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天府国际赛道,圈速1'26''741,成为该赛道的最速四门量产车;

湖南株洲国际赛车场,圈速1'41''806,成为该赛道的最速四门量产车;

广东珠海国际赛车场,圈速1'37''758,成为该赛道的最速四门量产车;

上海国际赛车场,正儿八经F1赛道,圈速2'09''944,成为该赛道的最速量产车。









这是继以6分46秒874成绩破了纽北最快四门电车记录之后,小米SU7参数图片) Ultra在这几天陆续公布的,关于国内这四条专业汽车赛道的破纪录成绩。(当然,纽北那次是原型车哈)

嗯,看着很强,但是不是真强?网友们有的为小米SU7 Ultra道贺大喊“牛X”,有的质疑:



















好,既然如此,我们先来看看这四个成绩的含金量。因为我参与了株洲赛道的挑战,那就先以这个为例吧。先说定论:非常炸裂。

我给大家一些类比你就清楚我没有胡说了:

一台现代的TCR赛车,在这条赛道大概能做到1分45秒左右,所以你现在有更深了解了,一台民用版的小米SU7 Ultra,是能够跑赢一台专业的职业的TCR赛车的。

而如果我们拿一台兰博基尼GT3赛车相比,它大概能做到1分37左右,也就是说小米SU7 Ultra大概会慢个4秒左右。对比之下,小米SU7 Ultra在株洲赛道的成绩,跟一台GT4差不多。

如果你觉得还是不够有说服力,那其他三条赛道的我也给你找找:

成都天府赛道:

保时捷GT4 RS,圈速是1分33秒383;

宝马M2C,圈速1分36秒828;

本来排在圈速榜第一的宝马M4,圈速是1分30秒109。



珠海赛道:

保时捷992.1 GT3 Cup,它的圈速成绩是1分40秒280;

奥迪R8 LMS GT3,正儿八经赛车,圈速是1分34秒443;

至于兰博基尼Huracan Super Trofeo EVO,职业车手能够跑出1分35秒左右的成绩。

两条F3级别赛道,一条准F2级别赛道,还有一条全球顶级标准的F1赛道,四条赛道的高潮是上海国际赛车场,此前保时捷在此做出了2分11秒28的圈速,并高调发出海报:



看完小米SU7 Ultra以及和它类比的成绩之后,小米黄色闪电的操控地位,已经坐实,无法撼动。

在征服了流量赛道、销量赛道之后,雷总和他的小米SU7 Ultra这是要征服实打实的赛车赛道了。网友称:可恶,键盘侠都快没有攻击它的角度了(狗头)



当然了,还有网友提问:吴佩,既然你是赛车手,又很了解小米SU7 Ultra,能不能解读解读,它征服赛道到底有多难呢?

要想搞明白这个,我们得先明白第一个问题:是不是随便一辆车都能上赛道?

答案当然是“Yes”,即便是面包车也可以上赛道行驶。但如果要做出一个正常的圈速,那么这台车就必须像赛车一样有极致的性能表现。

简单讲,赛道就是对汽车性能最极致的考验,直线考验马力、尾部考验刹车、弯道考验底盘、长期考验耐久等等。

所以我们可以说,虽然是个车都能上赛道,但真要在赛道上跑出成绩,这里面非常的难!好,我们来看看难点是什么:

让我们从头说起。如果这是一台油车要在赛道跑出好成绩,那发动机就要在全功率状态下运作,基本上是油门怼到底,因为高温、高转速、高负荷等压力,这些对发动机的动力和可靠性都有着极大的考验;那如果是电车,问题会更加严重,众所周知,电机分额定功率和峰值功率,很少有电机能在峰值功率下持续运行,因为发热的缘故,电机能保持1-2分钟的峰值功率运作就已经非常难了,所以很容易出现降功率的情况,这样做就是以免电机过热,致使退磁报废。



聊完动力源我们再聊聊减震器。很多人常聊的改装避震器,其实做专业的赛车上甚至不能被采用,因为赛车的环境太苛刻了,当年我参加CTCC驾驶飞度赛车,避震器十几万元,而后来参加China GT赛事保时捷减震器更是直接可以换一台SU7。

为什么这么贵呢?

