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提到满洲八大氏族,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便是赫舍里氏家族、那拉氏一族、钮祜禄氏家族等,但实际上被称之为“满洲第一氏族”的并非这几个家族,而是瓜尔佳氏一族。

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瓜尔佳氏便是排在首位,可想而知瓜尔佳氏一族在大清的地位有多高。在太祖皇帝努尔哈赤起兵之初,萨尔浒城酋长瓜尔佳.噶哈率部归顺了太祖皇帝。正因为如此,瓜尔佳噶哈家族不仅帮助太祖皇帝建功立业,而且频繁同爱新觉罗家族联姻。



努尔哈赤率兵占领辽东七十余座城池进入辽沈地区后,瓜尔佳氏一族跟随一起;

清顺治元年,满清稳定中原的时候,瓜尔佳氏一族也跟随一起入关,成为满清不可忽视的家族。

而瓜尔佳氏一族又以地为具体的姓氏,比如世居苏完部的族人,便是苏完瓜尔佳氏;若是世居叶赫部的族人,便是叶赫瓜尔佳氏;若是世居哈达,便是哈达瓜尔佳氏.....在整个瓜尔佳氏一族中,最为显赫的便是苏完瓜尔佳氏族,苏完瓜尔佳氏族为瓜尔佳氏一族中第一望族

像满清初期,苏完部长索尔果

像满清五大臣之一的瓜尔佳.费英东

康熙朝权臣瓜尔佳.鳌拜

清朝唯一正式册封的太子妃——胤礽的嫡妻瓜尔佳氏

慈禧的心腹大臣荣禄

溥仪的生母瓜尔佳.幼兰



都是出身苏完瓜尔佳氏一族,如此便可想而知苏完瓜尔佳氏一族在整个瓜尔佳氏族、在满清的地位有多高。而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马尔泰,便是出身苏完瓜尔佳氏一族。

正因为出身如此显赫的家族,马尔泰不仅自己的仕途十分顺遂,而且其妹妹、女儿要么嫁给了勋贵家族,要么便是嫁到了爱新觉罗氏家族。值得一提的是,马尔泰的一个外孙女为大清皇后。

关于马尔泰具体的出身,史料中并无记载,但我们可以大致推断马尔泰的出身应当是很不错的。

马尔泰出身满洲正黄旗,像满清开国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出身满洲镶黄旗,像胤礽的太子妃瓜尔佳氏出身汉军正白旗,也就是说马尔泰跟费英东、太子妃瓜尔佳氏并非出身同一分支。而在顺治朝当附摄政王多尔衮的国史院大学士刚林、满清第一位满人状元麻勒吉(麻勒吉的一个女儿是遏必隆的儿媳)等都是出身满洲正黄旗,马尔泰或许跟这两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此之外,马尔泰一开始为拜唐阿。



在大清,拜唐阿虽然指的是在各个衙门中做事但是没有品级的人,但是若非祖上为朝廷大员的话,是没有资格成为拜唐阿的。

在京文官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在外文官按察使以上、武官总兵以上;在京文官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在外文官按察使以上、武官总兵以上,其兄弟子孙年满十八岁者,均须呈报本旗,造册汇报军机处,以备挑补为拜唐阿。五年一次。

正因为出身不错,马尔泰的仕途还是十分顺遂的:

雍正七年时,被雍正帝授予工部左侍郎(从二品);

雍正九年时,便已经署理陕西巡抚一职,距封疆大吏仅一步之遥。

便是在马尔泰平步青云的过程中,他的妹妹苏完瓜尔佳氏嫁到了弘毅公府,而且是嫁给了出身弘毅公府大宗、尹德第五子阿里衮。

马尔泰是雍正此时十分器重的朝廷大员,其妹妹嫁给阿里衮其实也是有背景的:

阿里衮的父亲尹德是康熙岳父、孝昭仁皇后父亲遏必隆所生的第六子,而且还是庶子,原本是遏必隆七子中最默默无闻的一个,最起码在康熙朝时并不起眼。



不过尹德却是遏必隆六子中唯一一位活到雍正朝的,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遏必隆七子中只有一位是嫡子,便是遏必隆最年幼的儿子阿灵阿,是遏必隆的三娶福晋巴雅拉氏所生。按照清朝时期“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祖制,遏必隆在康熙十三年去世后,遏必隆家族的公爵爵位理应是嫡子阿灵阿来承袭。

但是康熙十三年时,阿灵阿尚且只有5岁,又如何能成为家族的掌门人呢?

