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江南,无人不知晓苏州的园林,无锡的太湖。而当江南的富庶已经成为熠熠生辉的世界级名片,即便同属苏南,也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片土地还有一个叫镇江的地方。

这座曾执掌江苏权柄的重镇,现在却只是江苏最小的地级市[1],黯淡于周围兄弟耀眼的光环下。或许只有在高三联考的时候,苏锡常才会想起镇江来。

当年民国时期的商业枢纽,一路沦为现在苏南末位的经济地位。还有民间镇江“撤并”的传言,下属区县被周边城市“吞并”的过往,都是这座旧时繁都的心头刺。

镇江,好歹也做过江苏的省会,如今怎就这般模样?

01黄金时代,商埠鼎立

镇江,这座扼守长江与运河十字路口的古城,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和繁华商埠。

长江边上的西津渡,千百年间见证了六朝车马、唐宋诗家、元明商船的来来往往,将天南海北的商魂熔铸成独一份的江湖气——张祜夜泊金陵渡望星火,王安石瓜洲口叹春风,马可·波罗在此踏入东方秘境。


西津渡景区的古老城墙,听过镇江历史上的声声长叹 / 图虫创意

这座在明代就已跻身全国33个大都市的古城,又在民国初期迎来了一次集中爆发。当时孙中山先生认定镇江的潜力,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特别把镇江列为重点发展的内河商埠。

孙中山对镇江的重视并非空穴来风。1861年列强撬开长江,镇江被迫开埠,却意外撞进近代化的洪流:外国资本接踵而至,设立洋行;国内浙江、广东、山西、陕西等商业行帮也纷至沓来,在镇江设立会馆。

彼时的镇江江面,那是蒸汽轮与木帆船交织如梭。每年苏松地区的棉布运销量可达4000万匹,通过镇江港转输的就有1000万匹左右,占到四分之一。在进出口贸易最盛的1907年,镇江海关白银年吞吐量突破3500万两[2]。


1905年,大运河镇江段上满载着干芦草的船只往来不绝 / 来源:Popular Science Monthly Volume 67

镇江人借此吸取现代文明,近代民族工业得以兴起。1873年轮船招商局镇江分局的汽笛破空,1895年大纶丝厂缫出江苏首根近代工业丝,电报局与邮政总局更让古城率先跨入千里传音时代[3]。

基于这优良的基础,1929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镇江接过江苏省会权杖,摇身变为“摩登都市”。

当别处还在煤油灯下盘账,镇江人已经拧开自来水龙头、点亮电灯,把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1926年成立的自来水公司,待江边水厂竣工投产时,已经铺设上水管道10多公里,头两年城市居民就有1460户安上自来水;1936年大照电灯公司建成的电力路灯已经达到1955盏,相较于1913年几乎翻了两番[4]。

教育资源也随着省会落地而倾斜。北固山西麓,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拔地而起,这所由省政府主席陈果夫任名义校长的学府,为华东医疗体系的现代化奠定基础。至今,南京医科大学仍将校史追溯至这所学院。


伫立在北固山顶的北固楼,眺望着沉浮不停的镇江 / 图虫创意

然而,高光时刻总是昙花一现。如今西津渡老墙仍嵌着“一眼看千年”的石碑,只是碑文未提:即便贵为省会,也敌不过帝国主义的掠夺。镇江最耀眼的黄金时代,早被江风吹散在民国烟雨里。

02漕运枯竭,错失铁轨致命

镇江的衰落,其实早在成为江苏省会前就埋下了伏笔。

漕运是镇江的生命。19世纪后期,由于连年内战,这条曾串联南北的黄金水道沦为断续泥沟,日渐断航。英国人呤俐笔下,当时的运河已是“河工久废,石堤颓圯,河水泛滥”[5]。

命运转折都藏在铁轨里。清政府兴建津浦铁路时原计划并非天津到浦口,而是天津到镇江。它纵贯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是长江下游一带的南北干线,却被镇江商会元老吴泽民以“破坏镇江大好气势”为由逼退[6]。

清政府不得不变更计划,改筑沪宁路和津浦路衔接铁路改道浦口。镇江被踢出南北动脉后,昔日江面货船“桅杆密如苇丛”的盛景骤然枯竭,输入内地的贸易额迅速坍缩,通车后的1912年仅剩约648万两,而通车前的1907年足有1225万两,腰斩近47.05%[6]。


跨越黄河的津浦铁路,见证了镇江的兴衰历史 / 图虫创意

镇江的商业命脉遭铁路重创。镇江开埠后曾以钱庄、木业、江绸业、绸布业、江广业五大支柱产业著称,其中江广业左右了镇江市面的兴衰荣枯。它主导着跨区域的大宗商品流通,如糖、黄麻等各类南北杂货[5]。

津浦铁路通车后,徐州夺走黄麻、蚌埠截流糖货,而在此之前,京汉铁路(1906年通车)和胶济铁路(1904年通车)就已经将来自北方的北货运输路线大部改道铁路。就此,镇江北货营收大幅度下降,仅及高峰时的20%-30%[6]。

从镇江的税收中也可瞥见颓势。子口税本是帝国主义为便利商品倾销设置的特殊关税,进口货在镇江缴纳完较轻的子口税后,不用交内地税就能一直把货运至目的地。津浦铁路通车后,镇江海关征收的子口税额还不及通车前的一半[6]。


