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美国一处静谧的墓园里,张幼仪的墓碑静静矗立,简洁的碑文上刻着四个字:“苏张幼仪”

这是她与丈夫苏医生的名字连在一起,人们见到这四个字时,不禁联想到她与徐志摩的过往,、这四个字不是炫耀,也不是刻意,而是张幼仪用一生书写出的答案——她放下了徐志摩。



冷漠的婚姻

1915年,张幼仪与徐志摩的新婚之夜,张幼仪满怀期待地等待丈夫的关心,但徐志摩冷漠无言,甚至连眼神都不曾施舍给她。

“我不爱你,”徐志摩直言不讳,张幼仪的心仿佛被捅了一刀,但她只是咬紧牙关,低声说道:“我会尽力做好我的本分。”



婚后,张幼仪尽责地孝敬公婆,努力扮演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她为徐家生下了长子徐积锴,乳名阿欢。

然而,徐志摩甚至连孩子的出生都显得漠不关心。他的家书中从未提到妻子,甚至连孩子也很少问及。张幼仪一次次寄去信件,却从未收到丈夫的回复。

1919年,徐志摩前往欧洲留学,张幼仪被家人安排前去剑桥与丈夫团聚。她满心欢喜地踏上旅程,以为这次可以挽回她的婚姻。然而,她等来的却是丈夫更深的冷漠和羞辱。



在剑桥的日子里,徐志摩几乎不回家,也不带张幼仪参加任何朋友聚会。他甚至带女同学回到家中,当着张幼仪的面谈笑风生,完全无视她的存在。

1922年,张幼仪在德国柏林生下了次子彼得。然而,孩子的出生并没有让徐志摩回心转意,反而成为他彻底提出离婚的理由。

张幼仪手里的信纸颤抖着,她的身体还未从生产中恢复,虚弱得几乎站不稳,最终,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这一刻,她彻底放下了对婚姻的期待,也放下了对徐志摩的幻想。



银行家

离婚后的日子并不好过,她的次子彼得因病去世后,张幼仪没有选择沉沦,她决心重新站起来,她学习英语和德语,后来又学习幼儿教育和商业管理

张幼仪学成归国,进入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工作,后来,她担任总裁,成功将濒临破产的银行挽救回来,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

后来,徐志摩与朋友开设服装店,聘请张幼仪担任总经理,此时的徐志摩早已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才子,他的生活因为陆小曼的挥霍而陷入经济困境。面对曾经的“空气”妻子,他开始频繁聊天、笑脸相迎。



然而,张幼仪只是淡然地回应:“好的,我会尽力管理好店铺。”她的冷静与从容让徐志摩愈发觉得愧疚和复杂,但张幼仪的内心早已波澜不惊。

再遇幸福

1931年徐志摩为赶赴林徽因的讲座,搭乘飞机前往北平,不幸坠机身亡。张幼仪得知消息后,只是默默派弟弟去处理后事。

此后几十年里,张幼仪承担起照顾徐家二老的责任,为徐家养老送终。



1953年,张幼仪在香港再婚,与苏医生相伴20年,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1988年,张幼仪在美国安详去世。她的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以夫姓为荣。

这四个字,是她用一生对徐志摩的回应。曾经那个被徐志摩视为累赘的女人,最终走出了他的阴影,选择了新的归属。


1988年,张幼仪去世,墓碑上刻的4个字,是对徐志摩的强烈讽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