而除了阿灵阿外,便是遏必隆第三子法喀的出身比较高,其生母是遏必隆的侧室舒舒觉罗氏。而法喀的两个姐姐先后入宫,成为后宫之主。一位是康熙十五年入宫的孝昭仁皇后,一位是康熙十九年入宫的温僖贵妃。

在阿灵阿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孝昭仁皇后在康熙十六年病逝,温僖贵妃在康熙三十三年病逝。

而阿灵阿则是娶了康熙宠妃德妃的妹妹乌雅氏为妻,并且将家族掌门人的位置抢了过来。不仅如此阿灵阿的仕途也十分顺遂,位至重臣,很得康熙皇帝的器重。但是阿灵阿与其子阿尔松阿支持皇八子胤禩夺嫡,为胤禩夺嫡成功做了不少事情,此举得罪了皇四子胤禛。



虽然在康熙五十五年时阿灵阿便已经病逝了,其次子阿尔松阿成新的家族掌门人;但是雍正帝登基后仍旧不打算放过阿灵阿家族,将阿灵阿三子均流放,次子阿尔松阿处斩。弘毅公家族中阿灵阿这一脉没落,雍正便将康熙朝时期最默默无闻的尹德扶持起来,尹德毕竟已经年迈,自然雍正要将心思放在尹德的五个儿子上:

尹德长子策楞

尹德次子讷亲

尹德三子阿敏尔图

尹德四子爱必达

尹德五子阿里衮

最先得到雍正帝重用的便是尹德次子讷亲,在雍正一朝时便入职军机处。

而阿里衮作为尹德最年幼的儿子,虽然在雍正一朝时的仕途并不如几位兄长,但是作为弘毅公家族大宗出身的勋贵子弟,在联姻的对象挑选上自然是慎之又慎,要么娶宗室女,要么娶世家女子为妻。



而出身世家、兄长得到雍正帝器重的苏完瓜尔佳氏,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嫁给了阿里衮。

阿里衮虽然是尹德最年幼的儿子,但却是走的最稳、发展最好的一脉,在二哥讷亲被乾隆赐自尽、长兄策楞战死的情况下,阿里衮崛起,凭战功反超三哥阿敏尔图与四哥爱必达,成为家族新的掌门人,不仅承袭家族的果毅公爵位,位至协办大学士,而且还凭赫赫战功被乾隆追封为一等果毅继勇公,画像悬挂紫光阁。

马尔泰的妹妹苏完瓜尔佳氏嫁给阿里衮后,为其生两个儿子(女儿暂且不详):

嫡长子丰升额

第四子(嫡次子)布彦达赉

苏完瓜尔佳氏为阿里衮所生的两个儿子,也就是马尔泰的这两个外甥,在大清的发展都很不错:

丰升额,在父亲阿里衮去世后丰升额承袭一等公爵位,被擢升为领侍卫内大臣;后在平定大小金川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其画像悬挂紫光阁;正当丰升额建功立业的年纪,在乾隆四十二年病逝了;丰升额无子病逝,其爵位便无人承袭,乾隆皇帝为其过继一位嗣子明安来承袭爵位。并且在此之后都是明安的后人来承袭爵位。



布彦达赉,承袭兄长因战功而得的一等子爵位,被授予武备院卿一职,后位至户部尚书、满洲正白旗都统,位至重臣。正因为如此,乾隆皇帝在为最喜欢、器重的孙儿绵宁(永琰嫡长子)挑选嫡福晋的时候,选中了布彦达赉的女儿钮祜禄氏。