镇江商会旧址,昔日辉煌不再 / 图虫创意

1929年省会桂冠扣上,镇江企图借官威续命,希冀能借助全省人力财力,谋求镇江的复兴。可惜疏浚运河的蓝图始终没有落地,只是城市建设向着现代化迈了一步。

而周边城市早已经谋划着开埠抢生意:1896年苏州在下游设立海关,3年后南京亮出金陵关招牌,1905年镇江北面的连云港自行开埠获批,1906年镇江东边的南通的天生港开埠,对镇江形成合围之势。


1900年代的南京下关码头,是金陵关四大关口之一 / 来源:Souvenir of Nanking

想当年镇江江湖地位仅次于上海、汉口,如今眼看着强邻崛起。苏州港赚得盆满钵满,南京港吞吐世界集装箱,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打开沿海铁路大通道,张家港跃居亿吨大港,自己只能守着一点自留地。

这憋屈劲儿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整个苏南都成了经济优等生,镇江还是没缓过劲儿来。

03江南重重困境,镇江何以破局

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醒大地,却先给镇江带来了大范围的区划调整。1983年对于镇江来说是沉痛的一年,这一年南京拿走了溧水、高淳,武进、金坛、溧阳收入常州囊中,宜兴则投入无锡怀抱[7]。

镇江因此成了今天江苏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级市,总面积缩减至3800多平方公里,只剩有原来的近三分之一[1]。而巅峰时期的镇江专区,下辖1市10县,其范围包括了今天苏南五市里面的镇江市全境、常州市和南京市的大部分地区。

江河日下的颓势在世纪之交显露无遗。千禧前夜的1999年,镇江416.5亿元的GDP仅相当于南京的46.3%,无锡的36.6%[8]。


老墙上的界碑,是黄金年代的珍贵留存 / 图虫创意

2003年,当苏锡常高举《苏锡常都市圈规划》大旗时,距离常州仅60公里的镇江却被尴尬地划入南京都市圈。这个曾经的江南重镇,在区域竞合格局中逐渐沦为边缘角色,连“苏南兄弟会”的一张入场券都未获得。

苏锡常一直视镇江为南京的“小弟”,但即便2014年发布《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三兄弟还是“相近难相亲”:南京地铁S5号线直抵扬州瘦西湖,镇江仅获句容支线规划。


镇江句容,是南京地铁S6号线的终点站 / 图虫创意

债台高筑的危机,更将镇江推向风口浪尖。镇江的负债率从2018年的105%,一路上涨到2020年的121%,3年来在江苏十三太保中一直遥遥领先[9]。回望过去镇江的疯狂举债:新城建设、隧道工程,投入产出失衡的狂飙,终将镇江推至悬崖边缘。

绝境中的镇江开启了悲壮自救。全国首个“12年化债计划”成为破局之道,卖资产、砍项目、求输血艰难启动。多年努力下,2019年高新区率先破冰,2022年润州区也实现了隐性债务清零[10]。

在断臂求生的阵痛中,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悄然崛起,为镇江注入新动能。

这里有国内药品包装领域的头部企业,年产20亿支注射剂瓶,服务全球300多家医药企业;这里也有全国最先进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每年把制氧机、呼吸机、血糖血氧仪发往全球各地[11]。


长江的落日照映黄金水道,百舸再次争流 / 视觉中国

2023年的曙光里,镇江的日子也是看到新的希望。

这座有山有水有绿意的江南城市,在当年全国宜居城市的评比中,以0.8047的指数排到了全省第5名,全国前20的位置[12]。曾经在江南城市中名不见经传的镇江,也越来越受游客的青睐,2023年镇江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13.46亿元,同比增长111.8%[13]。

当北固楼前的潮水拍打江岸,我们听见的不仅是“何处望神州”的千古喟叹,更是一个城市在时代洪流中破茧重生的铿锵足音。困局重重的镇江故事,应当不只是盛衰轮回的注脚。

撰文 | 野庐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统计局. (2025). 江苏统计年鉴2024.

[2] 王礼刚. (2020). 镇江:十字黄金水道上的重要商埠. 京江晚报. Retrieved 10 February 2025 from https://szb.jsw.com.cn/JJWB/PC/content/202008/03/content_90501.html.

[3] 徐徐. (2020). 镇江小史. 江苏大学出版社.

[4]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 (2010). 民国江苏省会镇江研究. 江苏大学出版社.

[5] 戴迎华. (2000). 论近代镇江经济衰落的原因.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2), 8-10.

[6] 郑忠. (2008). 民国镇江城乡经济衰退的腹地因素分析. 中国农史, 27(3), 68-75.

[7] 行政区划网. (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83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Retrieved 13 February 2025 from https://www.gov.cn/test/2007-03/23/content_559123.htm.

[8] 江苏省统计局. (2001). 江苏统计年鉴2020.

[9] 吴超. (2023). 五年间,千亿债务“削峰”:地方化债的镇江样本. 协商论坛, (11), 45-49.

[10] 凌军辉, & 潘晔. (2023). 镇江化债:从“ICU病房抢救”到“普通病房打点滴”. 瞭望(45). Retrieved 12 February 2025 from https://lw.news.cn/2023-11/06/c_1310748928.htm.

[11]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2024). 镇江:实干奋进 交出“很有前途”时代答卷. 江苏省人民政府. Retrieved 12 February 2025 from https://www.jiangsu.gov.cn/art/2024/2/15/art_84324_11151135.html.

[12] 李溟, & 方良龙. (2024). 位居全国第18名!江苏镇江交出“宜居城市”新答卷. 金山网. Retrieved 12 February 2025 from https://www.jsw.com.cn/2024/0118/1831961.shtml.

[13] 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4). 镇江文旅高质量发展绩效跃上新台阶. Retrieved 12 February 2025 from  https://wlt.jiangsu.gov.cn/art/2024/4/17/art_695_11220770.html.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