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第一劫
东汉末年,汉帝昏庸,宦官当道,海内大乱,奸雄董卓乘乱入京,仗义子吕布天下第一武力横行无忌,终至恶贯满盈,身死名裂。董卓这一死本不足惜,可是他给中国绘画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劫难,真是万死难赎。
董卓入京后,废少帝,立献帝,飞扬跋扈,秽乱宫中,搞得一塌糊涂。这么胡来,反对他的人就多了,其中曹操和袁绍两军离都城最近,枕戈待旦,准备讨伐乱臣贼子。董卓感觉在东都洛阳呆不下去了,为加强控制,决定往西北老家靠拢,于是胁迫汉献帝西迁长安避祸。这一跑不要紧,历代汉帝收集的名家名画怎么办呢?统统被乱军取走,各自打包,装入自家囊中而去。
开始的时候兵士们还知道这些东西值钱,把画轴画卷搜罗了七十余车,一路颠簸而行。走到半道,天降大雨,道路泥泞不堪,名画多半淋湿。叛军一见,反正也难以携带,竟将大半的国宝丹青丢弃在泥浆水泊之中。
这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史上有记载以来第一次的大劫难。
二、传承功法
前一话秦汉篇总结中说过,绘画是所有文化类别中最极致的表现形式。所谓“画者,文之极也”
可是绘画也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难保存的一种。与书法,雕刻等比较起来,国宝名画更难以保存,难以流传,所以也显得更为珍贵。
雕刻派练的是少林寺的“金刚不坏神功”,所用材料都是石头,木材,比较坚固,所以千百年辗转流传下来,多半保存还算完好。
书法一门学的是姑苏慕容家的“斗转星移”,如果写成法帖,那么和绘画一样容易损坏。可是它还有另一个流传途径,就是刻成石碑,不仅可以长期保存,而且还很方便拓印成碑帖,一传十,十传百,扩大存活率。
绘画保存可就难了,虽然它也有另外一个流传途径——壁画,可这比直接画在绢上或纸上更难保存,现在中国基本没有什么完整的壁画传承下来。而且正因为中国直到晋唐以前,壁画都是非常主流的绘画方式,当年画坛四大天王“顾、陆、张、吴”无一不是壁画绝顶高手,他们把一大半的时间和功力给了壁画,那么能画在绢纸上流传下来的就更为稀少。尼玛这不等于是练“吸星大法”结果一不小心吸走自己一半功力吗。
三、五杀手
总的来说,绘画保存有五大杀手,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要命。
1、第一个是火焚:这个不用我多解释,绘画以画在纸上的居多,纸包不住火,自然火是绘画的杀手。历史上最著名的案件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历时三年乃成的千古名画《富春山居图》,被一把火烧成两截。不得已只好一分为二,一半取名《剩山图》,另一半唤作《无用师卷》 。
2、火其实倒好防,大家都知道纸怕火,所以平日里藏画之处都隔绝明火,珍贵的绘画都离火远远的。可是别忘了纸也怕水,一旦被污水浸过,那就等于是毁容。这第二个杀手就是水浸。
当年隋炀帝东游扬州,结果中途龙船倾覆,随船携带赏玩的大批书画落水,都送给龙王做了礼物。
3、那么你说我加倍小心,隔绝水火,关起门来收藏,这总行了吧。可是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还有更厉害的杀手,就是霉变。
绘画是由笔墨颜料画在纸上,时间一久,气候变化,墨色会褪迹,颜色会变淡,纸张也会变脆,再加上霉菌书蠹,真是防不胜防。所以珍贵的绘画保存都必须注意环境的稳定,过湿过干都不行,而且必须定期检查保养,才能历久如新。
4、那好吧,我找个具有国家级收藏标准的地方,比如皇宫,防火、防水、防霉这样保护起来,总没错了吧。
当年书圣王羲之的千古第一法书《兰亭序》被唐太宗使计赚到之后,爱不释手。自不必说精心保存了,还下令当朝最有名的几个书法家每人临摹一幅,表面上看似乎扩大了影响,推广了艺术。可到太宗皇帝死的那一天,竟然直接下令将《兰亭序》陪葬。自此以后,我们都只能看到后人临摹的仿品,真迹就此湮灭。
这就是第四个杀手,对艺术过分的偏爱。
5 当然唐太宗的例子比较极端,那以举国之力收集绘画,就此珍藏起来,也绝不毁坏,情况又会如何呢?
绘画艺术的第五个杀手就是搜刮:记着,这是最可怕,最可怕,最可怕的杀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董卓之祸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劫难。但乱兵之所以能够造成这么大的祸害,和历代汉帝喜爱丹青,广为搜集贮藏名家绘画有莫大的关系。
皇帝把天下的名画不论巨细,一股脑藏进宫中,平时里除了帝王贵胄,寻常人看一眼都难。就算知道这些名画是好东西,但在他们眼里也就和普通的值钱货一样,根本不懂其中的艺术价值,更遑论珍视传承。一遇变故,无价之宝就此沦丧,令人扼腕叹息。
更重要的是,你搜刮得越齐全,一逢乱世,被毁得也就越干净。倒不如少数名画藏于识货的人手中,被视若珍宝,小心呵护,有幸得以流传下来。
董卓之后,中国绘画又遭遇过数次大劫难,殊为惨烈。这几次劫难的原因都与偏执搜刮有关。因为是后朝之事,老沙后几话讲到该处时再专门详述,同时也谈一谈老沙对绘画艺术该如何收藏,如何保存的一点看法。
书至此处,眼前一片模糊,仿佛回到一千八百年前,西进长安的关陇小道上。寒风凛冽,凄雨延绵,一行衣衫褴褛之人,驱赶着疲马破车,蹒跚前行。道上碎石竖立,泥浆遍地,车驾颠簸不已,无数画轴脱开包裹,坠落于地。后面车马毫不停息,碾压而过。污黑的泥水浸透洁白的绫绢,锋利的碎石割破绵软的画纸,可怜中华文化瑰宝,就此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