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在曾头市被带有“史文恭”三个字的毒箭射伤,回到梁山因为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辞世,史文恭从头到尾也没有承认是自己下的手,甚至不知道那支毒箭上有自己的名字。
宋江带领梁山主力二打曾头市,曾涂曾索被梁山好汉杀死后,“曾长官又见折了曾索,烦恼倍增。次日,请史文恭写书投降。史文恭也有八分惧怯,随即写书”。
史文恭的求和信是这样写的:“向日天王率众到来,理合就当归附。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
从史文恭用曾长官名义写的书信中,可以推断史文恭并不知道毒箭出自何人之手,我们再看晁盖中箭过程,也不能不怀疑毒箭射手就藏在跟晁盖夜袭曾头市的十个头领之中。
晁盖这个人,虽然不是个称职的盗魁,但江湖义气还是值得钦佩的,原本林冲要替他带队突袭,但是他却表示:“我不自去,谁肯向前?”
晁盖身先士卒,夜袭的时候走在前面,撤退的时候走在后面,但偏偏就是走在后面的晁盖被“当头一箭”射在了脸上,放箭之人,岂不就在他前面的十个头领之中?如果是史文恭亲自带队阻击,众好汉在火把通明的情况下,岂能看不到那匹照夜玉狮子马?
如果毒箭射手真在这十人当中,我们就得先列出名单了:“晁盖道:‘点十个头领,分二千五百人马入去。十个头领是:刘唐、阮小二、呼延灼、阮小五、欧鹏、阮小七、燕顺、杜迁、宋万、白胜。’”
这十个人当中,跟晁盖有仇的,是摸着天杜迁和云里金刚宋万,这二人原本是白衣秀士王伦的起家班底,在梁山曾坐第二第三把交椅,林冲为晁盖火并王伦,杜迁宋万就像李密杀翟让时的单雄信一样叩首乞命。
单雄信后来在王世充攻打瓦岗军的时候反水,导致李密一败涂地,杜迁宋万要是想学单雄信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伺机报仇,也不是不可能的。
杜迁宋万有作案动机,但却没有胆量和能力,他们的本事,可以用“低微”形容,他们的胆量,也只能说是“微小”,而且有刘唐、白胜、阮氏三雄在旁,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动手。
杜迁宋万有动机没能力,阮氏三雄和刘唐白胜,则是既没有动机也没有能力——他们都是与晁盖智取生辰纲的过命兄弟,看过水浒原著的读者诸君,自然知道白胜有多坚强:“白胜抵赖,死不肯招晁保正等七人。连打三四顿,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府尹喝道:‘告的正主招了赃物,捕人已知是郓城县东溪村晁保正了。你这厮如何赖得过?你快说那六人是谁,便不打你了。’白胜又捱了一歇,打熬不过,只得招道:‘为首的是晁保正。他自同六人来纠合白胜与他挑酒,其实不认得那六人。’”
白胜当然不可能不认识吴用,也不可能不认识阮氏三雄,毕竟他们是曾在一起定计并共同实施的。白胜虽然本事不济,但骨头还是硬的,如果不是府尹点出晁盖姓名职务,他连晁盖都不肯招。
晁盖上了梁山后,并没有忘了白胜:“晁盖与吴用道:‘白胜陷在济州大牢里,我们必须要去救他出来。吴用道:‘兄长不必忧心,白胜的事,可教蓦生人去那里使钱,买上嘱下,松宽他便好脱身。’”
在吴用的运作下,白胜逃出牢笼上梁山,从此再也不愁吃喝,虽然排名不高,但毕竟也是一个有交椅的头领,可比宋江的马仔唐牛儿的处境好多了。
且不说刘唐白胜阮氏三雄跟晁盖有没有过命的交情、刘唐有没有被宋江收买,就是让他们射晁盖,他们也不会拉弓射箭:阮氏三雄是渔夫,白胜是草根,他们上梁山前两弓箭都没摸过,刘唐行走江湖,也不可能背着弓箭,有一把弹弓就算不错了。
这样看起来,刘唐白胜和阮氏三雄,既没有动机也没有能力,而且救晁盖的就是这五个人:“当头乱箭射将来,扑的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却得三阮、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死并将去,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
金圣叹为此还大发感慨:“十个人入去,却偏是五个初聚义人死救出来,生死患难之际,令人酸泪迸下。单写初聚义五人死救晁盖,便显出满山人无不心在宋江,而视晁盖如无也。深文曲笔,妙不可言。”
这样盘点下来,我们已经排除了刘唐、白胜、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等七个人的嫌疑,他们要不就是有动机没能力,要不就是没动机没能力,剩下的三个人,就是双鞭呼延灼、摩云金翅欧鹏、锦毛虎延顺三个人了。
欧鹏和燕顺都是宋江的铁杆粉丝,燕顺可能不擅长射箭,但欧鹏是一定会射箭,因为他原本就是“军户”出身。
军户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元明清三朝更是普遍,一入军户,父死子替,兄亡弟代,世代相袭,习练弓马刀枪,战时奉调出征。
欧鹏可能会射箭,双鞭呼延灼是必然会射箭的,他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原有的军职可能是最高的:汝宁郡都统制,相当于宋朝军区或军分区司令,再加上他是大宋开国名将之后,他小时候的玩具中就有弓箭,长大后镇守一方,不擅长骑马射箭那是不可能的。
要评选梁山忘恩负义小人,双鞭呼延灼和双枪将董平都有资格入选:宋徽宗钦赐踢雪乌骓,高俅帮他打造铁甲连环马,慕容彦达不但收留了兵败出逃的呼延灼,还送给了他一匹大青马,而呼延灼是怎么“报答”这三位“恩人”的,看过水浒原著的读者诸君自然知道。
呼延灼也算“久经沙场”,但是在夜袭曾头市的战斗中,表现得却十分反常:“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处不见了两个僧人,前军不敢行动。看四边路杂难行,又不见有人家。军士却慌起来,报与晁盖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震地,一望都是火把。”
还没等晁盖下令,呼延灼就擅自逃跑,最后他的手下都逃回去了:“带去二千五百人马只剩得一千二三百人,亏得跟著呼延灼的,都回到寨中。”
金圣叹和李卓吾、王望如、李渔、余象斗等人看到的版本中是有这段描述的,有的版本被改成了这样:“呼延灼、燕顺两骑马,死并将去。背后刘唐、白胜救得晁盖上马,三阮、宋万、杜迁水里逃得性命。带入去二千五百人马,只剩得一千二三百人,跟着欧鹏,都回到帐中。”
这种改动,简直就是欲盖弥彰,至于后来的版本为什么如此修改,睿智的读者诸君自然心知肚明。
扑朔迷离的案情,欲盖弥彰的改动,晁盖是不是被史文恭暗箭射伤,读者诸君自有公论,笔者还有三个问题闹不清楚:其一,史文恭有必要在毒箭上留下自损身价和声名的名字吗?其二,为什么中埋伏的梁山好汉,没有看见史文恭那匹抢眼的大白马?其三,如果史文恭知道自己已经跟梁山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还会替曾长官写信向梁山求和吗?
如果这三个问题都有令人信服的解释,我们或许可以说毒箭出自史文恭之手,如果如这三个问题都无法解答,那么射杀晁盖的毒箭杀手,岂不就藏在参加夜袭的十个头领之中?如果杜迁宋万有动机却没本事没胆量,阮氏三雄和刘唐白胜既没有动机也没有能力,那么剩下的三个人中,谁的嫌疑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