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过去的很多年一样,2025年趵突泉灯会再度广受热捧。而跟过去不一样的是,这一年,伴随一组花灯的声名鹊起,在“趵突泉灯会”这个品牌IP之外,又一个具体的IP形象跃然而生。这组花灯就是位于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夏雨荷”巨型花灯的出圈无疑是文旅IP创新与流量运营互融共生的典型案例。坦白而言,以往我们去逛趵突泉灯会,每每会被美轮美奂的各式花灯所吸引,但鲜有具体的一组花灯让人念念不忘,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形象为我们所记忆。而大明湖畔的巨型花灯“夏雨荷”完全不同,伴随游客们的持续追捧,其作为独立IP的影响力与吸附力持续得以爆发和释放。如此高效的IP塑造过程显然具有极大的启示价值。
融合本地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特色呈现。“夏雨荷”花灯以琼瑶经典IP《还珠格格》为情感锚点,深度融合大明湖地域文化符号,将虚构人物与真实地理坐标嫁接,打破“文学想象”与“现实存在”的想象壁垒,构建IP实体。尤其是夏雨荷本身有故事化、情景化和浪漫色彩,在《还珠格格》的国民级传播效应加持下,很容易唤起大众的情感共鸣。同时,“夏雨荷”与大明湖的两相加持,也使得这一IP具有独一无二的在地性和差异化,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也提升了区域流量竞争的砝码。
沉浸式场景的二次创作。“夏雨荷”花灯不只是一个会发光的造型,而是文学虚拟人物夏雨荷形象的具象呈现。作为琼瑶作品中的虚拟人物,夏雨荷一直存在于文字描述之中,而无影视化的面孔呈现。即便在电视剧《还珠格格》里,夏雨荷同样只存在于台词之中。妇孺皆知的人物影响和一直缺席的现实面孔,制造出一种天然的好奇和吸引。“夏雨荷”花灯甫一亮相即走红网络,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这一点。同时,其又不仅仅限于亮相本身,而是通过对经典意象的重构来创造可触摸、可分享、可互动的影视记忆。物理景观+数字内容的互动效果呈现和灯光秀的创意叠加,让“夏雨荷”花灯本身就成为一个多维的叙事载体。
社交裂变与精准触达的流量法则。“夏雨荷”巨型花灯广受游客们喜爱和追捧,本身就是流量时代运营流量的典型案例。通过设置“高颜值、易模仿”的打卡点,提供拍摄道具(汉服、古风伞)等不断激发用户创作欲和分享欲,吸引游客拍摄短视频并分享至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形成低成本裂变传播,从而真正实现破圈引流效果。未来,运营方还可以尝试与本地商户合作,将夏雨荷IP元素更多植入餐饮、住宿、交通、文创产品等环节,进一步打造产业闭环,提升全域旅游收益。
文化共情+场景驱动+流量裂变。“夏雨荷”巨型花灯作为独立IP的高效塑造,实际呈现出一个基本的三角模型:文化共情,即通过故事唤醒集体记忆,建立情感连接;场景驱动,即以沉浸式体验创造消费场景,延长价值链;流量裂变,即利用社交平台实现低成本传播,放大IP势能。
“夏雨荷”花灯的成功之路充分说明,文旅IP运营需突破"一次性爆款"思维,通过情感共振构建文化共同体,借助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最终实现“流量过境→用户沉淀→价值再生”的完整商业闭环。其本质是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转译能力与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深度融合。
(大众新闻记者 石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