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为《甄嬛传》余莺儿(余答应)的扮演者崔漫莉的负面新闻,导致《甄嬛传》的重播将余莺儿的戏份删除,由于《甄嬛传》剧情紧凑,环环相扣,删除戏份导致观众观看起来前后衔接困难。有观众无奈表示,余答应在戏里干不过甄嬛,就“干掉《甄嬛传》”。这一事件一方面提醒演员作为公众人物,日常生活要谨言慎行,不要连累更多的经典影视剧“删除”或“下架”;另一方面,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再次出现余莺儿这种负面新闻,平台方是否也可以用技术处理替代简单粗暴的“一剪没”。
崔漫莉一事让人啼笑皆非。前不久,崔漫莉在直播时自曝曾在横店拍戏期间无证驾驶,肇事逃逸。经调查后,浙江东阳警方通报:崔某某为博取眼球编造虚假事实,已被行政拘留。崔漫莉也回应自己“为了涨点粉编造的这个事情”。事件发生后,有卫视将正播放的《甄嬛传》中余莺儿的戏份全部删除。
在影视行业,近年来因演员负面新闻致使作品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因为郑爽代孕、偷税漏税等丑闻,把网络播放量突破200亿次的《微微一笑很倾城》下架;由于邓伦被查出偷逃税,让观众看不到《香蜜沉沉烬如霜》中杨紫的表演;还有《还珠格格》也因两位主演的负面新闻而销声匿迹。
演员作为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都在聚光灯下,在片场,他们凭借演技塑造角色,在生活中也应注重自身品德修养。从另一方面说,面对演员的负面新闻,是否只有当下简单下架作品或删减戏份这些简单的处理方式?当这些作品因演员个人问题被下架或删减,会不会影响到观众,从行业角度看,这也是对影视资源的浪费。一部作品从剧本创作、演员选角、拍摄制作到后期剪辑、宣传发行,也凝聚了无数工作人员的心血,仅因个别演员负面行为就弃之不顾也是对其他人的不公。
科技发展或许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比如AI换脸技术。当然,AI换脸技术应用中存在技术和伦理挑战,但只要在技术研发和应用中制定完善规则标准加强监管,就能发挥其优势,既惩戒了犯错的演员,也保留了剧情的完整性。
演员应铭记社会责任,谨言慎行,做到德艺双修;也希望影视行业面对类似问题时,采取更科学合理的措施,让电视剧作品可在荧幕上持续绽放光彩。
栏目编辑:黄永顺 题图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