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削藩,逼死的唯一藩王是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王朱柏。


朱柏的封地在荆州,属于内陆地区,他并不属于拥兵自重的塞王,对朝廷的威胁远没有秦王、晋王、燕王这些塞王威胁大。

朱柏文武兼修,虽弓马娴熟,但更好文,酷爱读书。校对书籍,赋诗作文,样样精通。跟燕王朱棣这种纯武夫比起来,朱柏更倾向于做个文人。

除了好文,朱柏还崇尚道教,喜欢炼丹修仙,还给自己起道号:紫虚子。

也不知道是丹药吃多了还是清心寡欲的久了,朱柏快三十了还没有子女,按祖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朱柏一点都不着急,仍旧痴心于问道修仙。

在朱元璋的儿子中,朱柏算是比较正常的一个,相比于齐王朱榑的性情暴虐、弑杀取乐,朱柏简直就是个贤王,所以朱柏在诸王中素有贤名。

朱柏只比朱允炆大六岁,同长深宫之中,两人应该从小就是玩伴,感情应该很好。

但就这么一个无兵无权,深居内陆,崇文修道,贤明亲和,没有子嗣,还有可能和建文帝关系很好的亲王,居然被建文帝逼得自焚,这就给削藩开了一个坏头。


在其他诸王看来,建文帝这个侄子真是六亲不认,蛇蝎心肠,连最没有威胁的湘王都容不下,那我们这些要么手握重兵、要么行为不轨、要么品行不端的王爷,在建文小子那里就更没有活路了。

建文帝削藩没把握好分寸,本想柿子捡软的捏,没想到湘王这么有气节,居然不肯受辱自杀明志,这就为后续的削藩工作带来了困难。

那些原本还心存侥幸的藩王,对建文再也不报幻想,朱棣奉天靖难,其他藩王要么跟着朱棣起兵靖难,要么保持中立骑墙观望。

建文帝削藩太过急躁,而且没有底线,直接以意图谋反、伪造宝钞的罪名上门捉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循序渐进,先削减湘王府护卫,降低俸禄,再把湘王迁到南京居住,不再镇守一方,干脆做个闲散王爷。

凡事要留退路,和平削藩,不杀藩王,就是给这些叔叔们留退路,也是给自己留退路。

湘王朱柏自焚,把建文帝留给其他藩王的后路堵死了,也突破了削藩的下限。


湘王死后,建文帝应该是气急败坏,他没想到他的十二叔这么有血性,居然自焚明志,湘王之死彻底打乱了他的削藩计划。

温和的削藩政策只能改为强硬的削藩政策,这种政策的转变也会增加更多变数。

建文帝给湘王朱柏上谥号“戾”,完全不顾念叔侄亲情和儿时的友情。

既然撕破脸,那就干脆撕的彻底点,皇家体面这种无用的遮羞布就不要了,侄儿准备和亲叔叔们真刀真枪的干。

建文的本意肯定不想杀害亲叔叔,但事情的发展从来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建文帝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