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成都造”《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突破10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百亿票房电影。这不仅是中国动画电影工业的里程碑,数字背后,更是成都这座城市在文创与影视产业中悄然崛起的缩影。
从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横空出世,到如今《哪吒2》票房破百亿,导演饺子与其团队所在的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可豆”),始终是这场奇迹的核心推手,而围绕这家公司展开的,是成都近年来快速构建的动画产业链、蓬勃的人才储备,以及从政策到市场的全方位支持。
《哪吒2》何以“成都造”?成都影视文创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如何?
连日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多家与《哪吒2》相关的制作公司以及专业人士,深度解码《哪吒2》背后的成都文创影视产业。
“死磕”出来的百亿票房
“这部电影后劲太大了!”成都影迷刘女士已经三刷了《哪吒2》,从普通厅到IMAX厅,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哪吒2》上映以来,影院火爆程度空前。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成都各大影院几乎场场爆满。
《哪吒2》上映掀起观影热潮,成都也俨然变成了一座“哪吒”之城,环球中心的巨幅哪吒海报、交子大道的哪吒雕塑成了网友们的打卡地。2月12日晚,成都的城市地标天府双塔LED屏幕上,打出了“热烈祝贺成都造动画电影《哪吒2》票房破95亿”的字样,引得不少市民和游客打卡留念。
天府双塔
光鲜的背后是无数个“死磕”的日夜。事实上,《哪吒1》的制作就已历经多年打磨,剧本创作耗时两年,制作周期长达三年,哪吒的形象历经100多个版本的迭代。《哪吒1》大火之后,饺子又带着团队闭关五年死磕续作。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哪吒从天而降,落地时扬起的尘土特效“死磕”了很久才通过。“导演对灰尘的要求反反复复进行修改反馈,包括灰尘翻滚的速度、强弱以及大小都需要达到最完美的程度,反复修改几十版后才得以通过。”成都云海天聚创始人韩云龙回忆起《哪吒2》的制作过程时,仍忍不住感叹。
创作过程中,类似“死磕”细节贯穿始终,甚至耗时超过三年的镜头也不在少数。尤其是最后的大决战中的几个重量级镜头,例如剔骨削肉场景,既要震撼观众又不能血腥,还得兼具凄美感,最初想用特效解决但失败了,只能靠动画师人工手调;天元鼎端龙宫的场景,直径3-4公里的鼎壁上无数骷髅头,要兼具规则性、随机性和动态表情动画,都经过了长时间的试探磨合才最终成型。
这种近乎偏执的创作态度,正是饺子口中“没有捷径,只有死磕”的注脚。也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推动了国产动画的不断突破。
从“一个人的坚持”到“一群人的突围”
导演饺子的创作轨迹,某种程度上是成都动画产业的缩影。
2008年,饺子凭个人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崭露头角时,成都的动画产业尚处萌芽期。2015年,他带着团队入驻成都高新区一栋普通写字楼,近百人的团队在这里制作《哪吒1》。那时,没人相信他们能做出票房50亿的动画。
如今,可可豆已经搬入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这里的创作环境更加优良。目前可可豆创作团队大概有200人,比《哪吒1》时多了一倍。在人才结构上,可可豆迎来了大量新鲜血液,90后、00后等年轻创作者纷纷加入,与原有的核心团队相互融合。这些年轻创作者带来了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和新的技术,为动画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极限挑战。
《哪吒2》片尾,参与制作的一百多家中国动画公司闪耀在大银幕上。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百多家公司共织“万龙甲”,合力托举就是最大的“特效”。而在这个长长的名单中,还有不少成都公司的身影——
MORE VFX成都负责“哪吒重生”相关场次的戏份,主要内容是特效制作和整体气氛的呈现;画心科技负责部分美术的前期制作,场景部分涉及陈塘关鲨鱼将军打斗舞台、海底炼狱的部分环境等;千鸟动画参与了两场戏的视效制作,总共时长约10分钟,这家与可可豆同处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的公司,步行5分钟即可抵达可可豆办公区,制作期间,双方团队频繁往返,积极互动。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若天理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
荧屏上少年哪吒这声震耳欲聋的怒吼,“最早”是从成都市武侯区创业路49号三层的一间录音棚中发出来的。
成都声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声娱文化”)配音团队40多名工作人员,前后花了近1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完成了《哪吒2》这部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最高的电影的配音工作。
这也是继《哪吒1》之后,声娱文化与电影导演饺子的又一次合作。在业内,为现象级院线动画电影配音,几乎等同于拥有最高标准的配音作品交付能力。
声娱文化创始人兼CEO唱寰宇把公司的创业之路形容成“在声音产业的沙漠里种花”。“种花”十二年,声娱已成为目前西南地区少有的声音全案制作公司,为超过1000+家厂商提供了配音服务,合作伙伴包括腾讯游戏、腾讯音乐集团、优酷、字节跳动、哔哩哔哩、喜马拉雅等企业,代表作品除了《哪吒》系列动画电影,还有游戏《王者荣耀》等,以及现象级有声广播剧《剑来》《 雪中悍刀行》等。
“川普”与三星堆:地方文化的现代转译
