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多学者和公众都认为廉价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短时间内或许是对的,但长期来看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长期的劳动力廉价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劳动力便宜会减弱技术进步的动力。比如工程上还用什么挖掘机呀,多拉一些民夫就行了,大不了按照徭役拉它个几十万也不算啥。

  1. 劳动力的廉价还会造成社会总消费的不足。劳工既是劳动者又是主要消费者。劳动力廉价意味着他们的收入微薄。工厂作坊生产质量好一些的商品就没多少人能买得起了。这样工业就很难大规模和有质量的发展起来。



从近代历史进程上也很能说明这点。

十八世纪之前,英国是个欧洲的偏远国家,与大陆隔离,与法国、德意志、意大利、荷兰等国比起来显得比较落后。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工业革命却首先在英国开始了。

英国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原因众说纷纭,但有个重要因素是不能忽略的——英国的劳动力价格比其他国家要高,用先进技术替代人力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英国在十七世纪末“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学者洛克等人又倡导公民政治。由此产生两个效果:

  1. 学者和工程师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他们喜欢聚在一起组成沙龙和学会,交流和讨论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制度也建立起来了,新发现和发明不但能为学者和工程师们带来名誉,还可能带来利益。
  2. 平民对权贵的屈从和依附减弱,地位得到了提升,比以前更受社会尊重。由此英国劳工工资也提高了,已经高于法国、德意志、西班牙等欧洲传统强国,更是高于印度地区。

在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如何用技术替代人力就令学者和工程师更加有动力去研究了。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很快就有英国工程师托马斯·萨维利受学者托里拆利和帕平的启发,发明出实用的蒸汽机用于替代人力进行繁重的煤矿抽水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模拟对比来看,在劳工便宜的法国和德意志地区,即便是使用了蒸汽机可能也不会有多少经济效益。不就是个提水工作嘛,多上些人力昼夜不停的提水桶就是了,反正人力也不值钱。

不久以后,英国商人纽科门改进出有气缸和活塞的蒸汽机,效率大增,迅速淘汰了萨维利的蒸汽机。看看,商人也在钻研技术。

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无止境,似乎能为人们提供无穷的动力。此后五十年,英国工程师瓦特在大学教授和资本家的支持下努力改进了蒸汽机,研制了带独立冷凝器的蒸汽机,效率大增,迅速淘汰了纽科门式的蒸汽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的过程十分艰辛,过程长达数十年,多位资本家先后支持他,有的甚至破产。

就在瓦特改进蒸汽机成功的之前一年,英国工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纺纱效率大增,致使棉纱价格大降。之后十年,瓦特又发明蒸汽机的连杆机构,使得蒸汽机可以通过旋转运动来驱动工厂的机械设备。由此蒸汽机开始从矿场向工厂大规模普及。

蒸汽机与珍妮纺纱机的结合威力暴增,英国纺织等工业蓬勃发展,法国、德意志地区、西班牙,甚至印度等国的廉价劳动力也竞争不过英国的自动机械,英国商品开始倾销世界。由此英国走上世界霸主地位。

与此同时,经济规模的扩大创造出更多更高价值的工作岗位和服务性岗位,吸纳了那些因为自动机械的普及而失去工作的人。

工业革命的首发,是英国的荣耀。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就展现了当时发展的盛况。



延长劳动时间和压榨式的增加工作量也是变相的劳动力廉价的表现。

最近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在高工作压力或长时间工作的状况下,负责创新和创意工作的大脑前部活力明显降低,就很难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如果长年累月如此,不知道大脑前部会不会发生器质性病变。

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所谓的“996”或者“奋斗者”式的工作如果成为职场的常态,很可能会阻碍社会的创新和发展进步。

同理,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很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害。更何况现在人工智能科技在飞速的发展。二十年的题海填鸭,可能还不如一个小时学会向人工智能模型提问来得有效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