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前言
我奶奶的隔壁住了一个男人,我得喊他大伯,这个大伯没有妻子,孩子长大后都在外地成家,很少回来陪他。
那年腊八,奶奶看邻居孤零零的身影坐在门口挺可怜,就送去了刚出锅的腊八粥和家里的腊肉。
后来在奶奶临终前,这个邻居这样做......
01
1985年的腊八节,天气格外寒冷,进了腊月就是年,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为过年做准备,家里的孩子也大多已经陆续回来了,家里开始热闹起来。
我奶奶总是喜欢在这一天熬腊八粥,那是她的拿手好戏。浓稠的粥里放着红枣、花生、糯米,还有家里自腌的腊肉,每一口都带着家的温暖。
但那年,邻居家的孩子们都还没回来,天还没亮,奶奶就开始地煮腊八粥,满满一锅,外面是飘着雪花的寒冷,屋子里却是热气腾腾。
奶奶搁下锅,去门口瞧了瞧,看到邻居家的院子空荡荡的,邻居老李坐在门口的石凳子上,孤零零的身影映在雪地里,看上去格外落寞。
我记得那时我坐在屋里,正低着头包饺子,奶奶走进来,看了我一眼,突然开口:“你看隔壁小李啊怪可怜的,孩子们都没回来,怕是这个年又孤零零的过。”
她说着,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了家里的腊肉和腊八粥,奶奶心软,总是见不得别人过得不好。
“奶奶,您打算送过去?”我抬起头,看到奶奶手里捧着的饭菜,心里有些疑惑。
邻居家今年春节特别冷清,他的孩子们大都去了外地工作,留他一个人过年,确实有点让人心疼。
“是啊,去给他送点吃的。”奶奶笑了笑,语气温柔,“邻里之间,多帮衬照顾一下也无妨。”
我还记得奶奶送粥送肉的那一幕,她穿着厚厚的棉袄,戴着手套,走进了邻居家。
邻居大伯看到她,眼里闪过一丝惊讶和感激,“老婶子,怎么这么冷的天跑来了?”他连忙起身,接过奶奶手里的东西。
“天气冷,早点吃吧。”奶奶把腊八粥和腊肉放在他桌子上,笑着拍拍他的肩膀,
“孩子们不在,自己怪冷清的,过年就该热闹,我寻思你可能也懒得熬粥,就给你送过来一碗。”
老李连忙说:“哎呦,谢谢老婶子,还惦记着我,我确实没熬粥,自己随便吃点对付对付得了。”
我奶奶和他对坐着,聊天了好久,看着他趁热喝完粥,才慢悠悠地回家。
02
我看着奶奶从邻居家回来,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她是那种心里总是想着别人、把自己放在次要位置的人。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奶奶的举动却温暖了邻居大伯的心。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又到了的冬天,奶奶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精神抖擞。
有时候,她自己也感到力不从心,活动起来很吃力,我们家里人开始轮流照顾奶奶,尤其是爸妈,总是寸步不离。
邻居大伯也会经常过来看看奶奶,帮着照顾,甚至晚上还会留在床前陪着我爸一起看护奶奶。
奶奶那时候已经吃不下东西,邻居大伯总一遍遍问“老婶子,你有什么想吃的,就算山珍海味我也给你搞回来。”
那段日子里,老李对奶奶的照顾丝毫不马虎,就像奶奶那些人年对他一样。
他一边忙着打理自己家的事情,还能在奶奶身边照顾着,简直像奶奶的半个儿子。
直到奶奶临终的那天,老李依然在床前守着,眼中满是无奈和不舍。
奶奶轻轻叹了口气,“家里的一切都好,我也放心了。”奶奶闭上了眼睛,安静地离开了我们。
03
奶奶走的那一刻,我记得老李跪在床前,泪水涌了出来:“老婶子,您这老一辈的好心肠,真是让人一辈子都忘不掉。”
他哭得那么伤心,仿佛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
奶奶葬礼时,邻居大伯给奶奶献上一个很大的花圈,亲自来到我们家,跪在奶奶的灵前:“老婶子,您这些年对我实在太好了,您的一份心意我永远铭记。”
他声音哽咽,显然,他真的把奶奶当成了他的亲人。
我爸拉着邻居大伯的手,沉默了许久,“老李啊,这些年,你和我母亲相互照应,做得比我们这些儿女还要好。”
我爸的声音很低沉,带着一种悲伤的情感,“谢谢你,老李。”
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邻居老李的这种深情厚意,是难得的存在。
奶奶离开后,老李依然默默地守护着她,怀念她的好,感谢她的一切。
老李的举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哪怕没有血缘关系,也能像亲人一样深厚。
奶奶给老李的温暖,不仅仅是食物和关怀,更是一份心意,一份持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最终成了老李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奶奶走后,我们家依然保持着和老李的联系,每次他走进我们家的门,我总能看到他眼中那份温暖,仿佛是奶奶还在他心里,永远不会离开。
在奶奶的葬礼上,老李站在我旁边,默默注视着奶奶的墓碑,低声说:“老婶子,您真是好人,您走了,我就更孤单了。”
我没有说话,眼中泛起了泪光,那些年,奶奶和老李之间的邻里情谊,比什么都珍贵。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