众所周知,减震器对车辆操控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激烈的赛道驾驶里面,高速情况下面对颠簸和路肩的冲击,减震器需要频繁地工作;而在急加速、急减速以及高速过弯时,减震器又承受着比平时更大的压缩和回弹力;再有就是持续高负荷的工作,也会让减震器内部油液温度不断上升,油液变稀自然阻尼效果就会变差,尤其在面对赛道这样的耐久性挑战中,减震器分分钟失效都有可能。所以为了应对这些难题,赛车的减震器都是铝合金、钛合金材质的,而且可调阻尼、高效冷却系统、轻量化设计都是必不可少,直接说最高标准,顶级减震器可以去到2万美刀以上,接近RMB 15个W,如果是越野车,那可能更贵。



再聊就是轮胎了。面对专业赛道,专业赛车用的都是全热熔轮胎,而轮胎在赛道激烈驾驶中,也是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高温、高侧向力、高纵向力、高频振动、磨损等环境或可能性。以倍耐力P Zero DHC全热熔轮胎为例,20寸最高要去到850美元/条,约合人民币6100元有多。2019年第一次驾驶保时捷赛车的时候,因为对刹车释放不熟悉,多踩了一秒钟刹车,这台没有ABS的赛车直接报废两条前胎……



跑得快也要刹得住,刹车系统也必须升级,赛车常见的刹车系统有AP racing、brembo、pfc等品牌,一套刹车卡钳、刹车碟和刹车片,在一个周末的损耗大概需要3万……



至于小米SU7 Ultra原型车之所以能在纽北跑出好成绩,并且量产车能夺得国内多条赛道第一,我觉得它主要攻克以下五个难点:

第一:车重,要知道纯电动车底盘装着电池,天生比油车重,需要做到极致的轻量化,所以小米SU7 Ultra 原型车采用系统性的减重方案,不计成本采用“全碳计划”,全车碳纤维使用面积多达15平方米,不仅100%碳纤维全车外覆盖,甚至连电机上的护板,以及制动集风罩也采用了碳纤维,这让它的车重仅为1900kg,比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2220kg)还要轻。



虽然小米SU7 Ultra量产车并没有保留100%碳纤维全车外覆盖,但它在有限的范围内将轻质化做到极致,车内保留了大量碳纤维材料,其中包括碳纤维的方向盘、碳纤维座椅背板、 1.7 平方米的碳顶,以及中控台等17处覆盖了碳纤维,还有车尾搭配了一个大尺寸碳纤维大尾翼材料。

第二:空气动力学,因为车辆经过了减重,但这里不是为了减少风阻,而是为了增加下压力,让轮胎时刻“咬住”路面,让车手在高速过弯的时候更有信心。

例如上海国际赛车场的t7-t8,有空气动力学套件的GT3组别的赛车可以直接加油冲进去,速度越快,风会越把车按在地面上,获得良好的前轮抓地力;而如果开GT4组别赛车,受限于空气动力学套件,无法获得空气下压力,反而需要松一脚油门降低车速才能吃进弯道。



咱们来看一下小米SU7 Ultra 原型车是怎么做的,它是通过特别设计的固定式大尾翼、尾部扩散器、开放式轮拱、前唇、风刀等空气动力学设计,从而减少底部的气流,增加车辆表面的下压力,其共同能带来的最大整车下压力为2145kg,这样能够大幅提升整车在赛道上的操控稳定性,同时也能提升对赛道圈速的重要性。SU7 Ultra很多设计和原型车prototype相似,尤其是网友喜欢的前盖双口,也被保留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理论来讲,车辆获得下压力超过自身重量的话,在极速状态下可瞬间在天花板上倒置驾驶。(这个有点意思哈!)

虽然小米SU7 Ultra 是量产车,但也保留了原型车前脸和尾部的空气套件,例如前部的前铲、气坝、风刀,以及尾部的主动式扩散器,能够带来285kg的下压力,让它在赛道飞驰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下压力咬住地面。

第三:原厂动力,小米SU7 Ultra原型车的电机不仅功率要强劲,还需要有出色的热管理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它在纽北赛道上“全力火开”,能够持久地高负荷工作。如果热管理系统拉胯,电机全力输出几公里就因为发热而降低功率,甚至会出现报废的风险。

这就不得不提到小米自主研发的V8s超级电机了,27200rpm超高转速,这是目前量产电机中最高的,同时还拥有425kW的高功率;如果对这个数据没有概念的话,这么说吧,这里单台电机的性能就能媲美当下V8发动机。而为了解决超高转速带来的离心力对抗问题,小米汽车在电机的转子中也应用了高强度硅钢片,强度960MPa,是普通电机的一倍,可以保证转子在高转速下不会发生变形或解体。



据说当时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可以在纽博格林跑两圈,也就是15分钟左右,它是如何解决电机散热的问题呢?

