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有一位被当地村民亲切称为“蒋妈”的妇女——蒋金芬。她不仅是4个孩子的母亲,更是村里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守护者”。她用爱和责任,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清晨的忙碌:从厨房到学校

“二姐、三姐、小妹,都洗漱好了吗?准备吃早饭啦。”一大早,蒋金芬就在厨房里忙碌起来,烧水、洗菜、下面条、装盘,3个孩子洗漱后便可以吃上热气腾腾的早饭。

吃完早饭,她又迅速送孩子们去上学。现在,3个孩子都读小学,接送只需要到一个地点,相较于以前送二姐去小学、送三姐去幼儿园、还要领小妹的日子,蒋金芬的负担大大减轻了。


邻里间的“守护者”:从自家孩子到全村孩子

吃过早饭送走孩子们后,蒋金芬难得拥有自己的时间。这段时间,蒋金芬会到村里走走逛逛,关心邻里邻舍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生活。特别是2021年2月当选勐糯村妇联执委、4月成为勐糯镇人大代表后,蒋金芬更加把孩子和老人们的生活状况放在心上,常常帮忙解决乡亲们的困难和问题。

久而久之,“蒋妈”助人为乐的名声传了出去,大家遇到“不恰好”时,也都喜欢找她帮忙:接送孩子时,请她捎带上自己孩子;自家不方便时,让孩子到她家吃饭、请她帮忙辅导孩子的课业等等。对于这些请求,“蒋妈”来者不拒。



爱的延伸:从“两孩之家”到“四孩之家”

说到热心“蒋妈”,就不得不说她与4个孩子的故事。“蒋妈”家里有4个孩子,大哥20岁,目前在外读大学,只有寒暑假时在家;二姐今年12岁半,就读于勐糯小学,是蒋金芬小叔家的女儿,已经在这个家生活10年有余;三姐今年12岁,同样就读于勐糯小学,是同村陈某家的孩子,两年前来到这个家;小妹7岁,今年刚刚成为勐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她是蒋金芬的女儿。


2001年,蒋金芬与丈夫喜结连理,婚后两兄弟分家居住,2005年蒋金芬生下大儿子,2013年小叔家生下女儿。2015年,小叔家遭遇婚姻变故,为了生计,小叔不得不外出务工,年幼女儿的教养问题成为难题。蒋金芬体谅小叔外出务工的艰难,更看到寨子里留守儿童的辛酸,将心比心,提出把侄女接到自家生活的建议,从此,她从一个孩子的妈妈变成了双子的“守护星”。

2017年,响应国家“二孩政策”,蒋金芬生下了小女儿,从此,“两孩之家”变成了“三孩之家”。2021年2月,蒋金芬当选勐糯村妇联执委,从此,她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作为一名地道的农村妇女,蒋金芬深知农村家庭的不易,她体谅农村老人的“力所不及”、体谅在外务工父母的“鞭长莫及”、心疼孩子们的“留守经历”,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主动帮助邻里邻舍,久而久之,热心“蒋妈”的名声传播开来。

2023年,同村的老陈夫妇为了生计决定到外省务工,但家里的亲戚都无暇帮忙照顾孩子,夫妻俩深知“蒋妈”的为人,提出把孩子寄养到她家的请求,经过两天认真考虑,蒋金芬郑重答应下来,从此,“三孩之家”变成了“四孩之家”。



红白喜事队的“帮厨达人”:助人与自立的平衡

吃过晚饭,孩子们便回来了,背书的、数数的、画画的,还有到“蒋妈”家写作业的、找朋友玩的,一时间,家里热闹非凡。第二天是周六,也是同村李某家办喜事的大好日子,蒋金芬一早就答应了去帮忙,这也是蒋金芬现在的工作之一。

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蒋金芬有了更多的时间,2024年她加入村里的红白喜事队,在村里人宴请宾客时前去帮厨。对于这份工作,蒋金芬表示很喜欢,因为这份工作不仅可以帮助邻里乡亲,还可以赚钱补贴家用,最主要的是时间灵活,不耽误照顾孩子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热心“蒋妈”以爱为基石,以责任作梁柱,用实际行动践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用爱和责任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空。她的故事,感动了勐糯镇的每一个人,让大家感受到了爱与责任的力量。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杨黎莹 摄影报道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