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当然这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还包括不同的物种和生命在生物链上的彼此关联,以及更重要的不同文明和文化数千年来的相互依存与共生。没有一种伟大文明不具备接纳、包容、吸收和过滤其他文明的强大能力,否则这个文明就不会延续到今天。抑或在某个时段,曾出现过不同文明和文化间的对抗与冲突,但历史的演进过程告诉我们,这种状况都是短暂、无法持久的。

如果把不同文明和文化间的相互关系放在不同的艺术创作上,我们就更能看清楚,它们所形成的对话与借鉴关系一定会在东方和西方最杰出的艺术家身上变得异常清晰。因为作为人类文明的子孙,他们承载的不光有自身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他们还会将人类所遗承下来的、所拥有的艺术成果作为自己的营养,加以选择性地吸纳。不过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具有天赋并有特殊创造力的人才可能在学习理解对方文化真谛的时候没有变成“另一个他者”,失去独立的自我,反而在宏阔的艺术层面中呈现出更具有自身文化传统和精神背景的万千气象,我认为吴为山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



立于德国特里尔的《马克思》雕塑

什么是东方精神?吴为山用他的作品作了最好的阐释。其雕塑和绘画都蕴含着中国古老的哲学观,老庄的物我两忘、流水行云让主体和客体进行了天然融合。也正因为这种东方的畅达和抒情,使其写实和抽象的雕塑作品与西方雕塑从内在气质上拉开了距离。20世纪以来,西方雕塑尽管在形式上不断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虽然艺术家各不相同,但终究这些雕塑的观念还是来源于其时代,以及生存环境给予他们的影响,尤其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会若隐若现地留下自身文化的痕迹,可能也正是这个相对应的原因,吴为山作品所体现出的唯有在东方、在中国才具有的美学的品质,才会被这个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所喜爱,这也就不足为奇了。他在绘画上的成功,同样也体现在这里。



《问道》在青海美术馆展出

青海因昆仑山被世人称为东方的高地,由昆仑神话及其传说所构成的文化原型无疑是中国远古文化的基石。吴为山在青海美术馆呈现的“丹心铸魂——吴为山艺术展”,我认为它的意义似乎超过了别的任何一个地方,我相信这并非一个偶然选择,可以肯定这个展览将是他与这个亘古不变的精神源头的一次对接,而这次对接就如同一个庄严的仪式,将被我们所有的见证者所铭记。

(文/吉狄马加



展厅现场

部分作品欣赏



《天人合一——老子》青铜雕塑



《紫气东来——老子出关》青铜雕塑



《聂耳》青铜雕塑



《马可·波罗》青铜雕塑



《音乐家——阿炳》青铜雕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逃难之一——求生》青铜雕塑



《举杯邀明月——诗人李白》青铜雕塑



《睡童》青铜雕塑



《费孝通》青铜雕塑



《孔繁森》青铜雕塑



《雷锋》青铜雕塑



《袁隆平》青铜雕塑

(来源:中国艺术报)

艺术家简介



吴为山,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文科二级教授,美术学、设计艺术学、中国哲学三个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导师,清华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由于其卓越的成就与影响力,他被意大利、俄罗斯、乌克兰等多国授予院士。2018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成为继吴冠中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中国艺术家。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并获颁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金质奖章、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勋章、首届中华艺文奖、全国德艺双馨工作者奖、“中华之光”年度人物等多项国际国内大奖。他是写意雕塑理论的首创者,出版十多部专著并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出版,创作近600件作品,陈列于世界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和广场。他的雕塑个展曾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多国博物馆、美术馆巡展。

代表作有立于德国的《马克思》雕塑、法国的《百年丰碑》大型雕塑、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旗帜》《马克思与恩格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孔子》、中共中央党校的《问道》及香山革命纪念馆组雕、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组雕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