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局副局长戴笠坠机,真正伤心的特务不多,总务处少将处长沈醉和“江山帮”是个例外:当时的毛人凤只是“代理主任秘书”,不可能一步到位继承戴笠的“家业”,时任“国防部二厅”中将厅长兼军统局主任秘书的郑介民却隔着锅台上炕,直接当了军统局正局长。
郑介民当了局长,对沈醉来说简直是个噩耗,但对吴敬中来说,却是“三喜临门”——电视剧《潜伏》中军统(保密局)天津站少将站长吴敬中的震惊、悲伤,有一大半是表演,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自然知道吴敬中和戴笠、郑介民、毛人凤之间的微妙关系。
吴敬中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原名吴景中),也确实是天津站站长,而且跟沈醉也是“很要好的朋友”,沈醉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到此人。
通过沈醉回忆录,我们大致可以描画出吴敬中大致的人生轨迹:1925年,吴敬中受我党委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学成归来后,正赶上革命低潮,于是那一批留学生中的吴敬中、余乐醒(沈醉的姐夫)、程一鸣、谢力公等十多人都加入了邓文仪为课长的“南昌行营调查课”,分别授衔为中校或上校;南昌行营调查课后来并入戴笠为处长、郑介民为副处长的复兴社特务处;特务处变成军统,吴敬中先后任军统临澧特训班一大队二中队指导员兼情报教官、中苏情报所总务科长、军统西北区区长、东北区区长、保密局天津站站长。
吴敬中的特殊履历,注定了他不可能是戴笠的嫡系:吴敬中是湖北武汉人(确切地说是黄陂人),跟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的戴笠怎么也论不上同乡,再加上吴敬中的“叛徒”身份,能当区长、站长已经是打破常规,想当副局长根本没戏。
戴笠绝不会以吴敬中为心腹,而且戴笠自己可以大捞特捞,却不允许非嫡系手下敛财,所以戴笠之死,对吴敬中绝对是一个意外之喜,跟吴敬中一样心中窃喜的,是一大帮高级特务,沈醉回忆了戴笠死后京津沪特务们们有多高兴:“他们如释重负般地在一个豪华大饭店大摆筵席,都像无事人似的大吃大喝,我心里明白,戴笠一死,他们这些负责人就可以大发横财,不用担心戴笠让他们交出接收的日伪财产了,所以各个心里都很高兴。”
吴敬中有多贪,电视剧演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即使是戴笠的心腹沈醉,也没少往自己口袋里划拉钱。所以戴笠神秘坠机,对沈醉来说是坏消息也是好消息,对吴敬中来说,那就绝对是一件大喜事了。
戴笠死了,吴敬中贪得的宝贝保住了,这是第一重喜,第一喜之后还有第二喜,那就是军统落到郑介民手里,吴敬中上面有了真正的靠山——郑介民跟吴敬中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也是同学,虽然不是一个阵营派去的,但异国同窗,那份感情,可是非同一般。
吴敬中从军统特训班出来就进了中苏情报所,那就是郑介民的扶持:郑介民当时是中苏情报所中方所长,他把吴敬中调去当总务科长,就等于陈明于秀凝重用特训班同学许忠义——肥缺,总是要留给信得过的人。
吴敬中的身上,画满了郑介民的符号,戴笠看在吴敬中同班同学小蒋的面子上,对吴敬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吴敬中要真犯到他手上,他也不介意用过收拾吴敬中给郑介民一点颜色看看。
吴敬中与郑介民同过窗、分过赃,“四大铁”关系占了两样,至于第四铁是什么,吴敬中和郑介民有没有一同参与,站长夫人梅姐应该比较清楚——她说吴站长年轻的时候,花花事也不少。
一喜戴笠坠机,自己不会因贪而受惩,二喜郑介民上位,自己有了更坚实的靠山。除此之外,吴敬中还有第三喜:不久之后,郑介民晋升“国防部次长”,依然兼任保密局局长,在大规模裁撤特务后,吴敬中的天津站被列为“甲种站”,编制和级别都超过七八成的其他省站,而且吴敬中有了进入“国防部”的机会——吴敬中在莫斯科学的是情报和秘密保卫专业,而“国防部二厅”又叫情报厅,他去二厅当个副厅长才是“专业对口”。
郑介民既管“国防部情报厅”,又管“国防部保密局”,把保密局天津站站长调到同属特务机构的情报厅,等于“部内调动”,而且这两个单位都是郑介民直接管辖,可以说给老吴换工作易如反掌。
吴敬中在军统(保密局)区长、省站的位置上频频调动,主要原因就是他的“任所”陆续丢掉了,他没有像陈旭东(军统东北区副区长,可能是《渗透》中陈明的历史原型)那样被抓后进战犯管理所,已经是万分侥幸了,如果能调进“国防部”,那么逃台机票肯定就会有他一张。
“三喜临门”的吴敬中还没高兴几天,就乐极生悲了:郑介民因为办了一次五十大寿,而被沈醉“拍照留念”,然后捅到了老蒋那里。
老蒋把郑介民叫过去大骂一顿,同时对郑介民的权势熏天也有了猜忌:郑介民从情报厅厅长晋升为副部长,二厅的特务还是归他管,再加上保密局局长也是他,这个郑介民一人管着两大特务机构,权力岂不是比戴笠还大了?
