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为出行建了不少行宫,著名的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的避暑山庄。此外在涿州还有一座,是京南现存唯一一座保存了主体建筑的行宫,也是打卡涿州历史古迹的好去处。
乾隆十六年(1751),为迎接清乾隆帝南巡,当地官员在如今南关街的药王庙内修建了涿州行宫,地理位置绝佳,可以说是当时的市中心。
行宫初建时颇具规模,建筑布局恢弘大气,设计巧妙,古籍《南巡盛典》中赞其“信为辅雄形胜之最”。
行宫建成后便成为清代皇帝谒陵、巡狩、阅视、渔猎的休憩之所,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都曾驻跸于此,喜欢写诗、盖章的“文青”乾隆帝还在此留下了多篇诗文。
如今行宫大部分建筑都已遭到损坏和拆毁,仅存正殿、配殿和假山。其中正殿的匾额和楹联均为乾隆御书,“春色芳菲入图画,化机活泼悟鱼鸢”描述的正是当时涿州的美丽景色。
正殿梁柱上的彩绘依然清晰可见,循着梁柱棱角绘制,有几分立体感。
正殿龙椅两侧立着两只仙鹤,曲颈昂首,口中衔鱼。《诗经·小雅》中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诗句,将仙鹤放在龙椅旁,象征着皇帝的声音可以传遍四野,号令臣民。此外仙鹤还是仙家代表,有吉祥的美好寓意。
行宫整体分为左、中、右三路,中路是正殿,即正大光明殿,左路为太后宫,右路为皇后宫。寝宫内并没有过分的奢华装饰,比起皇宫和其他有名的行宫差了许多。
行宫内的博物馆主要介绍了乾隆和涿州的渊源。涿州自古就是京畿要冲,南北同衢,乾隆下江南首站也是这里,行宫建成后,乾隆曾多次驻跸,并亲笔题写了“天下繁难第一州”的诗句。
花园内珍藏有不少碑刻和经幢,距今已有千年的唐代石碑、辽金经幢都相当珍贵。
建于清道光年间的鸣泽书院曾是涿州最著名的书院之一,共开办了84年之久。
《鸣泽书院地亩碑》中详细记录了书院购于何人之手、花费银两、占地面积等细枝末节的问题,可以详细了解到书院的历史渊源和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状况。
虽然如今的清行宫不复当年风光,飞阁塔影也难觅踪迹,却不失一处寻古探幽的好去处。来涿州旅游,想看看“天下繁难第一州”的出处,不妨前来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