绵宁也确实很宠爱自己的发妻,只可惜钮祜禄氏并未为绵宁生下一儿半女,并且在嘉庆十三年病逝了。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帝病逝后,绵宁继位,史称道光帝。道光帝于道光元年,将发妻钮祜禄氏追封为孝穆皇后,其父布彦达赉追封为三等承恩公。道光帝病逝后,钮祜禄氏被加谥为孝穆成皇后。



在马尔泰妹夫阿里衮,以及马尔泰的两个亲外甥,在乾隆朝建功立业的同时,马尔泰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重用:

乾隆元年,马尔泰调任刑部右侍郎;

乾隆三年,马尔泰调任左都御史,并且开始在议政处行走;没多久又开始署理陕西总督,前往西安处理案子,此案结束后乾隆便授予马尔泰两广总督一职。

也就是从这年开始,马尔泰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乾隆五年时,因是而被降调;

乾隆七年时,被擢升为正黄旗汉军都统,并且署理川陕总督一职。

乾隆八年,马尔泰再次担任两广总督,后调任浙闽总督;

乾隆十一年,马尔泰被调回京城,授予领侍卫内大臣一职。

若是马尔泰能够继续兢兢业业,让乾隆满意的话,下一步便是担任六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甚至入阁拜相。但是马尔泰却以旧臣自居,以生病为借口推诿而惹怒了乾隆皇帝。乾隆将其革职,后给了马尔泰热河副都统的职位,之后便再没有重用马尔泰。



乾隆十三年(1748年),马尔泰病逝。

像马尔泰这样出身世家,而且位至朝廷重臣的家族,除了跟勋贵家族联姻之外,其家中女眷还有嫁入皇家的资格。马尔泰的一个女儿,便被选中指婚给了康熙第八子胤禩的儿子弘旺为妾室。

也就是说马尔泰跟雍正夺嫡的宿敌胤禩,还是姻亲关系。

虽然如此,马尔泰的仕途并没有因为亲家胤禩被幽禁而死、女婿弘旺被发往热河而受到影响。

马尔泰的女儿应当是在雍正四年之前,嫁给了弘旺为妾室。因为雍正四年二月的时候,弘旺因为受父亲胤禩的牵连,而被罢黜宗室,并且被发往热河充军。

不过弘旺并非独身前往,而是带着自己的生母张氏、妻子、妾室、家奴等一起前往热河安家。

马尔泰的女儿,应当在其列跟随夫君一起前往热河生活。

在弘旺前往那个热河的前两年中,生活还是比较安逸的,便是在这期间,马尔泰的女儿为弘旺生下了庶子肃英额,也就是马尔泰的亲外孙。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肃英额是弘旺的庶子,妾室所生。但是因为弘旺嫡子夭折,肃英额作为长子,便成为弘旺的继承人,得以娶县郡额驸的女儿孙佳氏为妻。

孙佳氏的出身有多显赫呢?

孙佳氏的祖父是河西汉江之一的孙思克;

孙佳氏的父亲孙承恩,承袭一等男又一云骑尉的爵位,先后娶两位宗室女为妻,一位是康熙皇长子胤褆的女儿县郡,一位是贝勒海善(恭亲王常宁的儿子,常宁是顺治帝之子)的女儿。

孙佳氏的叔叔孙承运,娶康熙皇帝第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为妻,为和硕额驸

孙佳氏的堂兄弟孙五福(孙承运的庶子)娶皇八子胤禩的独女为妻



如此便可想而知,孙佳氏的出身有多显赫。而马尔泰的亲外孙——肃英额便是娶了这样一位虽然出身汉军正白旗、但是频繁同皇家联姻的贵女为妻。

也正是因为如此,马尔泰得以同汉军正白旗的军勋世家——孙氏家族成为千丝万缕的姻亲关系。

这样的姻亲关系,对于马尔泰而言,自然对其仕途大有助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