早在《哪吒1》上映时,电影中的四川元素就被观众津津乐道。太乙真人的“川普”是饺子导演一直坚持的人物设定。他的理由是:太乙真人修炼的洞府位于四川绵阳,“川普”能赋予角色地缘亲近感。这一设计意外成为电影出圈的“神来之笔”。
到了《哪吒2》,地方文化元素的融入更为精妙。陈塘关的两只青铜结界兽,原型取自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和金面具。有细心的观众发现,哪吒重生时的火焰特效,也暗含金沙太阳神鸟图腾的纹样。
饺子从小在四川长大,他会在作品中不自觉地融入四川文化元素,无需刻意为之。
这种文化自觉,与成都的城市基因密不可分。从杜甫草堂的诗意,到玉林路的小酒馆,历史与市井在此交融。近年来,多个剧组来成都取景,《我的姐姐》带火鸳鸯楼,《小小我的》让桂湖公园、玉林东路的一介·巷子里咖啡厅成为打卡地,而《哪吒2》中,李府庭院的青石板路、市集摊贩的竹编器具,均有成都老街的影子。
据了解,2023年,超50个影视作品剧组曾来蓉取景拍摄,这些剧组不仅展现了成都独特的自然风光与现代都市风貌,还通过镜头向全球观众传递了成都的文化魅力与城市活力。
政策“搭台”与产业“造血”
“相关部门帮我们找到了环境非常好的工作场地。动画制作有时候需要高强度的工作,舒适的环境对大家的身心很重要。”此前,饺子导演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不仅为饺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也为可可豆提供了硬件保障。
导演饺子图据:视觉中国
的确,饺子导演在成都发展的每一步,都有当地政府在背后默默托举的身影。
2012年,成都高新区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成都高新区加快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房租减免、税收奖励、人才补贴等方面对创业企业进行支持。其中更有明确的条款表示,将按投资金额的5%对被投企业进行项目扶持,最高可达100万元。
“饺克力”动画工作室是可可豆动画的前身,2013年入驻成都数字新媒体创新孵化基地,相关部门对“饺克力”动画工作室进行包括房租减免、技术共享、业务对接等扶持,帮助创作团队走过创业初期的生存难关。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内的“哪吒”雕塑
目前,可可豆动画位于专业特色园区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是成都高新区重点培育企业。在成都高新区政策引导、一对一精准服务等大力支持下,可可豆动画深耕细作,得以安心创作。
不仅是可可豆。近年来,成都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动画公司和作品,比如艾尔平方的《汉化日记》《十万个冷笑话》、星阅辰石的《遮天》《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共同构筑起成都动画的多元版图。
近年来,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有目共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长13.9%,占GDP比重11.65%。2024年成都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2800亿元,新文创活力指数位居全国之首。
而作为中西部数字文创产业高地,成都高新区数字文创产业聚焦发展游戏电竞、影视传媒、数字音乐、超高清视频等细分领域,聚集腾讯、抖音、西山居、咪咕音乐等数字文创相关企业6000余家,形成涵盖内容创作、内容分发、衍生服务等环节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
“创新之城”成都:踏出一条自己的路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蔡尚伟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哪吒2》创下了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冠军等诸多历史纪录。这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也是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它标志了成都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塑造了成都文化产业的全新形象,“成都造”文化精品的全国地位得以巩固,并有了走向世界的扎实基础。
2024年5月5日,成都世园会主场馆水幕光影秀璀璨上演
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从金沙遗址的神秘古韵,到宽窄巷子的烟火气息,皆是得天独厚的创作源泉。从产业发展来看,成都大力构建影视文创产业生态,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各类产业园区拔地而起,汇聚了海量的影视文创企业,形成了完整且成熟的产业链条。
以创意设计、现代时尚、动漫游戏等八大行业为重点,成都提出加快打造附加值高、原创性强、成长性好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持续巩固文创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支柱性地位。大力发展“影视+”“科幻+”“游戏+”产业,加快布局文创“元宇宙”、国潮新文创、微短剧影视、“AI+文创”四大新赛道。
太阳神鸟金饰
展望未来,成都这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创意生态,孕育着无限可能。凭借丰富的影视人才资源、完善的产业链条以及独特的城市魅力,成都有望打造更多现象级佳作。
以《哪吒2》的崛起为标志,成都,这座西部城市,正以惊人的创新活力打破人们的固有印象。以往,创新似乎更多来自中国东部,而如今,西部在经济追赶的同时,也在文化创意领域迸发出强劲的活力,成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哪吒2》国际版海报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实习生 陈永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