因为小米在电机中采用了自研的双向立体油冷技术,提升超过50%的散热效率,这让最高温度下降了30℃,非常有效地保证了电机的使用寿命,这就是小米SU7 Ultra原型车能顺利跑完纽博格林,其电机没有因为过热而罢工的原因。

第四:电池性能,它不仅要容量大,重量还要轻,还要有出色的放电能力和散热能力;比如纽北它有177个弯道,车辆既要制动,又要加速,这样频繁地放电情况,需要将电池温度控制在高效温度区间,这就很考验小米汽车的功力了。



而小米SU7 Ultra原型车,用到的是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官方说法是与宁德时代联手研发的赛道专用高性能电池包,再加上小米的CTB一体化电池技术。与此同时,车辆还用到了双方针对电池包散热系统、功率密度提升以及配方定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设计,可支持1330kW最大放电功率、897V峰值电压以及3075W/kg功率密度;再加上这组电池采用更薄的极片设计,能让电池在20%的低电量下仍然能够输出超过800kW的最大功率。

为什么要保持这么大放电功率?如果你把它理解为一个水池子,那么上游的流入一定比下游的消耗更重要,因此1330kW的功率就尤为重要了,如果电池供不上,那么电机功率再强也没用,此外,低电量模式下提供800kW功率,这也是为了确保耐力模式下车辆还有合理的动力表现,相当于是把最后的力量都榨干了来供应电机的输出。

这就是为什么小米SU7 Ultra原型车能够在纽北赛道后半程,其电池依旧能稳定大功率输出的原因所在。

第五:制动系统,它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讲了吧,尤其是上了赛道,普通车的刹车片可顶不住折腾,之前有人驾驶小米SU7上赛道,结果撞到了墙上,更别说“绿色地狱”纽北了。



小米SU7 Ultra原型车采用了AP Racing前后各六活塞的赛用一体式锻造固定卡钳,再配合最高工作温度大于800℃的赛用制动盘和制动片,以及能量回收系统最大0.6g的减速度,以此为车辆带来了稳定的制动力。这套刹车系统和Ultra有所区别,但从车载看,Ultra在株洲赛车场T4、珠海赛车场T9都有凶悍的刹车表现,我在试车时,对株洲赛车场T4弯道有极大的恐惧,但Ultra依然稳定地刹住来车。

这可能是我最难忘的刹车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SU7 Ultra原型车的最大制动减速度最高可以去到2.36g,100km/h-0制动距离只要25m......夸张吧?

另外,小米SU7 Ultra量产车是标配碳陶瓷制动盘的,而保时捷Taycan选装一套需要8.29万, Model S Plaid则要10.95万,小米直接标配,四舍五入,等于直接为大家赚了10万块。(狗头)

至于底盘方面,小米SU7 Ultra量产车保留了普通的空气弹簧和 CDC,同时还提供了一套倍适登 EVO T1 绞牙减振器可选,不过这是选装,一套需要两万多元,个人建议,直接选绞牙减震器。

这里要说一下,这套倍适登 EVO T1 绞牙减振器,已经不是简单的“取用关系”了,深度开发,几乎是一套全新的,这个不能细说,到发布会的时候应该会着重讲讲。

网友们笑称我玩的是内测服,但真的别再问我小米SU7 Ultra的试驾感受了,签了保密协议还不能说呢!



