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电影中,东海龙族背负枷锁却实力非凡;而中医药材里的“龙族”成员——龙骨、龙齿、龙胆等,同样是守护健康的“正面角色”,与影片角色形成巧妙呼应。


龙骨与龙齿安神定志的“镇海之宝
龙骨:

古代哺乳动物骨骼化石,能镇静安神、收敛固涩,恰如敖丙肩负家族使命时的隐忍与克制。

【来源】

别名陆虎遗生、五花龙骨、花龙骨、白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象类、犀类、三趾马、牛类、鹿类等的骨骼化石。由磷灰石、方解石以及少量黏土矿物组成。

【性味与归经】

性平,味涩、甘。归心经、肝经、肾经、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属平肝息风药下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打碎先煎;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安神、平肝宜生用,收涩、敛疮宜煅用。

【使用禁忌】

湿热积滞者慎服。

常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惊痫癫狂,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等。

龙齿:

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煅制后增强安神功效,隐喻敖丙从被命运束缚到觉醒的蜕变。

【来源】

多种古代大型哺乳动物如三趾马、象类、犀牛类等牙齿骨骼的化石。

【性味归经】

涩,甘,凉;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镇惊安神;清热除烦。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身热心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龙胆与龙眼刚柔并济的“灵珠之力
龙胆: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其苦寒之性宛如哪吒的叛逆与爆发力,而炒炭后增强止血作用,则暗合其“以暴制暴”后回归守护的本心。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

【用法与用量】

3~6g。

龙眼肉: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被称为“果中神品”,恰似李靖夫妇对哪吒的深沉之爱,以柔克刚化解魔丸戾气。

【来源】

桂圆是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桂圆因其种圆黑光泽,种脐突起呈白色,看似传说中“龙”的眼睛,所以得名。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

益气补血,增强记忆;益心脾,安神益智;主治气血不足、心悸不宁、健忘失眠、血虚萎黄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使用禁忌】

热性体质不宜吃。

龙须草与龙葵暗藏锋芒的“龙族秘术
龙须草(灯心草):

清心火、利小便,象征太乙真人以道家智慧疏导哪吒心魔。

【来源】

龙须草为灯心草的全草,

【性味归经】

性寒,味淡,归心、肾经。

【功能主治】

龙须草为泻心经之热,通利小肠膀胱要药,主治小便不通,小便带血;茎中热痛及淋闭。用药后不仅可以达到利尿通淋的功效,还可以起到泻热安神的作用,可以治疗小便赤涩、热淋,还可以用于缓解头昏、齿痛、咽痛、心烦、失眠等病症。

【用法用量】

3-6g,鲜品 15-30g

龙葵:

善于清热解毒却有毒,如同申公豹的复杂性格——既是助力,亦是隐患。

【来源】

在《仙剑奇侠传》中就有名字为龙葵的角色。为茄科龙葵的全草。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肺、肝、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咳嗽痰喘,水肿,痢疾,淋浊,带下病,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禁忌】

脾胃虚弱者勿服。

国漫与本草,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药香浸润文化自信,从本草到国漫的“中国式表达”从敖丙的万龙甲到药柜里的龙骨龙齿,从魔童的逆天改命到本草的调和阴阳,当动画银幕上的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中药柜中的“龙族”药材也在默默诉说:对抗命运的不止有热血,更有传承千年的东方智慧。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梁剑华

审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 主任药师 王若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