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甘泉路街道的新沪小区,是一个充满着年代感的老旧社区,居民们彼此熟悉,日常的寒暄问候、互助关怀,让这里处处弥漫着温馨和睦的生活氛围。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沪小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小区内的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部分基础设施已显老化,如楼道照明不足、路面破损等,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更为棘手的是,小区内的堆物现象较为普遍,这不仅影响了小区的整体美观,还阻塞了消防通道,埋下了安全隐患。此外,飞线充电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居民对方便实惠的公共充电设施需求与日俱增。


更新后的楼道墙面

为此,新沪居民区充分依靠党建网格的强大力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力求使楼组换新颜,开启社区发展的全新篇章。

多管齐下,唱响治理焕新三部曲

党建引领,织密自治组织网络。在居民区党总支的领导下,精心构建了“居委会—楼组长—志愿者”三级自治网络,为楼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明确的指导方向。党员干部们以身作则,冲锋在前,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在职党员 “双报到” 制度,让在职党员们在工作之余,回到社区,为社区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开展党员家庭“亮身份”活动,做到党员身份明、责任明,引导广大党员成为“美丽楼组”的示范和表率,在楼组创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文化浸润,汇聚居民共建合力。鼓励楼组居民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努力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楼组文化。以 “家训带楼训、家风带楼风” 为切入点,将楼组创建与 “新时代文明家庭” 创建紧密结合,深入挖掘社区中的 “最美身边人”,讲述他们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传递正能量。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青年力量积极参与到 “美丽楼组” 的建设中来,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更新后的楼道墙面

骨干培育,夯实自治能力根基。注重选拔和培养优秀的楼组长,将那些责任心强、处事公正、富有奉献精神的居民纳入楼组长队伍。为了提升楼组长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定期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召开楼组长例会,让楼组长们有机会交流工作心得、分享经验教训、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还会组织楼组长们到其他优秀社区进行参观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创新驱动,奏响社区发展新乐章

党建领航,靶向发力解难题。居民区党支部深入楼组,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为楼组建设提供了精准的方向指引。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楼组座谈会,邀请居民代表、专业人士等共同参与,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明确楼组改造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实施方案。以595弄10号楼组为例,党支部积极引导居民共同参与到公共区域堆物的清理工作中,并引入了绿化美化项目。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居民们齐心协力,不仅清理了堆积多年的杂物,还在楼前屋后种上了花草树木,使得楼组环境焕然一新。

文化共建,激发社区内生动力。小区在推进美丽楼组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将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切入点,注重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通过在小区内张贴精美的宣传海报、举办温馨的楼组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楼组文化建设能够真正贴近民心、反映民意。居民们纷纷积极响应,踊跃提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共同参与到楼组文化墙的设计和楼组公约的制定中来。这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模式,不仅丰富了楼组文化的内涵和形式,还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了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培训赋能,志愿引领新风尚

小区高度重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通过开设系统的培训课程、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志愿者们在经过专业的培训后,迅速成长为楼组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楼组的日常管理、环境维护、邻里调解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清晨的垃圾分类监督现场,还是在夜晚的安全巡逻队伍中,都能看到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为了社区治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一步推动了楼组治理水平的提升。

来源:上海普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