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本报记者 苏强摄


宜居的小区环境。


七台河市新兴区兴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老餐厅。


哈尔滨都市圈环线北环永源至双井段工程项目松花江特大桥施工现场。


改建完工的铁力站。

□本报记者 吴利红 李播 赵一诺 杨惠暄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过去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幸福龙江扎实推进,2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一个个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六项计划” 稳就业扩就业

“我和见习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了。非常感谢人社部门为我推荐见习单位,提供职业指导,让我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说起求职的经历,2024届高校毕业生小刘言语中充满感激。

2024年,省政府把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农民工培训和权益保障列为民生实事。我省大力实施“六项计划”,加快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实现新增就业37.7万人,绘好高质量充分就业“幸福底色”。

实施“政策拓展计划”扩就业,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意见,细化支持驻省央企、民营经济等系列政策措施,使用就业补助资金24.9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5亿元。实施“动能培育计划”稳就业,开展先进制造业促就业、援企稳岗护航发展等行动,组织2174名“人社服务专员”入企服务3.9万次,落实降费率、稳岗返还等政策为企业减负51.3亿元,稳定岗位189.1万个。实施“技能提升计划”助就业,深入实施“技能龙江”行动,推进农民工技能素质提升工程等专项培训,推行培训后就业和取证为导向的差异化补贴机制,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4万人次。实施“帮扶兜底计划”保就业,出台高校毕业生来省留省就业14条等政策措施,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帮扶就业率达98.5%。开展“情暖农民工、就业促增收”专项行动,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实现脱贫人口务工就业20.8万人。实施“服务升级计划”促就业,建设省级数字就业指挥中心,依托线上“就在龙江”“零工之家”智慧就业平台,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330个、零工市场323个、“充分就业社区”基层服务网点2800个;举办东北三省一区大型招聘活动月等活动1.2万场次,发布岗位需求175万人。实施“权益保障计划”安就业,推动“裁审衔接”和“人工智能+调解仲裁”2项工作获批国家试点,组织开展治理欠薪专项行动,推动欠薪案件动态清零。

扩优提质 提升教育水平

2024年,我省以“扩优提质”为核心,全力推进教育改革,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为建设教育强省筑牢根基。

全省在基础教育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等,新增普惠园92所、一类园305所,义务教育学校新增131所,学前教育学位3.08万个、义务教育学位8.51万个、普通高中学位0.64万个。同时,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成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省、市、县三级联盟,通过“以强带弱、以镇带村”模式,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在数字赋能方面,我省启动中小学校“云帮扶”项目,利用数字化技术打破地域限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边境地区输送,覆盖边境地区中小学校56%。哈尔滨市虹桥第一小学通过跨空间互动课堂,实现了与密山市实验小学的同步教学,为孩子们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学习兴趣。同时,全省打响边境县教师能力素质提升“三年会战”,为边境县打造标准化教师发展机构和样板校,全面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

我省还坚持以“五育并举”为本,创新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省全面推进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实施“红扣子”工程,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大庆市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佳木斯市打造大思政课育人生态,牡丹江市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政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格局。此外,举办全省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启动“百万青少年冰雪季”活动,深挖冰雪资源,让教育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协同发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社会救助 解决急难愁盼

“现在政策主动找上门,点点手机就能办救助,日子更有盼头了!”新春佳节,海伦市低保边缘户李福全道出了困难群众的心声。2024年,我省民政部门以创新举措织密民生保障网,让26.71万困难群众在寒冬里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2024年,我省在社会救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民政部门率先出台了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推动救助政策扩围增效,有效保障了140余万低保、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专项救助范围由5类扩大至11类,涵盖了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此外,还落实了多项惠民举措,如“单人保”、低保渐退、刚性支出扣减等,城乡低保标准也分别提高了3%和7%。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民政部门将数字民政纳入全省数字政府体系,实现了17个中省直部门、23家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共享。通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将270余万人纳入监测范围,运用大数据和网格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监测、预警、帮扶的闭环工作机制。这种“政策找人”的方式,极大地解决了困难群众的急难问题。