老蒋是不允许任何一个部下掌握太多权力的,有时候为了削弱部下的权力,他甚至不惜亲自兼任很多部门的一把手——老蒋的“兼职”之多,笔者查了半天也没查清楚。
老蒋削藩是必然的,但是郑介民被剥夺一半权力的导火索,却是沈醉点燃的,这一点沈醉在回忆录中有些夸大其词:“郑太太把礼品一件件陈列到寿堂上,我装作欣赏寿礼的样子,悄悄地用美国人送的微型照相机把那些寿礼全拍了下来,我把过去收集的材料以及五十大寿时所拍的照片,全部拿给毛人凤。他看了之后,不住地点头。我说:‘你把这些材料拿给委员长,一定能告倒他。’”
沈醉煽风点火,老蒋大发雷霆,郑介民失去了对保密局的直接领导权(名义上“国防部次长”还是可以管“国防部保密局局长”的),吴敬中也就跟着倒了大霉:毛人凤的“撤退名单”上,根本就没有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敬中的名字。
郑介民失去保密局局长管帽,再也不是吴敬中的直接领导,而且他正在走背字儿,也不敢明目张胆把心腹老同学调进“国防部”,于是老吴就失去了走正常渠道逃台的希望,而毛人凤对郑介民的嫡系,那是一定要找借口收拾的,吴敬中的“叛徒”身份,恰好可以被毛人凤拿来做抛弃的理由。
毛人凤跟沈醉说得很清楚:“这些叛徒能利用的地方已利用得差不多了,去到台湾人地生疏,起不了什么大作用。台湾地方小,也不需要用这么多人,去了只有增加负担,丢下来的好处却大得很。”
天津即将陷入解放军重围,搞情报出身的吴敬中自然比谁都清楚自己的处境有多危险,也更知道自己这个“叛徒”,是一定要被抛下来“潜伏”的。
吴敬中一不做二不休,抢着上了一架飞机就逃回了南京,刚落地就被毛人凤下令逮捕,直接押送到台湾关了起来——这下子老吴悲剧了:他是在机场被直接拿下的,随身携带的巨额财物,自然也都落入了毛人凤手中。
吴敬中辛苦了半辈子,黄金美钞攒了一大堆,最后都被笑面虎毛人凤一口吞掉,也不知道吴敬中有没有后悔早一些帮郑介民把沈醉干掉。
郑介民被老蒋痛骂之后,是准备干掉沈醉的——郑介民趁沈醉去西安出差之机去查总务处的帐,没抓到沈醉马脚,却管理科科长邓毅夫贪污了一箱账外的门锁,虽然一箱子锁不值几个钱,但郑介民还是以邓毅夫“监守自盗”罪名把他枪毙了。毛人凤告诉沈醉:“郑介民的手真狠,你刚走不几天,他就得知是你导演了那场祝寿的戏,他派专人查你的账,想拿你开刀。结果,你的账上没发现问题,却发现邓毅夫贪污了一箱锁。他硬是要杀他。”
沈醉总务处的账真的没有问题吗?问题当然是有的,如果让当过中苏情报所总务科长的吴敬中来查,肯定能把沈醉查个底儿掉,那时候郑介民杀沈醉就师出有名了。
干掉沈醉,就等于去掉了毛人凤一条臂膀,那时候有吴敬中相助,郑介民就可能把副局长毛人凤撵出保密局了。
沈醉帮毛人凤坑了郑介民之后,也被卸磨杀驴踢到即将起义的云南且不许撤离,这场保密局官场斗,只有笑面虎毛人凤笑到了最后,也给读者诸君留下了一些有意思的问题:郑介民跟吴敬中的关系很铁,他为什么不把老同学、老部下调到身边帮自己对付毛人凤和沈醉?郑介民和吴敬中密切配合,能否斗过各怀心腹事的毛人凤与沈醉?吴敬中之所以在戴笠坠机后三喜临门又乐极生悲,是不是也跟沈醉给郑介民挖坑下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