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在吸食鸦片的迷离状态下,向篆刻家陈巨来吐露了一个惊天秘密:徐志摩之所以坚决要与张幼仪离婚,是因为他亲眼发现了父亲徐申如与张幼仪之间“不端行为”。

这个说法一经流出,立刻在当时的小圈子里掀起轩然大波。徐申如,这么一个在商界德高望重的实业家,竟然被陆小曼指控有如此不可告人的秘密?



到底是陆小曼出于怨恨的捏造,还是隐藏多年的真相?

一场包办婚姻

1918年,徐志摩在父母的安排下,与张幼仪成婚。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是徐志摩不愿接受的现实。

新婚之夜,张幼仪小心翼翼地坐在床边,低着头不敢看徐志摩。而徐志摩,则站在窗前,死死盯着外面的黑夜,眼中没有一丝柔情。



一年后,张幼仪生下了他们的儿子徐积锴。可徐志摩非但没有因此对她多一份温情,反而更加迫不及待地逃离这个家。他以留学为由,远赴欧洲,仿佛终于从囚笼中解脱。

1921年,张幼仪接到家族的命令,要她前往欧洲与丈夫团聚。那时的她,还天真地以为,自己终于能挽回这段婚姻。



可当她踏上异国的土地,迎接她的不是丈夫的拥抱,而是一纸离婚协议。

“签字吧。”徐志摩将文件推到她面前,语气平淡得像在谈论天气。

张幼仪的手微微颤抖,她看着眼前的男人,试图从他的眼神中找出一丝愧疚或者犹豫。可是什么都没有,只有冷漠和疏离,带着巨大的痛苦她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结束了这段痛苦的婚姻。



耐人寻味的关爱

多年后,陆小曼在迷幻的鸦片烟雾中,向陈巨来透露,徐志摩曾在留学归来时,亲眼看到张幼仪与自己的父亲徐申如关系暧昧,才决心离婚。

陆小曼的爆料可以说十分让人震撼,因为张幼仪在世人眼中,是一个传统、温顺、恪守妇道的女性,而徐申如,更是徐家的家主,身份尊贵,向来以严谨自律著称。

而她的爆料不无证据,因为在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没有改嫁,而是继续留在徐家,照料二老,后来,徐申如更是资助张幼仪,帮助她成为上海女子银行的经理。



这些事情,本可以用“公婆关爱前儿媳”来解释,但如果站在陆小曼的角度,就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是报复还是真相

1931年,徐志摩因飞机失事去世。徐申如悲痛欲绝,但他并未对陆小曼表现出任何同情,反而立即停止了对她的经济支持,甚至派人监视她,防止她再嫁。

陆小曼一夜之间从“徐志摩的妻子”变成了“被抛弃的女人”。她的生活彻底陷入困境,最终只能依靠鸦片度日。



在人生的最后岁月里,她对徐家充满怨恨。而这时,她才对陈巨来吐露了这个“惊天秘密”。

如果陆小曼所言属实,那徐志摩的人生,就是一个发现家族丑闻,却无能为力的悲剧角色,如果陆小曼只是信口开河,那她的这番话,又是出于怎样的心理?

无论真相如何,徐志摩已经离世,张幼仪与徐申如也早已作古,但这个故事,依然在历史的角落里,等待被重新审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