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赏魅力沪郊新画卷,共享海派乡村新生活。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多个涉农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及经营主体,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
立春已过,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在金山区亭林镇油车村,一批油菜花已经迫不及待在田间绽放。
走近一看,这些油菜花并不是传统的黄色,而是淡雅的白色。原来,经过育种家的不懈努力,已经成功培育出彩色油菜花,不仅有白色,还有橙色、红色、紫色。
“我们在上海郊区种植的油菜不仅花色美丽,还是一款高标准的富硒蔬菜。在百花盛放前,它们已经发挥过菜用价值,为市民的菜篮子提供了富硒营养菜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油菜研究中心李延莉告诉记者,已经开花的白色油菜花为“沪白1号”,正是团队培育的可食用、可观赏的油菜花新品种,该品种吃口甜糯,非常符合上海人的饮食喜好。
再过一月余,油车村里的彩色油菜花也将迎风盛开,拉开五色菜花节的序幕。“今年我们在种植技术上下足了功夫,用足了地肥,这次寒潮没有受太大影响。我们还加大了种植密度,开花时的效果更加好。”李延莉表示,收菜薹并不会影响后续赏花,通过采收主花序菜薹的方式,还能够刺激侧枝生长,让油菜长出更多侧分枝从而提高菜薹量与开花量。
李延莉介绍说,以“沪白1号”为例,若在9月—11月播种,最早可在12月初摘菜薹上市,采收期长达3个月,每亩油菜薹采收量可达500公斤以上,能够在“冬淡”时丰富市民餐桌。赏花期过后,油菜秸秆还能作为绿肥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后茬的“米袋子”作出贡献。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油菜中心科研人员经过多年持续研究选育,除了国家登记品种“沪白1号”外,还有多种颜色双低化油菜新品种(系)选育成功,目前在纯化阶段,其中“沪紫1号”“沪彩71”“沪彩72”已经稳定,正在申请品种权,此前已在金山、奉贤等区域试种成功,预计二至三年内可进入市场,这些新品种口感与“沪白1号”相近,甜味明显,产量高,在营养成分上,硒、钙含量更高,营养成分更富集。在花色上则增加了紫色和橙色,能让油菜食用兼观赏的功能更凸显。
近年来,市农科院与油车村合作,打造油菜“冬食菜、春赏花、夏入肥、秋榨油”的多功能、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五色菜花节已连续举办7届,成为金山农业旅游的亮丽名片,也是研学的宝地。而作为蔬菜的油菜薹,正在逐步推广种植,让更多人知道油菜花的宝贵之处。此外,科研人员也在开发油菜的更多可能,例如尝试将油菜薹加工成冻干粉,进一步提高油菜的功能价值。
文:曹佳慧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