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正义: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的伦理思想研究


走进阿特伍德:

探寻“文学女王”的伦理之思

编辑推荐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作为一个有着先锋意识的作家,她的作品在很多时候已经超越了时代限制,其理论与创作具有世界影响力。虽然已有许多有关阿特伍德的研究著作问世,但本书依然能独辟蹊径:参考了努斯鲍姆的“诗性正义”概念,阐述阿特伍德在自己的文学想象和公共生活中对民族与国家、女性与家庭、动物等非人类他者以及科技与环境等所秉持的人生态度和哲学理念。作者将阿特伍德的伦理思想视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究,既关注到阿特伍德各方面伦理学主张的内在联系,也关注到其伦理思想前后相继的变化与发展。在整体性研究的基础上,又将阿特伍德的思想与创作置于西方与东方的宏观坐标体系中,从而揭示其成就、影响。

作者简介

袁霞,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加拿大研究分会副会长;2011年加拿大外事部和国际贸易部“加拿大研究专项奖”(SACS)获得者,2023—2024年度“中加学者交换项目”(CCSEP)参与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阿尔伯塔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者。著有《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女性、生态、族裔:全球化时代的加拿大文学》《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学女王》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和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一项,目前在研的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加拿大英语文学批评话语建构研究”和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21世纪加拿大文学纪事与研究”。

内容简介


阿特伍德自出道之日起,便在作品中追求合作式的、“平等之爱”(egalitarian love)的理念,因为她“不主张用一种权力代替另一种权力”。

阿特伍德曾在一次访谈中指出:“当今社会里,男性的确拥有与女性类型不同且为数更多的权力。”因此,她认为在一段情感关系中,女性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与男性相处时,始终保持自身的完整性和个体能量”。

阿特伍德指出,《疯癫亚当三部曲》刻画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世界:“并不是我们的发明出了问题(所有的人类发明仅仅是工具),而是该对它们做些什么;因为不管人类科技变得有多高明,人这个物种在内心深处依旧和好几万年前一样——同样的情感,关注之物也始终未变。”

本书通过研究阿特伍德作品中的“国家叙事”“家庭叙事”“动物叙事”“环境叙事”,探讨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责任伦理、信任伦理、关怀伦理以及生存伦理。阿特伍德把“人与人该如何相处,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社会将如何进步,人类将如何发展”这一伦理诉求作为写作时的参考,并以此建构其“诗性正义”的伦理观。在价值观多元的当代社会,本书的探讨有助于构建良好的伦理生态,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秩序。


我相信诗歌是语言的核心,语言通过诗歌的表达得以更新,保持活力。我相信小说写作是社会团体道德感和伦理意义的护卫者……小说是为数不多的一种形式,通过它,我们可以检验我们的社会,并非检验其特定的方面,而是检验其典型之处;通过它,我们能够看清自己,看清我们各自相处的方式,通过它,我们能够看清他人,评判自己。

——阿特伍德《读者的彼岸》

采访者尤其喜欢的问题是: 作家的“作用”是什么?作家“为”何而写作——是为证明上帝行事的正当性,为推进无产阶级的胜利果实,为见证自己的时代,或是在可能的情况下,仅仅是为挣点家用?作家在“为”谁写作——眼光敏锐的读者,受压迫和未被充分代表的人,灾后苟且偷生者,抑或寻找浪漫或幻想逃离世俗的冒险家?

——阿特伍德《波基斯页岩: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写作版图》

点击书籍图片即可优惠加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