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个果品,144个园区,35个品种,如果说“草莓界”也有“华山论剑”,那么“北京草莓之星”评选活动当算是最受关注的“擂台”。 2月14日至15日,活动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联合举办。记者了解到,评选已经举办十一届,累计评选出超过470个星奖果品,获奖名单中有获奖的常客,也有新星,角逐仍然激烈。


2月14日至15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第十一届“北京草莓之星”评选活动。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京津冀144个园区同台打擂

为期两天的评选在昌平区九华山庄举行。一走进举办活动的大厅,便能与扑鼻的草莓香气撞个满怀。经过了2月14日一天的品鉴和评选,15日的展台上,不同草莓“身后”,各个奖项已经有所归属。

红颜是市民最熟悉的草莓品种,但在活动举办的现场,红颜草莓也只是众多品种之一。颜色艳丽的“建德红”,馥郁芬芳的“隋珠”,还有在去年评选活动上初露锋芒的“黑珍珠”,数十个品种摆满了展台一周。

记者了解到,第十一届“北京草莓之星”评选,有来自京津冀三地144个园区的236个草莓果品同场竞技,参赛品种数量也达到了35个,经专家评审,有10家园区获得五星奖,30家园区获得四星奖,60家园区获得三星奖。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孟范玉告诉新京报记者,在本次评选过程中,会将不同园区选送的相同品种放在同组接受品鉴,相同颜色的粉草莓、白草莓,也会放在一起作对比。对于普通的“草莓爱好者”尚且能通过不同的草莓味道,来区分品种,对于活动中的专家评委,同一个草莓品种,从口感上也能感受到水肥管理、茬口安排的不同,而草莓之间的“神仙打架”,胜负高下也在这毫厘之间。

“北京草莓之星”的评选已经走过了十一届。记者了解到过去十年,共吸引来自京津冀的 1129 个(次)园区参加比赛,累计评选出星奖草莓果品 472 个(次)。孟范玉介绍,在每年获奖的园区中,确实有种植经验丰富的“老牌”园区,但也总能看到“新朋友”脱颖而出。“获奖名单的动态更新,也会激励园区更新结束,更好地做调整。大家‘顶峰相见’,每年的角逐都很激烈。”

孟范玉说,本次各个奖项的获奖名单中,国产品种更多了,有一些是来自河北、天津的园区,“虽然是北京的奖项,但奖项的‘含金量’高,对于京津冀地区草莓种植园区的发展、收入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意味着‘北京草莓之星’的品牌,辐射到了更远的地方。”

昌平本地新品种草莓崭露头角

活动中除了三星、四星、五星草莓的奖项,还角逐出了最受市民喜爱奖、组织奖以及新品种奖。其中,北京金惠农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中莓香玉,在新品种奖项中榜上有名,因其鲜亮,红里透橘的色泽,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合作社负责人杨洋告诉记者,中莓香玉颜色鲜艳,综合性状突出,也是中国农科院郑果所落地昌平的几个草莓品种之一。“它是纯甜果,糖度在15度到19度之间,香甜气息浓郁,吃完之后,草莓气息仍然会在唇齿之间萦绕许久,尤其受到小朋友们的喜欢。”杨洋介绍,在这个草莓季,中莓香玉的实验种植已经在合作社落地完成,未来合作社还将引导更多农户试种,预计到今年11月,北京市民再来昌平采摘,就能够品尝到这个新品种。

记者注意到,“北京草莓之星”评选已经连续多届落地昌平,这得益于这里国家地标“昌平草莓”的金字招牌,也得益于近年来昌平对于草莓品牌的建设。

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卫文介绍,近年来昌平草莓更加注重“四品建设”,在品种上,依托北京以北的冷凉地区繁育优质种苗;在品质上,依靠标准化生产,严格把关,不少农民已经成为能够传授经验的土专家;在品牌建设上,更加注重产品溯源、包装与营销方式。

“当然了,有再好的技术和溯源体系,也要依靠人来实现。所以我们这些年来也更注重农户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品行’,大家都需要对市民负责,对产业负责,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同时也要为农文商旅融合尽力,这样才能帮助咱们昌平草莓品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陈卫文说。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张彦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