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崇福镇,一个听起来就很“福气”的地方,其实是浙江桐乡的一个千年古镇。

这里因京杭大运河而兴盛,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热闹的现代生活。如果你想来一场古镇之旅,崇福绝对是个宝藏目的地!

必打卡的三大景点

南宋诗人陆游途经崇德时,曾留下“烟波江上客帆轻,古县崇德旧有名”的诗句。

崇福最早设镇至今已经1100多年,公元938年,吴越王置崇德县,县治就在崇福。到1958年崇德、桐乡二县合并,崇福镇才结束千年县治历史。

赵宋南渡迁都杭州后,不少官宦世家迁居于此,崇福开始了一波新的发展与繁荣。

来崇福镇,有三个打卡地不能错过。

横街历史文化街区

横街古街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街区之一,全长约350米,石板路宽不足四米,两侧古宅林立,至今仍保持着清代街市风貌。


这里最特别的是它的布局,横街的主街呈东西走向,向南北方还伸出许多巷弄,路面狭窄,一般只有二三米宽,空中俯瞰,街弄纵横交错,房屋鳞次栉比,弄里套弄,街中串街,恰如崇福镇曾经“七十二条半弄”的景象。



横街自宋、元两代开始形成,明清时期成为崇福镇的商业中心。清末,崇福镇的皮毛加工业达到鼎盛,南来北往的客商在此汇聚,遍布衣庄当房、皮货商铺、茶馆酒楼和手工作坊。同时,这里也是名门望族和名士乡贤的聚居地,历代名人辈出,在横街漫步,短短几百米,就能见到明末清初思想家吕留良、晚清画家吴滔、近代诗人徐自华、中科院院士程庆国等人的故居。

浙北唯一保存完好的孔庙

崇德孔庙建于北宋元祐年间,这让崇福逐渐成为了浙北的儒学文化中心,也是浙北唯一保存完好的孔庙。


这里的设计特别有意思:文璧巽塔像笔、仓沐桥像墨、曾经庙前的屏风是纸(现已不存)、荷花池像砚台,处处体现着文房四宝的意象。


文璧巽塔


仓沐桥与和荷花池

这其中,文璧巽塔最厉害,是明嘉靖时建的,最初有三座塔,按八卦之象分别命名为坤、离、巽。到清道光年间,坤塔和离塔因长期风化而坍塌,现在的文璧巽塔是清咸丰三年重建的,塔身还刻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国内唯一一座镇属中山公园

崇福孔庙所处的中山公园,是1933年在孔庙基础上修建的,2019年重新修缮。

在中国,似乎每个城市都有座“中山公园”,不过镇属的就崇福一家,整座公园小巧精致,满目清气,四季常青,是当地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皮草大世界:买皮草的绝佳去处

崇福镇不仅是历史文化名镇,还是“中国裘皮半壁江山”的所在地。


崇福当地产皮草吗?除了一些湖羊皮毛,不产。

有干皮草行业的传统吗?除了南宋有条硝皮弄,留下一些传统手艺,好像再没多少渊源。

但崇福人从给衣服做配饰、做毛领开始,没资源就创造资源,没技术就去学技术,没市场就去开拓市场,硬生生在这个非原产地打造出了一个年产值上百亿的产业集群。


中国·崇福皮草大世界是崇福的现代传奇,这里有300多家店铺,几乎每家店背后都有一个源头工厂,价格特别实惠。


走进皮草大世界和皮毛原料市场,你会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这里堆满了各种皮毛原料,挂满了华丽的皮草服装。羊羔毛外套两三百元就能买到,水貂毛、狐狸毛、貉子毛的服装,几百元到一千多元就能拿下。

小众打卡地:食虫植物基地和蓝印花布厂

“小虫草堂”是国内最大的食虫植物基地,在崇福镇郊的农创园,里面都是奇奇怪怪、爱吃肉的诡异植物。



比如捕蝇草,植物大战僵尸中大嘴花的原型,叶子像牙齿一般,能迅速合起来抓住昆虫。


捕蝇草

瓶子草,细长的茎叶会分泌吸引昆虫的甜蜜粘液,虫子一吃就“醉”,再也爬不出来。


瓶子草

猪笼草,大肚子里装满消化液,最大的甚至可以吃掉青蛙、蜥蜴。



猪笼草

小虫草堂的负责人叫刘国明,绰号“小虫”。取这么个绰号,是他觉得自己就像是掉进食虫草里的虫子,“再也逃不出来了”。


“小虫”创建了国内食虫植物领域最具权威的专业网站,编写了《食虫植物百科》,国内市场上几乎一半的食虫植物中文译名都是由他翻译的。

如果你也是同好之人,这里绝对是要去拜一下码头的。

蓝茂丰印花布厂在崇福孔庙附近的小巷子里。

蓝草、石灰、棉布——这些寻常之物化作最具江南风韵的蓝印花布。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继明,73岁仍坚守着刻版、刮浆、染色的古法工序。


在蓝茂丰印花布厂,你可以看到传统的制作工艺:刻刀在刷过桐油的纸版上凿出图案,用黄豆粉和石灰调制防染浆,经过传统的靛蓝染色工艺,竹竿高挑的蓝印花布随风轻扬……拍照绝对出

最后就是别忘记买几盆食虫草或蓝印花布手工艺品,这都是这座小镇能带给你的独特伴手礼。

崇福美食:一碗面 几块糕 满满烟火气

崇福的烟火气,最终要凝结在一碗酥羊大面中。

我去的是美忠面馆,老板三十年守着一口铁锅,里面的湖羊肉炖足三小时,皮肉酥烂,羊汤浓稠挂唇。

当地老吃客的吃法是:先吃肉,后溜面,末了刮油茶解腻,仪式感拉满,全套打完才算满足。


横街的老字号糕点铺也值得一去。

徐氏的“金镶玉嵌”蛋糕裹着年糕麻糍,甜而不腻。



田氏的松花糕撒满松花粉;雪饺裹着糖粉,像雪花一样纷纷落下。


松花糕



雪饺

3元一枚的糕点,淳朴实惠,让人恍若穿越至“市廛烟火,扑人眉宇”的旧时光。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蒋伟杰 申佩琦

编辑 肖旭

审核 罗祎 王晨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