总之,即使这是一条我很熟悉的赛道(株洲赛道),甚至在这里拿过冠军,但这么大马力的小米SU7 Ultra还是把我开怕了,牛啊马啊的超跑都没它刺激。



正如雷总说的,小米SU7 Ultra这次刷新的赛道成绩,是一次次里程碑式的跨越,更是新传奇的开始。这一串串的数字,我认为是对梦想与坚持的生动诠释,然后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一切都特别美好。多说一句吧,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保时捷历史上被追过很多次,但追赶中大家相互领先。赛车的本质不是打死对方,而是超越自己。



2.15 小米长图文

标题:一文读懂小米SU7 Ultra征服赛道有多难

四川成都天府国际赛道,圈速1'26''741,成为该赛道的最速四门量产车;

湖南株洲国际赛车场,圈速1'41''806,成为该赛道的最速四门量产车;

广东珠海国际赛车场,圈速1'37''758,成为该赛道的最速四门量产车;

上海国际赛车场,正儿八经F1赛道,圈速2'09''944,成为该赛道的最速量产车。









这是继以6分46秒874成绩破了纽北最快四门电车记录之后,小米SU7 Ultra在这几天陆续公布的,关于国内这四条专业汽车赛道的破纪录成绩。(当然,纽北那次是原型车哈)

嗯,看着很强,但是不是真强?网友们有的为小米SU7 Ultra道贺大喊“牛X”,有的质疑:



















好,既然如此,我们先来看看这四个成绩的含金量。因为我参与了株洲赛道的挑战,那就先以这个为例吧。先说定论:非常炸裂。

我给大家一些类比你就清楚我没有胡说了:

一台现代的TCR赛车,在这条赛道大概能做到1分45秒左右,所以你现在有更深了解了,一台民用版的小米SU7 Ultra,是能够跑赢一台专业的职业的TCR赛车的。

而如果我们拿一台兰博基尼GT3赛车相比,它大概能做到1分37左右,也就是说小米SU7 Ultra大概会慢个4秒左右。对比之下,小米SU7 Ultra在株洲赛道的成绩,跟一台GT4差不多。

如果你觉得还是不够有说服力,那其他三条赛道的我也给你找找:

成都天府赛道:

保时捷GT4 RS,圈速是1分33秒383;

宝马M2C,圈速1分36秒828;

本来排在圈速榜第一的宝马M4,圈速是1分30秒109。



珠海赛道:

保时捷992.1 GT3 Cup,它的圈速成绩是1分40秒280;

而奥迪R8 LMS GT3,正儿八经赛车,圈速是1分34秒443;

至于兰博基尼Huracan Super Trofeo EVO,职业车手能够跑出1分35秒左右的成绩。

两条F3级别赛道,一条准F2级别赛道,还有一条全球顶级标准的F1赛道,四条赛道的高潮是上海国际赛车场,此前保时捷在此做出了2分11秒28的圈速,并高调发出海报:



看完小米SU7 Ultra以及和它类比的成绩之后,小米黄色闪电的操控地位,已经坐实,无法撼动。

在征服了流量赛道、销量赛道之后,雷总和他的小米SU7 Ultra这是要征服实打实的赛车赛道了。网友称:可恶,键盘侠都快没有攻击它的角度了(狗头)



当然了,还有网友提问:吴佩,既然你是赛车手,又很了解小米SU7 Ultra,能不能解读解读,它征服赛道到底有多难呢?

要想搞明白这个,我们得先明白第一个问题:是不是随便一辆车都能上赛道?

答案当然是“Yes”,即便是面包车也可以上赛道行驶。但如果要做出一个正常的圈速,那么这台车就必须像赛车一样有极致的性能表现。

简单讲,赛道就是对汽车性能最极致的考验,直线考验马力、尾部考验刹车、弯道考验底盘、长期考验耐久等等。

所以我们可以说,虽然是个车都能上赛道,但真要在赛道上跑出成绩,这里面非常的难!好,我们来看看难点是什么:

让我们从头说起。如果这是一台油车要在赛道跑出好成绩,那发动机就要在全功率状态下运作,基本上是油门怼到底,因为高温、高转速、高负荷等压力,这些对发动机的动力和可靠性都有着极大的考验;那如果是电车,问题会更加严重,众所周知,电机分额定功率和峰值功率,很少有电机能在峰值功率下持续运行,因为发热的缘故,电机能保持1-2分钟的峰值功率运作就已经非常难了,所以很容易出现降功率的情况,这样做就是以免电机过热,致使退磁报废。



聊完动力源我们再聊聊减震器。很多人常聊的改装避震器,其实做专业的赛车上甚至不能被采用,因为赛车的环境太苛刻了,当年我参加CTCC驾驶飞度赛车,避震器十几万元,而后来参加China GT赛事保时捷减震器更是直接可以换一台SU7。

为什么这么贵呢?

