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胖东来对于“裤头姐”的放纵,简直就是对善良的“侮辱”!
如今胖东来终于不再隐忍,挥手就是53页的调查报告,将“裤头姐”丑恶的嘴脸彻底拆穿。
没想到,到了这个时候仍然有人站“裤头姐”一方,可搞笑的是,这些人也被“裤头姐”给拖下水了!
“裤头姐”背后究竟是谁在撑腰?如今的下场又怎样?
«——【·百万索赔·】——»
“裤头姐”这一回是真的踢到了铁板上!起初,她指责商品质量有问题,胖东来二话不说,直接赔付了五百元举报奖。
她揪着态度问题不放,胖东来也毫不含糊,涉事的6位员工,该处理的严肃处理,该停职的果断停职。
做到这份上了,“裤头姐”却依旧不依不饶,在网上持续泼脏水,她似乎把胖东来的“善良”当作了软弱可欺,不断挑战着企业的底线。
可她万万没想到,胖东来可不是好惹的。当企业形象被持续恶意抹黑,胖东来终于忍无可忍,直接将涉事裤头送去了3家专业机构进行检测。
如今一份厚厚的50多页检测报告摆在了众人面前,全部没有问题,铁证如山下,而等待“裤头姐”的,将是不低于100万的追责。
见到这一结果,网友们纷纷拍手叫好,直呼胖东来干得漂亮!
作为如今越来越火,甚至已经成为地标性建筑的胖东来,这些年面对的刻意抹黑不在少数,但像这次被逼到这份上,用如此强硬的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还是头一回。
网友们心里都明白,如果放任“裤头姐”这样的网红开启哭诉声讨的不良先例,那以后商家或许会因此越来越警惕,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紧张。
原本应该相互信任的买卖双方,可能会陷入无休止的猜忌和对立之中。而胖东来的检测报告一出,“裤头姐”的主页就有了明显变化。
眼尖的网友发现,她已经灰溜溜地删掉了先前的投诉视频,还把评论模式改成了只能朋友评论。很明显,被揭穿真面目的她怂了,不敢再面对大众的质疑和指责。
她的最新一条视频停留在一周前的元宵节主题,不知道没了那些恶意投诉的“噱头”,她今后的视频还能不能吸引受众。
更有怒气未消的网友,仔细刷了她之前的全部视频,竟然找出了上百次的投诉记录。原来,她竟是个“老手”。
«——【·多次投诉,早有端倪·】——»
视频中,每次“裤头姐”都冠冕堂皇地说自己不是为了钱,只是想出口气。
但可笑的是,她不找客服,不找商家,却在网上找网友,难道网友能帮她撒气,还是能当判官?
这种行为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很明显,她是红了之后尝到了以势压人的甜头,才习惯性地一次次这么做。可惜她这次碰到了硬茬,也算是自食恶果。
还有人细心地发现,“裤头姐”在数个视频中提到自己过敏还没好,甚至连打针都过敏。
这样特殊的体质,本应自己慎重一些,去购买更适合自己肤质、穿习惯了的牌子。可她却偏偏选择了投诉,还闹得沸沸扬扬。
甚至有人发现她家里还有一辆胖东来的购物车,连人家的车都能搬走,这不是占便宜的心理作祟又是什么呢?
只能说,像“裤头姐”这样的博主凉凉是迟早的事,网络世界更新换代如此之快,优秀的博主争先恐后地涌现,这波热度过去,谁还会记得她呢?
«——【·财路被断,反噬自身·】——»
“裤头姐”在面对胖东来的强硬反击后,选择了偃旗息鼓,停止了更新视频。与此同时,她还将商品橱窗里的商品全部清空。
这一系列动作,无疑是想试图躲避这场舆论风暴,减少自身受到的影响。然而,她曾经的所作所为早已被众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有人还记得她之前商品橱窗里上架的品牌方,而这些品牌方在得知此事后,一个个连忙撇清关系,纷纷澄清与“裤头姐”没有合作关系。
还强调商品都是该博主自行上架的,并且要求她立刻下架商品,还恳请大家不要波及错了人。
从这些品牌方的反应可以看出,“裤头姐”的信誉已经严重受损。即便她想躲过这一波,想要再接别的广告代言恐怕也难如登天了。
毕竟,在商业合作中,信誉就是生命,谁都不愿意和一个信誉不佳的人合作,承受可能带来的损失。
不知道当初她在为难底层打工人员,肆意抹黑胖东来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会有今天,会面临被金主爸爸抛弃的局面,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噬”。
然而,这场闹剧并没有因为“裤头姐”的消停而完全结束。胖东来的检测报告出来后,依然有人站在“裤头姐”那边。
其中一位自称律师的人更是坚持相信“裤头姐”不是恶意炒作,甚至放话愿意为她提供法律支持。
但当人们查看这位律师的主页时,却发现了一些令人不解的言论。他称呼力挺胖东来的人是“无脑粉”,还声称觉得可能更多人都遭受过不满意的服务,甚至认为胖东来比不上本地的其他商超。
这不禁让人感到纳闷,他口中的“多人不满”从何而来?难道他也和“裤头姐”一样,专门喜欢听那些遇到问题不找商家解决,却向他诉苦的人的一面之词?
律师说话做事更应该严谨,像他这样连“裤头姐”都没有接触过,在对方都已经像缩头鹌鹑一样删视频躲避的时候,还在这里上蹿下跳,实在不知道他安的是什么心。
这场“裤头姐”与胖东来的纷争,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启示。对于网红而言,信誉和品德是立足之本,靠恶意炒作、以势压人或许能获得一时的关注,但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对于商家来说,维护自身权益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信任。
而对于公众,在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言论时,要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要轻易被带偏节奏,以免成为不良行为的助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