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新要求,2024年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区自然资源局会同区府办、国资、农业农村、杜阮、棠下、荷塘等相关部门,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奋力拼搏,通过一系列举措,推深做实耕地保护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展现了蓬江区作为全市耕地资源匮乏的中心城区,也坚决扛起“大梁要一起挑”的耕地保护政治责任。

一是改革创新激励政策,同向发力,努力完成补充耕地工作任务637亩,耕地净增加比例超277%,排名全市第一,不仅实现了蓬江区连续2年耕地净增加的目标,也提前为2025年建设项目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蓄足了耕地指标;

二是提前谋划,严控耕地流出,实现蓬江区成为全市2024年耕地流出量最少的县(市、区),成功扭转了蓬江区连续几年耕地流出量较大的局面。

一是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多次在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解读耕地保护政策,整体部署耕地保护工作。区分管领导多次专题研究部署耕地保护工作,每月不定期督导检查田长制、补充耕地、违法占耕整改等工作。市自然资源局领导同志及相关科室,亲历调研现场,大力宣讲,支持指导蓬江区耕地保护工作。


二是全面推行田长制取得突破。蓬江区“3个率先”推深做实田长制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田长制网格成果划定,在全市率先完成全覆盖的“送训送图下乡”和田长制公示牌设立工作。出台《江门市蓬江区全面推行田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构建区、镇、村和网格田长制“3+1”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落实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机制,认真落实各级田长职责,加强定期耕地“巡田”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严控耕地总量流出。2024年耕地流出量仅167亩,实现蓬江区成为全市2024年耕地流出量最少的县(市、区),成功扭转了蓬江区连续几年耕地流出量较大的局面,同比我区2023年的385亩减少了218亩,同比下降率达56%,占用耕地行为下降明显。


三是补充耕地三年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落实国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新要求,完成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坚决扛牢“大梁要一起挑”的耕地保护政治责任。改革创新制度,大力推动补充耕地工作。2024年5月,在全市首创印发《蓬江区补充耕地三年计划实施方案(2024-2026年)》,通过给予财政奖补或争取奖励乡村振兴建设用地指标等方式,激发了区国资企业、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踊跃,主动参与补充耕地实施,完成补充耕地面积637亩,其中,通过奖指标的杜阮镇中和村、上巷村、龙溪村、荷塘镇霞村村、吕步村等村集体垦造382亩(占比60%),属区国企垦造255亩(占比40%),耕地净增加比例超277%,排名全市第一,不仅实现了我区连续2年耕地净增加的目标,也提前为2025年建设项目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蓄足了耕地指标。这一做法,既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乡村全面振兴等建设保障了村集体发展用地指标,也提高了镇村保护耕地的社会效应,为打造耕地集中整治区创造了有力条件。


四是宣传耕地保护政策形成广泛效应。通过在各镇(街)、村(居)分发耕地保护宣传册、树立田长制公示牌、举办耕地保护知识讲座等方式,向镇村群众详细讲解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民众保护耕地的责任感,形成全民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查处各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接下来,区自然资源局将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6+3”工作安排和区委区政府工作任务,重整行装再出发、创新实干强担当,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重要抓手,发挥全面推行田长制作用,围绕打造“千亩方”“百亩方”耕地集中整治区,继续争创改革政策制度,持续实施补充耕地三年计划,加速推动2025年耕地保护工作,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严守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目标,夯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基础。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区自然资源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