众所周知,减震器对车辆操控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激烈的赛道驾驶里面,高速情况下面对颠簸和路肩的冲击,减震器需要频繁地工作;而在急加速、急减速以及高速过弯时,减震器又承受着比平时更大的压缩和回弹力;再有就是持续高负荷的工作,也会让减震器内部油液温度不断上升,油液变稀自然阻尼效果就会变差,尤其在面对赛道这样的耐久性挑战中,减震器分分钟失效都有可能。所以为了应对这些难题,赛车的减震器都是铝合金、钛合金材质的,而且可调阻尼、高效冷却系统、轻量化设计都是必不可少,直接说最高标准,顶级减震器可以去到2万美刀以上,接近RMB 15个W,如果是越野车,那可能更贵。



再聊就是轮胎了。面对专业赛道,专业赛车用的都是全热熔轮胎,而轮胎在赛道激烈驾驶中,也是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高温、高侧向力、高纵向力、高频振动、磨损等环境或可能性。以倍耐力P Zero DHC全热熔轮胎为例,20寸最高要去到850美元/条,约合人民币6100元有多。2019年第一次驾驶保时捷赛车的时候,因为对刹车释放不熟悉,多踩了一秒钟刹车,这台没有ABS的赛车直接报废两条前胎……



跑得快也要刹得住,刹车系统也必须升级,赛车常见的刹车系统有AP racing、brembo、pfc等品牌,一套刹车卡钳、刹车碟和刹车片,在一个周末的损耗大概需要3万……



至于小米SU7 Ultra原型车之所以能在纽北跑出好成绩,并且量产车能夺得国内多条赛道第一,我觉得它主要攻克以下五个难点:

第一:车重,要知道纯电动车底盘装着电池,天生比油车重,需要做到极致的轻量化,所以小米SU7 Ultra 原型车采用系统性的减重方案,不计成本采用“全碳计划”,全车碳纤维使用面积多达15平方米,不仅100%碳纤维全车外覆盖,甚至连电机上的护板,以及制动集风罩也采用了碳纤维,这让它的车重仅为1900kg,比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2220kg)还要轻。



虽然小米SU7 Ultra量产车并没有保留100%碳纤维全车外覆盖,但它在有限的范围内将轻质化做到极致,车内保留了大量碳纤维材料,其中包括碳纤维的方向盘、碳纤维座椅背板、 1.7 平方米的碳顶,以及中控台等17处覆盖了碳纤维,还有车尾搭配了一个大尺寸碳纤维大尾翼材料。

第二:空气动力学,因为车辆经过了减重,但这里不是为了减少风阻,而是为了增加下压力,让轮胎时刻“咬住”路面,让车手在高速过弯的时候更有信心。

例如上海国际赛车场的t7-t8,有空气动力学套件的GT3组别的赛车可以直接加油冲进去,速度越快,风会越把车按在地面上,获得良好的前轮抓地力;而如果开GT4组别赛车,受限于空气动力学套件,无法获得空气下压力,反而需要松一脚油门降低车速才能吃进弯道。



咱们来看一下小米SU7 Ultra 原型车是怎么做的,它是通过特别设计的固定式大尾翼、尾部扩散器、开放式轮拱、前唇、风刀等空气动力学设计,从而减少底部的气流,增加车辆表面的下压力,其共同能带来的最大整车下压力为2145kg,这样能够大幅提升整车在赛道上的操控稳定性,同时也能提升对赛道圈速的重要性。SU7 Ultra很多设计和原型车prototype相似,尤其是网友喜欢的前盖双口,也被保留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理论来讲,车辆获得下压力超过自身重量的话,在极速状态下可瞬间在天花板上倒置驾驶。(这个有点意思哈!)

虽然小米SU7 Ultra 是量产车,但也保留了原型车前脸和尾部的空气套件,例如前部的前铲、气坝、风刀,以及尾部的主动式扩散器,能够带来285kg的下压力,让它在赛道飞驰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下压力咬住地面。

第三:原厂动力,小米SU7 Ultra原型车的电机不仅功率要强劲,还需要有出色的热管理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它在纽北赛道上“全力火开”,能够持久地高负荷工作。如果热管理系统拉胯,电机全力输出几公里就因为发热而降低功率,甚至会出现报废的风险。

这就不得不提到小米自主研发的V8s超级电机了,27200rpm超高转速,这是目前量产电机中最高的,同时还拥有425kW的高功率;如果对这个数据没有概念的话,这么说吧,这里单台电机的性能就能媲美当下V8发动机。而为了解决超高转速带来的离心力对抗问题,小米汽车在电机的转子中也应用了高强度硅钢片,强度960MPa,是普通电机的一倍,可以保证转子在高转速下不会发生变形或解体。



据说当时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可以在纽博格林跑两圈,也就是15分钟左右,它是如何解决电机散热的问题呢?

