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当下社会,“专家”这一称谓似乎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分量,不再代表权威和科学。

在河南,有个名叫朱云的男子,曾经悲痛地诉说自己被所谓的专家欺骗的经历。

他原本拥有一幅价值不菲的乾隆真迹,但鉴宝专家却诱导他仅以17万元的价格出售。

最终,这幅画被买家以8736万元的天价转手,让朱云错失了巨额财富,感到极度崩溃。

那么,朱云是如何一步步陷入这个“圈套”的?真相大白后,专家是否会面临应有的惩罚?

一、“传家之宝”的真伪

2009年,60多岁的朱云在家中观看一档名为《华豫之门》的鉴宝节目,看得津津有味。

突然,他灵光一现,想到自己家中也有一件祖传的宝贝,何不拿去节目现场鉴定一下,说不定是真迹呢?

于是,朱云小心翼翼地从家中取出一幅画作,并与弟弟一同前往节目现场。

现场人山人海,都是带着“古董”来鉴定的民众,朱云兄弟俩急切地交了报名费,等待着轮到自己。

鉴宝专家名叫刘岩,戴着眼镜,看起来颇有学问,经验丰富,通常不到一分钟就能给出鉴定结果,典型的流水线式鉴定。

然而,当看到朱云兄弟带来的画作时,刘岩却罕见地停顿了一下,甚至摘下眼镜仔细查看。

朱云兄弟俩心中忐忑不安,难道这传家宝真的是真品,自己真的要发大财了吗?

但是,刘岩并没有当场给出答案,反而神秘兮兮地留下电话,让朱云晚上去宾馆详谈。

朱云兄弟俩兴奋不已,中途还查询了这位专家的背景,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

刘岩是一位声名显赫的鉴宝专家,曾在首都博物馆等重要机构工作,还曾代表国家在香港购回圆明园十二兽首中的三件。

从央视到地方台,各种鉴宝节目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可谓资历深厚、名满天下。

得知刘岩如此厉害,还愿意抽出时间帮助他们鉴定,兄弟俩既崇拜又感激。

当天傍晚,他们按照留下的地址,来到了约定的酒店。

但是,刘岩给出的结果却让两人目瞪口呆。

在酒店房间,刘岩再次审视了这幅画作,告诉兄弟俩,这幅画是“老物件”,但并非乾隆真迹,不是真正的《嵩阳汉柏图》。

接着,为了让兄弟俩信服,他还拿出一本拍卖会画册,指着另一幅乾隆作品解释,那也是仿品,尺寸更大,也只卖了5-8万元。

朱云一时间难以接受,又指着落款处的印章“石渠宝笈所藏”仔细询问这是什么印章。

答案依旧令人失望,刘岩直言这个印章毫无价值,只是收藏者所盖。

这下,兄弟俩心灰意冷,都打算打道回府了,但这时,刘岩的话再次留住了他们。

二、赝品变真迹

原来,刘岩是想帮助兄弟俩,可以帮忙找个买家,把价格提高一些。

专家如此热心,朱云二人自然又是一番感谢,然后回家等待消息。

大约一个月后,朱云接到刘岩的电话,得知买家已经来了,带着画作前来交易。

兄弟俩自己商量了一番,决定先出一个高价,在8万的基础上再加,初步约定为18万。

到了酒店,朱云二人见到了那位买画的程先生,提出了18万的价格。

面对高价,程先生自然不愿意,与朱云兄弟展开了激烈的讨价还价。

最后,还是刘岩出面调解,双方各让一步,以17万的价格成交。

虽然没有达到朱云兄弟的最高心理预期,但他们还算满意,毕竟17万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到此,本应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但朱云没想到,自己被骗了,而且被骗得很惨!

2011年5月的一天,朱云在电视上再次看到了这幅《嵩阳汉柏图》,那是在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卖会上。

但这幅画并没有被标记为赝品,而是作为真迹,拍出了8736万元的天价!

17万!8000万!

那一刻,朱云感到天旋地转,世界观都崩塌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自己被那个专家给骗了。

朱云叫上弟弟,立刻赶往北京,并联系到了刘岩。

而事情的真相,却让他们更加崩溃。

拍卖公司表示,这幅《嵩阳汉柏图》共有四幅,两幅在故宫博物院,一幅被毁,一幅流落民间,正是拍卖成交的这幅。

刘岩也在电话中承认,拍卖出8000万高价的乾隆画作,就是朱云兄弟当初17万卖出的作品。

朱云兄弟怒不可遏,他们认定刘岩设了一个局,与那个所谓的程老板合谋,先是鉴定他们手中的《嵩阳汉柏图》为仿品,再假装叫来程老板买下,转手卖出高价,从中获利。

于是,2011年9月,二人将刘岩等人告上法庭。

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后来又出现了另一个专家刘岩。

难道,给他们鉴定的刘岩,是个冒牌专家,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三、真假专家,古画成“罗生门”

刘岩承认自己当初帮忙鉴定,但将自己与“古画诈骗”一事,撇得一干二净。

在他的描述中,自己当时不过是随口一说,没想到兄弟俩真的来宾馆了,宾馆信息都是公开的,并非自己特意安排。

兄弟俩来后,急于想知道真假,反复询问,让他给估个价,还说家里急用钱。

他只好拿起一本画册,让他们自己参考并考虑,但对于画作的真假,并未夸大其词,只说是个老物件。

那个明显代表清代皇家的“石渠宝笈所藏”收藏章,他也根本没提过。

至于卖家之事,更是无稽之谈。

明明是朱云二人主动提出,想让他介绍个买主,自己也是顺水推舟,帮个忙而已。

还有从中帮忙谈价格,促成交易,也是没有的事。

刘岩坦言,自己与买卖双方并无利益关系。

当时交易画作时,房间里还有很多人,他不知道双方具体是怎么谈的。

刘岩甚至说,8736万的高价,不过是程姓卖家的一次炒作,最后还是程先生自己拍回去了。

朱云兄弟愤怒至极,17万炒到8000万,是不是太离谱了?他们怎么可能相信!

因此,这起“千万古画”骗局,被媒体广泛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没想到,竟然还炸出了一个“意外”,又冒出一个刘岩来!

朱云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发现,除了曾帮自己鉴定的北京刘岩,东莞还有一个刘岩。

明明是两个人,却有着相同的履历,连参加的节目都一样,朱云严重怀疑自己遇到了假专家。

但是,真相却再次让人震惊。

央视等节目所邀请的、承认的,只有北京刘岩,东莞刘岩竟然是个“冒牌货”。

见没有突破,无奈之下,朱云只能将现有证据移交法庭,请求撤销买卖合同,将那副《嵩阳汉柏图》还回来。

可惜,由于当初是自由买卖,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是一场骗局,无法以经济犯罪立案。

朱云兄弟非常难过,感觉做什么都没动力,没意义了。

那场本该属于他们的巨额财富,终究还是没了。

结语

其实到最后,对于所谓的真相,我们还是不得而知。

究竟是朱云兄弟贪心不足蛇吞象,还是刘岩精心设局、瞒天过海,欺骗了两个普通百姓?

实在无解。

就像某些专家评价的那样,艺术品市场非常混乱,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是常有的事。

最好谨慎一些,经过多次鉴定,力求结果准确。

本文信息来源【1】中国新闻网,2013-01-08,“乾隆御笔被17万卖后拍出8736万 原主人起诉鉴宝师”。

【2】中国新闻网,2013-01-11,“17万卖出乾隆御笔拍出7800万 兄弟诉专家诈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