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日(北方叫集市),是乡村交易\卖买的地方,是从最早的物物相易演变而来的。
基本上每个乡镇所在地都有墟日,大的村庄也有,在一个墟日的周边墟日都会叉开时间,避免重叠而减少赶墟的人。墟日都是以农历的,大的墟日会3天一墟,但基本都是5天一墟的,还有些天天都是墟日的。
每到墟日,大家都早早起来,采摘新鲜蔬菜\多余的农副产品等拿到墟日上卖,又从墟日上买回需要的农副产品\工业产品等。
现在的墟日,商品是丰富多彩的,专门有一批赶墟的商人,他们用车拉着商品,天天到各个墟日去摆摊的,小到针线,大到家电,从补牙\卖草药到衣服鞋帽海产品,应有尽有,只有你没有想到的,而没有墟上没有的。
赶墟也是有习惯的,就是不卖买东西,许多人一到墟日,就会去赶墟,就是走走看看也是开心的,把赶墟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女人会趁着赶墟到女儿家看看,男人会去墟日的茶摊上坐坐,喝一杯茶与老朋友天南地北地吹吹牛,赶墟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平时的墟日人流量不多,逢节假日特别是春节期间的墟日,那可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耳边都是讨价还价声\大声说话声\鸡鸭鹅叫声,你想打个电话找个人,那是绝不可能听到的,进去找那更不可能找到,可能你进去了,也淹进人海里出不来了。
现在的墟日有些式微,毕竞购买的方式多了,超市\商场\农家小商店遍地都是,加之许多乡镇都建起了室内农贸市场,以街为市的墟日渐渐消失了。
这是一组拍摄于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期的墟日照片,真实的记录了当时农村墟日的实况,他们的服饰\长辫子\摊位上摆的商品,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很想念那时接踵比肩的热闹情境,更想念那时纯纯的乡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