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十九回里有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插曲:宝玉的小跟班茗烟在宁国府里,和贾珍的丫鬟万儿光天化日之下"干那警幻所训之事"。这情节乍看像个小黄段子,细品却是曹雪芹埋下的重磅炸弹。
先看原文怎么写的:宝玉在宁国府看戏觉得没劲,溜达到一间书房,撞见茗烟"按着个女孩子,也干那警幻所训之事"。宝玉一脚踹门进去,茗烟吓得跪地求饶。
宝玉非但没生气,反而问那女孩儿多大了,茗烟连人家年龄都不知道,只记得“他母亲养他的时节做了个梦,梦见得了一匹锦,上面是五色富贵不断头卍字的花样,所以他的名字叫作卍儿。”宝玉听了便笑道:“真也新奇,想必他将来有些造化。”
这段描写妙就妙在它的荒诞感。茗烟连对方姓名年龄都不清楚就敢胡来,主子撞见了还嘻嘻哈哈看热闹,这种主仆之间毫无规矩的状态,恰是贾府败落的显微镜切片。
一、荒唐事里的正经门道
1. 主仆界限的崩塌
宝玉作为主子,撞见自己的小厮在别人家乱搞,第一反应不是管教而是好奇八卦。
他不但不训斥,还煞有兴趣问起人家年龄名字,活脱脱现代吃瓜群众现场。
这种主不主、仆不仆的混乱,暗示着整个贵族体系的溃烂。
2. 贾珍治家的失败
宁国府在贾珍手里早就成了"除了门口两个石狮子干净"的所在。
连叔伯家的小厮都能在自家书房乱搞,可见宁国府的管理形同虚设。
贾珍和儿媳秦可卿的丑闻,在这里也隐约可见端倪。
3. 底层人物的生存智慧
茗烟敢在宁国府乱来,恰恰说明这些小人物的精明——他知道在混乱的宁国府更容易钻空子。
正如兴儿评价宁府时说的:"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管的着三不着两的。"
二、茗烟与莺儿:干亲背后的暗线
后来薛宝钗的丫鬟莺儿认了茗烟的娘叶老妈做干娘,这看似寻常的亲戚关系,实则大有文章。
1. 利益编织的关系网
叶老妈是茗烟的亲妈,茗烟是宝玉最得力的小厮,莺儿是宝钗的心腹。这种干亲关系实则是王夫人派系与薛家势力的暗中勾连。
就像贾芸认宝玉做干爹,小红攀附王熙凤,底层人物都在搭建自己的关系网。
2. 曹公的草蛇灰线
虽然书中没明写茗烟与莺儿有私情,但处处留着伏笔。
第三十五回莺儿给宝玉打络子时,宝玉和她打情骂俏,莺儿还尽力的说起宝钗有何等好处。
要不是宝钗适而可止的出现,两人还不知道能说出些啥话来。
茗烟作为宝玉的小跟班,最会揣摩宝玉心思的小厮,这种暗线颇值得玩味。
3. 命运的反讽
万儿事件里宝玉问起丫头的名字,很是轻佻,而后来莺儿却又郑重其事的认干娘,这种对比也很明显。
一个随随便便问名调笑,说丫头有造化;一个正儿八经结亲,看似规矩了,实则都是贵族体制下的畸形产物。
就像探春说的:"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三、小人物的大文章
曹雪芹写这些"不正经"的情节,实则在下一盘大棋:
1. 贵族衰败的预警灯
秦可卿葬礼上"压地银山"的排场,与书房里小厮丫鬟的苟且,构成荒诞的蒙太奇。
正如冷子兴说的:"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2. 人性真实的解剖刀
在礼教森严的贾府,茗烟这类小人物反而活得最真实。他们不像主子们要端着架子,反而展现出赤裸裸的人性欲望。
这种对比恰如贾母批评才子佳人小说时说的:"编的连影儿都没有了。"
3. 命运齿轮的润滑油
万儿事件后不久,茗烟就带宝玉去郊外祭奠金钏儿,这种从荒唐到深情的转变,暗示着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就像脂砚斋批语说的:"写茗烟则活现一机灵小厮。"
至于茗烟会不会对莺儿下手,曹公其实早有暗示。第五十六回平儿说过:"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心,终究是回那边屋里去的。"
茗烟作为宝玉的贴身小厮,未来注定要跟着宝玉。而宝钗最终嫁给了宝玉,莺儿作为陪嫁丫鬟,与茗烟肯定会产生密切的交集。
以曹公的笔力,他当然不会直白的去写落俗套的偷情戏码,更多的真相他留给了读者们自行去思考。
《红楼梦》最妙处,在于它用小人物和小事情的风波去映照天地巨变。
茗烟的荒唐事,就像大观园假山上的一块松动的石头,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是山雨欲来的先兆。
当我们笑话这些小人物时,忽然想起贾府那些主子们何尝不是在更大的荒唐戏中狂欢?正如那副对联写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