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停火协议,已经执行到了第一阶段的尾声,然而,就在双方换俘之际,意外却在一天之内,接二连三的出现。

第一件事,是哈马斯日前按照以方的要求,归还了4具被扣押人员的遗体,结果其中一具的身份存疑,以方借此指责哈马斯违反协议,并且立刻关闭了给加沙地带运送物资的一个过境点。

第二件事,就显得更加紧张了,在出现纠纷的当天,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突然遭遇爆炸事件,三辆公交车被炸弹引爆。

尽管没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宣称对此事负责,但以色列政府声称爆炸装置的特征,与约旦河西岸地区的爆炸物相似。于是,以方以此为由,宣布对约旦河西岸增兵,加强在当地的军事行动。



特拉维夫遭遇公交车爆炸

然而,仔细查看爆炸事件的相关通报,可以发现三个相当蹊跷的细节。

首先,这起爆炸的地点在特拉维夫的郊区,如果要引起恐慌,为何要选择人烟稀少的地点呢?

其次,被炸毁的三个公交车,实际上都是被空置的车辆,所以没有造成任何人员的伤亡,甚至连财产损失都极为有限。

最后,以方在排查国内车辆后,声称在火车、公交车上,都发现了数枚未被引爆的炸弹,上面还写着“复仇”字眼。



以方排查车辆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除了最开始炸了三辆空车之外,后续这些炸弹就像是故意留着被发现的一样,在以方没有抓到嫌疑人,并且高调排查的情况下,都没有出现后续的爆炸事件。

也就是说,这起规模不小的爆炸袭击事件,实际上什么都没干成,反而让以色列找到了理由,加大了对约旦河西岸的军事行动。

客观而言,结合这些消息来看,这起所谓的爆炸事件,很有可能是以色列“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目的就是为了制造事端,指责哈马斯破坏协议。

毕竟,在谈判和换俘的问题上,哈马斯一直表现得相当配合,相反,在过去的谈判环节,以军持续袭杀哈马斯的高层,导致谈判数次中断。



以军在约旦河西岸加强军事行动

现在,虽然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但美国总统特朗普曾承诺,如果哈马斯破坏协议,那么美国会支持以色列重新采取军事行动。

至于为何选择约旦河西岸,而不是加沙地带,恐怕是因为不久前,特朗普曾在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见面后,提出让美国来接管加沙。因此在以色列眼中,继续进攻加沙已经失去了意义。

在让美国处理加沙问题后,以色列的重心,也就转移到了约旦河西岸。此前,其就曾试探将其吞并,却遭到了国际社会的阻挠。现在借助爆炸事件,以色列打着“复仇”的旗号,公开加强了在当地的军事部署。

可以预料到的是,这恐怕只是以色列行动的第一步,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意外”事件发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