强调"去风险而非脱钩",暗示着多极安全观的可能。

在德累斯顿圣母教堂的废墟与柏林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之间,欧洲人比任何民族都更懂得钢铁与生命的辩证法。当防务股K线图在交易所疯狂跃动时,需要有人重提雅尔塔会议桌上那支未被折断的玫瑰——真正的安全,不在于兵工厂的产量,而在于人类共同体的韧性。或许下次慕尼黑安全会议开幕时,演讲台上该摆放的不只是扩音器,还有《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复刻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