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早晨,和煦的阳光拨开氤氲的雾气,落在昌江河上。
河畔,有一座古老的码头,它静静地矗立着,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向人们诉说着千年瓷都的辉煌历史。它就是位于景德镇市昌江区的三闾庙古码头,一座承载着景德镇陶瓷记忆的水运枢纽。
前世:陶瓷外运的黄金水道
古时,沿着风光旖旎的昌江河,景德镇建窑成市,并在河岸边建起了数不清的里弄,这些里弄相互交错,有很多口子通往江边,昌江区三闾庙古街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昌江河沿帆樯林立(资料图片)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就是明代诗人缪宗周在《兀然亭》一诗中描写景德镇的名句。”说起古码头的故事,三河村委会历史文化研究人应赞阳便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古码头由大块的青石条、麻石条垒成,共三层,以适应不同水位的需求。因屈原被尊称为江神、水神、水仙尊王,千百年前,到景德镇从事贸易的商贾只要离船上岸或登船启程,都要到祠庙内进香,献上祭祀供品,祈求神灵保佑一帆风顺、人货平安。
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陶瓷业的蓬勃发展,三闾庙古码头也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高峰时往返于三闾庙和里市渡码头的客船有18只。
20世纪70年代古码头 应赞阳供图
满载着陶瓷的商船,将沿着昌江,经鄱阳湖入长江,运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景德镇也因此赢得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城市”的美誉及与中国的英译名——“CHINA”同名的殊荣,而三闾庙古码头,正是这段辉煌历史的见证者。
今生:历史文化街区的华丽蜕变
如今的三闾庙古码头,早已不复当年的繁忙景象。但经过修缮和保护,它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并向人们展示着千年瓷都的历史文化。
从三闾庙码头走向清街,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年代。明清街道、忠杰侯庙、栅门、石碑等的古建筑,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繁华景象。
尽管清街还未正式对外开放,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复古的建筑风格和市井气息。
未来: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近年来,昌江区高度重视三闾庙古码头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将其打造成为了集历史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未来,街区将引进景德镇米面粮油老字号、特色民俗餐饮、非遗文化体验馆、文创工作室、老茶馆、主题民宿等业态,并邀请传统匠人入驻,继续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成为景德镇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效果图
三闾庙古码头,是景德镇千年瓷都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穿越古今,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向人们诉说着景德镇的辉煌历史,也展示着景德镇的美好未来。
注:凡属于本公众号原创的内容,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
文丨余紫璇
编辑丨王澄
审核丨涂伟明
欢迎向昌江区融媒体中心投稿
投稿邮箱:cjq3497@163.com
新闻热线:(0798)8337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