因为小米在电机中采用了自研的双向立体油冷技术,提升超过50%的散热效率,这让最高温度下降了30℃,非常有效地保证了电机的使用寿命,这就是小米SU7 Ultra原型车能顺利跑完纽博格林,其电机没有因为过热而罢工的原因。

第四:电池性能,它不仅要容量大,重量还要轻,还要有出色的放电能力和散热能力;比如纽北它有177个弯道,车辆既要制动,又要加速,这样频繁地放电情况,需要将电池温度控制在高效温度区间,这就很考验小米汽车的功力了。



而小米SU7 Ultra原型车,用到的是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官方说法是与宁德时代联手研发的赛道专用高性能电池包,再加上小米的CTB一体化电池技术。与此同时,车辆还用到了双方针对电池包散热系统、功率密度提升以及配方定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设计,可支持1330kW最大放电功率、897V峰值电压以及3075W/kg功率密度;再加上这组电池采用更薄的极片设计,能让电池在20%的低电量下仍然能够输出超过800kW的最大功率。

为什么要保持这么大放电功率?如果你把它理解为一个水池子,那么上游的流入一定比下游的消耗更重要,因此1330kW的功率就尤为重要了,如果电池供不上,那么电机功率再强也没用,此外,低电量模式下提供800kW功率,这也是为了确保耐力模式下车辆还有合理的动力表现,相当于是把最后的力量都榨干了来供应电机的输出。

这就是为什么小米SU7 Ultra原型车能够在纽北赛道后半程,其电池依旧能稳定大功率输出的原因所在。

第五:制动系统,它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讲了吧,尤其是上了赛道,普通车的刹车片可顶不住折腾,之前有人驾驶小米SU7上赛道,结果撞到了墙上,更别说“绿色地狱”纽北了。



小米SU7 Ultra原型车采用了AP Racing前后各六活塞的赛用一体式锻造固定卡钳,再配合最高工作温度大于800℃的赛用制动盘和制动片,以及能量回收系统最大0.6g的减速度,以此为车辆带来了稳定的制动力。这套刹车系统和Ultra有所区别,但从车载看,Ultra在株洲赛车场T4、珠海赛车场T9都有凶悍的刹车表现,我在试车时,对株洲赛车场T4弯道有极大的恐惧,但Ultra依然稳定地刹住来车。

这可能是我最难忘的刹车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SU7 Ultra原型车的最大制动减速度最高可以去到2.36g,100km/h-0制动距离只要25m......夸张吧?

另外,小米SU7 Ultra量产车是标配碳陶瓷制动盘的,而保时捷Taycan选装一套需要8.29万, Model S Plaid则要10.95万,小米直接标配,四舍五入,等于直接为大家赚了10万块。(狗头)

至于底盘方面,小米SU7 Ultra量产车保留了普通的空气弹簧和 CDC,同时还提供了一套倍适登 EVO T1 绞牙减振器可选,不过这是选装,一套需要两万多元,个人建议,直接选绞牙减震器。

这里要说一下,这套倍适登 EVO T1 绞牙减振器,已经不是简单的“取用关系”了,深度开发,几乎是一套全新的,这个不能细说,到发布会的时候应该会着重讲讲。

网友们笑称我玩的是内测服,但真的别再问我小米SU7 Ultra的试驾感受了,签了保密协议还不能说呢!



总之,即使这是一条我很熟悉的赛道(株洲赛道),甚至在这里拿过冠军,但这么大马力的小米SU7 Ultra还是把我开怕了,牛啊马啊的超跑都没它刺激。



正如雷总说的,小米SU7 Ultra这次刷新的赛道成绩,是一次次里程碑式的跨越,更是新传奇的开始。这一串串的数字,我认为是对梦想与坚持的生动诠释,然后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一切都特别美好。多说一句吧,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保时捷历史上被追过很多次,但追赶中大家相互领先。赛车的本质不是打死对方,而是超越自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