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水浒传》,老是纠结林冲、关胜谁更厉害,史文恭、卢俊义谁是第一。直到看完《说岳全传》,才感到这样的比较,实在是有点小家子气,就好像是在蟋蟀里面拔将军。从《说岳》里面随便拎出一个高手,比如第四梯队的岳飞、杨再兴,放到《水浒》中都堪称战力天花板,就更不用说“战神”高宠了。

古典小说中的战力,一般是由两个方面来决定的,一方面是武功招式,另一方面是力量强度,《说岳》强化了力量因素对于战力的影响,在绝对力量面前什么武功招式都是没用的。比如关铃战山狮驼,有数千斤膂力的山狮驼,一连十几镗,打得关铃毫无还手之力。



相比于《水浒》来说,《说岳》中的武将力量之强悍,到了我们无法理解的程度。最让我们惊叹的当然是高宠,一个人连挑十一辆铁滑车,铁滑车直冲而下,高宠能将它挑过头顶,其力量保守估计也要有几千斤。而且,《说岳》中有几千斤膂力的并不止一个,粘得力、山狮驼、土德豹都有几千斤力量。

反观《水浒》,力量最大的当属鲁智深,最经典的场面是“倒拔垂杨柳”,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力量也是堪比挖掘机的存在。但实际上,鲁智深的力量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因为仔细考察原文中的描述会发现,鲁智深拔的白杨树而非柳树。白杨树的根系比较浅,书中又没有说明树的粗细,鲁智深在拔的时候也是仔细考量了一番,说明那棵白杨树并不是很粗。

《水浒》中的武功与力量都偏向于写实,所以,鲁智深的力量大虽然不假,但尚在我们可以理解的范围内,如果以数据来量化,估计最高也就在一千斤左右,和《说岳》中的陆文龙力量相当。鲁智深的水磨禅杖重六十二斤,而《说岳》高手的武器,动辄百十来斤,就连岳云和关铃的武器也有八十二斤之重。所以,相比于《说岳》中的力量而言,《水浒》中好汉的力量可以忽略不提。



说实话,看到《说岳》中对力量的描写时,我是表示无法理解的,认为钱彩吹牛实在是有些没谱了。但饶是如此,钱彩自己还是有所收敛的,他安排高宠让铁滑车压死,算是对这种无法理解的力量有了个交代。

直到看到了《说唐全传》,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钱彩还是太保守了啊!如果《说岳》中的力量,是让我们无法理解的程度,那么《说唐》中的力量,就已经达到了我们无法想象的程度。

从《说唐》中随便拎出来个高手,力量就可以碾压高宠、山狮驼,在《说岳》就可以称得上战力天花板。比如雄阔海,使两柄板斧,重一百六十斤,两臂有万斤气力。就连伍云召的家人伍保,都使一对二百四十斤的铁锤,力量恐怕也不低于万斤。



《说唐》中对于力量的描写,最精彩的场面之一,就是宇文成都李元霸举金狮子。午门外的金狮子重三千斤,宇文成都一手托着腰,一手抵住狮子脚,就举了起来。一步一步走到殿上,又举了出去,放在原处。作为大隋第二高手,宇文成都的力量要在雄阔海之上,力量恐怕要远高于一万斤。

然而饶是如此,在第一高手李元霸面前,宇文成都还是不够看,就力量而言犹如孩童。李元霸力大无穷,两柄铁锤重八百斤,生的力大无穷。他伸出一只手臂,宇文成都用尽全力,却难以扯动分毫。

李元霸举金狮子的时候,左手提起一个,右手提起一个,一齐举起,走上大殿。在殿上举上举下十数遍,六千斤的金狮子,他就像是在健身房里举哑铃一样轻松。

和宇文成都交战之时,李元霸根本没有出手,只是招架了两招,就将宇文成都震得两手出血,连镏金镗都险些打断。与裴元庆交手的时候,李元霸仅仅用了三锤,裴元庆就招架不住。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人合战李元霸,李元霸只用了一锤,撞着三般兵器,将三员大将的虎口都震开了。



在《说岳》之中,也有将虎口震裂的场景,那是粘得力和牛皋交手之时,粘得力一锤将牛皋虎口震裂,但牛皋和雄阔海等人显然是天壤之别,以牛皋的实力在《说唐》中顶多是个大喽啰的水平。

李元霸的实力,不论是武功还是力量,在《说唐》之中都是顶尖的,论力量至少要有两万斤。高宠的力量比粘得力高不了太多,一招将牛皋虎口震裂的实力是有的,但对战郑怀的时候,仅仅是将郑怀杀得“浑身冒汗”而已。《说岳》中武将力量的天花板,上限应该也就是几千斤,所以高宠的力量连雄阔海都比不上,就更不要说裴元庆、宇文成都了。

以裴元庆、宇文成都的实力,在李元霸手下走不过三个回合,而如果换作是高宠,恐怕连一个回合都招架不住。《水浒》英雄就更不用说了,史文恭、林冲之流,也就是比单雄信强一点,恐怕连秦琼都比不上。



《说唐》中的李元霸,是真正战神一样的存在,超出了我们对人类战力的想象,甘泉关打破十八家一百八十万大军,凡间根本没有人能降服他,只有天雷才能收了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