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水浒传在历史上有着很高评价,当提到水浒的时候所联想到的就是其中英雄豪杰的侠肝义胆是他们忠义,贯穿水浒的两个字就是“忠义”,虽说梁山上一共有一百零八条好汉,但这一百零八条好汉中,也并非人人都是好汉。
今天要说的就是在后世口中阴险之人——萧让,萧让在宋江被杀后,毫不犹豫地就投靠了蔡京,非但没有被宋江所连累,并且还在蔡京处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官职。
一、圣手书生
在梁山上不是心甘情愿上梁山的好汉那也有不少,其中像卢俊义等因家破人亡不得不上梁山的,还有一些就是有能力的小人物,因为梁山看重了他们身上的能力是以强迫他们上梁山。萧让就是这后面一种,被强迫上梁山的。
要是说到萧让怎么被逼上梁山还要从宋江在浔阳楼所做的惊世骇俗之事说起。不知是酒喝多了,还是他真的有此意,宋江在酒后竟然写下了反词。之前的罪行不足以致命,这下宋江就不用挣扎了,直接就是死罪。
经过黄文炳的告发,知府直接就将宋江判处了死刑,值得一说的是这知府和蔡京关系亲近,他当即写了一封信给蔡京,询问应该怎么处置宋江。就是这样凑巧,这一封信在送到蔡京手中之前就已经被梁山给截获了。
这一封信很快就被送到了吴用处,毕竟整个梁山也找不出比吴用还聪明的人了。在看到这一封书信后吴用就想到了一个人——萧让。
吴用和萧让是旧识,两人当时是在济州城相识的,萧让有一个高超技艺,那就是他会写百家字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他有一个“圣手书生”的外号。
吴用当即就想利用萧让将宋江给救出来,值得一说的是在吴用的介绍中还说了这样一句话,此人擅长使枪弄棒。萧让不仅是有这样一身好手艺,并且还精通武艺,这样的人才也是很难得的。
但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在萧让上了梁山后,他是十分低调的,几乎是没有什么存在感,这一点也是值得思考的。
对于他的武艺书中也有相关的描述,那还是在清风山的时候,此时的萧让和金大坚两人遇到了王矮虎,王矮虎手中整整有四十余人,要是放在一般书生的身上早就被吓坏了。但是萧让不仅没有被吓坏,并且也没有丝毫惧怕之意。
即使是王矮虎的手中有几十个人,但依旧没有在萧让和金大坚的手中讨得好处,通过这也能够看出萧让的武功是很高的。这样高的武艺在梁山上也能给予梁山好汉很多的帮助,遗憾的是在梁山之后的斗争中极少看到萧让出手,在这不由地让人怀疑萧让就是故意为之。
众所周知之后梁山也是遇到过不少困境的,在这些困境中若是萧让愿意出手那完全就是一个巨大的助力,但萧让好像就是来梁山混日子的,对于梁山的打打杀杀他都不在意,打祝家庄也是梁山遇到的一大困境。
若是有人说不过就是大祝家庄也不值得萧让出手,那之后的和朝廷的对抗就是决定生死的了,这种生死存亡关头难道还不值得萧让出手吗?事实正是如此,即使是在这样紧张的关头萧让依旧没有出手。
当然也不能说萧让在梁山上毫无用处,在梁山上他还是做出了很多贡献的,在攻打祝家庄的时候,虽说萧让没有在武力上提供帮助。但是孙立能够成功地进入到祝家庄并且深受信任正是因为萧让。
萧让根据吴用所说,制作了一封假的文书,这不孙立在去到祝家庄的时候正是带着这一封文书才让他被信任,以完成之后的大计。
二、萧让的思考
整个梁山的转折点就是招安,当然这也是萧让一生的一个转折点,随着梁山势力的不断壮大,朝廷也意识到了他们存在的弊端。
在征战无果后,朝廷选择了招安,此时的梁山也针对招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其中当然是有坚定反对派的,就像鲁智深、武松等人。不过这两人的反对是没有丝毫作用的,因为梁山的首领宋江他对招安是赞同态度,甚至能说宋江是招安坚定的支持者。
此时的梁山也分为了几派,分别是支持招安的反对招安,和顺遇而安。萧让显然是这最后一种,但是和其他人不一样,虽说他也是丝毫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在他的心中却有自己的深思。
毕竟和宋江这种立誓要回到朝廷的人不同,本就是生活在乡野的萧让,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自身。并且萧让这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对于国家的忠义和在体制内工作过的宋江、延灼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萧让也是切实地感受到整个国家在大宋的统治之下是什么样子,即使他们接受了招安,但依旧不能改变当前腐败的朝堂,甚至还会助纣为虐。他们原本就是草寇,去到朝廷后,朝廷对他们真的是毫无防备之心吗,这些人真的适合在官场生存下去吗?
当然最终梁山众人还是接受了招安,并且为了朝廷南征北战,死伤惨重。虽说回到朝廷后得到了嘉奖,但这荣誉并没有持续很久,身为首领的宋江就被一杯毒酒给杀死了。
宋江被杀后,众人都陷入了悲痛之中,就在此时萧让接到了蔡京递来的橄榄枝,蔡京对他的才华很是赏识,于是就让他去当一个门馆先生。
他的这一行为也让很多好汉感到不齿,毕竟在他们的眼中蔡京就是奸臣,是导致北宋末年灾难的凶手之一,但现在萧让却助纣为虐为这样的奸臣办事,可不就是背弃了兄弟情义背叛了梁山好汉们。
三、选择
当梁山好汉深思萧让在梁山上的举措后就能够发现他的阴险之处,上文也说到了萧让和秦明等好汉一样是被逼迫上梁山的,但这些人在上了梁山后即使心有不甘也会为梁山尽自己的一份力。
林冲、武松和鲁智深是不赞同招安的,但在回归朝廷后他们依旧愿意为梁山乃至朝廷效力,和他们相比萧让就不是这样的,甚至能说从始至终他都是将自己视为一个局外人,他本就是被逼上梁山的,即使是在梁山生活很久,但对梁山他始终是没有归属感的。
他对梁山未来走向甚至是一种冷漠的态度,这也是为什么在面对招安一事上他没有自己想法的原因。最初他选择留在梁山并且答应为梁山做事,除了梁山的逼迫外,最开始梁山也是能够保全他的。
招安之后就不是这样的了,在梁山那一亩三分地中,萧让能够保全自身,当下他也意识到了跟随梁山是不能有更好的选择,即使是宋江在朝廷面前都是毫无还手之力的,更不要说他们了。
就像是当年看透了宋江的伪善一样,宋江虽说在外面有一个仁义的好名声,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根本就配不上这两个字,看看梁山上多少人因为他家破人亡。接受招安后他也能够看出朝廷就是在利用他们,并且他也没有宋江对朝廷盲目的服从。
其实在宋江大胜而归的时候萧让依旧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寻找出路了,也就是在此时蔡京给他递来了橄榄枝,既然蔡京已经注意到他想走是不可能的,并且有了蔡京的庇佑他怎么也能保全自身,这不他毫不犹豫就选择了蔡京。
结语
但若是站在萧让的角度,对他的行为也是能够解释的,毕竟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在权力生命和道义面前,会选择哪一个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