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发挥牵头作用,创新性地推出了“社会救助一件事”办理服务。这一服务涵盖了基本生活救助、教育、医疗、住建等47个社会救助事项,实现联办模式,救助合力得到了明显增强。鸡西市恒山区的王大姐就是受益人之一。她平时靠拾荒独自生活,因头脑不清、语言混乱而生活困难。社区在走访排查中发现后,立即实施了帮办代办服务,主动协调养老院安置她,并帮她申办低收入人口手续。通过“社会救助一件事”办理服务,王大姐不仅第一时间纳入了低保,还及时获得了临时救助、取暖救助、电费补贴等多项救助政策。同时,医保、住建等部门也同步联动,为她办理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廉租房补贴,生活各方面都有了保障。

如今,我省的困难群众在申请社会救助时,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减少了奔波和重复申请,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交通先行 提速城乡发展

今年春节期间,汤原县吉祥乡华丰村村民特别高兴,去年新修的农村公路为出行带来极大方便。“家门前新修的农村路四通八达,去哪里都不犯愁了。”去年汤原县新建农村公路49.3公里,受益3个乡镇9个村屯,受益人口2.8万余人。

去年我省开工建设农村公路6060公里,危桥改造556座,持续提升国省干线公路质量。我省干线公路国评排名创历史最好水平。吉黑、绥大、铁科三条高速公路交工通车,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

省交通运输厅积极构建公路、民航、高铁等立体交通网络,让百姓出行更加便捷通畅……

冬日里的亚雪公路上,旅游车、运动员的训练车、物流车等车辆往来行驶。公路上的百年古树驿站、巅峰龙江1370海拔最高点、雪国之境观景平台、4段音乐公路等景观节点,成为中外游客的打卡地。

亚雪公路是亚冬会雪上竞技比赛场地重要通道,省交通运输厅全力加快推进公路建设,去年10月亚雪公路改造项目提前交工通车,打造了一条集旅游服务设施完善、自驾体验舒适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级“雪”文化主题旅游公路。

哈尔滨机场东二跑道提前交工投用,成为东北地区首个拥有双跑道的机场,列为全国十大国际航空枢纽。去年哈尔滨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379.8万人次,继续保持东北第一。新开通哈尔滨至曼谷、香港等客运航线,对俄远东客运航线7条,数量居全国第一。新开通12条省内支线机场串飞航线,架起冰城尔滨、神州北极、华夏东极等重点旅游城市直连直通的空中桥梁,极大方便游客出行。

哈尔滨至伊春高铁、哈尔滨都市圈环线、鹤伊、五嫩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计划,黑河公路大桥跨境客运班线开通运营。我省累计建成县级配送中心35个、村级快递服务点8350个,农村寄递物流体系不断助力乡村振兴。

完善设施 建设美好家园

我省住建部门紧盯“好房子”“好小区”建设目标,倾力推进宜居小区、美好家园建设,不断提升百姓的宜居感、幸福感。

今年春节,住在牡丹江市滨江花园小区的李先生说:“去年供热管网改造后,这个供热期,室温在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小孙女在屋里穿着线衣线裤跑来跑去的,可开心了。”

去年牡丹江市住建部门结合市区部分地下管网建设年代较早、设计标准偏低问题,科学施工,逐步消除超期服役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地下管网。改造供水管网130公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市区完成排水管网改造103.02公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高。燃气管网改造13.5公里,高层2.81万户实现管道天然气全覆盖;供热管网改造7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50万平方米,保障居民温暖过冬。

去年全省新建改造地下管网4216公里,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新建改造供水管网590公里、排水管网1770公里,改造老旧燃气管网1201公里,供热管网655公里,市政设施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好房子”有了,建设“好小区”也至关重要。

每天中午,住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柒零捌零小区的张大爷都要到院里遛弯,和邻居们聊聊天。“房子入住十年了,物业部门每年都对小区供水供暖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用水方便、屋子暖和,小区环境也很美。”张大爷笑着说,住在这样的小区里,心里舒坦。

哈尔滨市南岗区柒零捌零小区是全国“美好家园”典型,由黑龙江欣汇龙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该物业公司不断完善服务体系、落实精细化管理,通过全民参与、协同共治等举措,小区服务品质持续提升。

去年省住建厅在全省广泛开展“美好家园”创建行动。经评选,20个小区被评为省级“美好家园”小区,5个小区被住建部评为全国“美好家园”典型案例。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